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心得体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著名俄国革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他以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一段历史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和各阶层人物的心态。一起来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欢迎查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关于红色经典的书,如《青年近卫军》、《飞越驼岭》等,不过我最钟爱的就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讲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保尔·柯察金原来是一名学生,因为战争爆发,他成为了一名战士,为了战争双目失明,但他还是勇敢地走上了战场。
翻开这本书,可以看到,保尔·柯察金因为战争双目失明,但仍毅然果断地走上了战场,不论面对着怎样的逆境,他都会迎难而上,坚强不屈,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钢铁战士”。他的这种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群人——贫困山区的儿童。他们平时吃不饱,穿不暖,就是因为这样的逆境下,他们才会自力更生,每天自己上山砍柴,自己生火烧饭……就是因为在逆境中成长、生活,他们才会更加勇敢坚强,不断地激励自己要站起来,微笑着面对生活。他们就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在逆境中成长,也成为了一个个“钢铁战士”。
当然,保尔·柯察金也让我想到了我自己。还记得那次夏令营,老师叫我们跑1000米,听到这个数字,我们都大吃一惊。“1000米,怎么可能,疯了吧?”同学们纷纷议论道。在老师的命令下,我们开始了1000米的跑步旅程。跑到600米的时候,我已经感觉自己要不行了,有种想呕吐的感觉,简直筋疲力尽,但我心中仍有一个念头在不断提醒、鼓励着我:加油!我一定要支撑到最后!因为心中这个念头,使我跑完了全长1000米。在这种逆境下跑步,使我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坚定,跟保尔·柯察金一样也变成了一位“钢铁战士”。
是啊,走逆境中成长,能使我们变成一名“钢铁战士”。让我们向保尔·柯察金烈士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中也做一名合格的“钢铁战士”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2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了这本书后,一个问题在我脑中油然而生:人的一生到底应该如何度过?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可以消磨也可以珍惜它。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用自己的一生做出了完美的回答:“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当一个人确立了人生目标后,还需要顽强的毅力才能实现。保尔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在风霜雪雨中,他脚都冻僵了,还坚持抢修铁路,直到肺炎和冻伤几乎危及他的生命,他才不得不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住进了医院。但是不久后厄运又一次降临在他的头上,他的双眼相继失明,如果换做别人肯定不会再继续工作了,可是保尔却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需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啊!可就在他花六个月写完部分章节寄给朋友时,却在邮寄途中丢失!保尔深受打击,但心痛后他仍然没有放弃,而是拿起笔重新写作,最终他写完了这部小说,激励了许多许多人。是啊,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像保尔一样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对照保尔,想想我们自己,感到很惭愧。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保尔相比优越了许多,平时有父母、亲人的精心照顾,但我们还常常为不能多睡一会儿懒觉;不能少做一点作业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抱怨;我们也常常在受到一点点小的挫折后垂头丧气,甚至放弃。我们扪心自问:这样下去,我们又将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呢?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内心受到很大的震撼,我告诉自己,以后遇到困难要退缩时,受到挫折要放弃时,就想想保尔,英雄不是天生的,钢铁是需要烈火才能炼出来的,我也要把自己练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3
贫困的家庭、苦难的生活没有使他屈服,亲情友情爱情的离去他无怨无悔;即使病魔缠身,也不曾跟命运有一丝的妥协,他以理想为火,以生活为炉,赴汤蹈火,把自己炼就成了一个人钢筋铁骨的英雄。他就是保尔·柯察金。
掩卷细思,钢铁是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在看到保尔在烈土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不已时,我的心像是被蚂蚁啃食了般。我仿佛亲眼见证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到一个满腔热火的青年再到身残志坚的作者的蜕变过程。一刹那,凤凰欲火重生,蚕蛹破茧成蝶……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在脑海里不断地回放,哦,钢铁原来就是在烈火焚烧中炼成,英雄在磨难中造就!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事事如意。那么,面对挫折,你是继续奋斗还是就此放弃?你是迎接挑战还是望而却步?你是满怀信心还是心灰意冷?
磨难是天才的垫脚石。古今中外无数的成功者,无不以他们生动的人生经历,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打败了吴国;司马迁饱受艰辛,才写成了《史记》;余秋雨风尘仆仆、长途劳顿,才完成了《文化苦旅》;爱迪生实验了上千种材料,才找到了电灯钨丝;高尔基在“人间大学”经受了种种磨练,才成为卓越的作家……如此等等,都雄辩地告诉我们:历经磨难的人生,才能熠熠生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苦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表现,早在一千多年前,苏轼就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不由得我想了我自己,还有我身边的你和他。也许你和父母沟通不畅不被理解,委屈万分;也许你人生的第一次鼓起勇气的告白惨遭拒绝,备受打击;也许你刚受到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狂批,愤怒莫名;也许在本次期中考试中你没有超越对手,焦虑郁闷;也许在运动会上你没有获得名次,无比失落;也许你沉湎网络无法自拔……怎么办?
鲁迅先生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相比于保尔的不幸,我们所遇到所谓的挫折和磨难又算得了什么!正如一名同学在班会上的发言:“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是的,毕业班的我们箭在弦上,无可后退,青春期的我们,不惧拼搏!因为我们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还有什么理由不前行。
我们生活的时代虽不需金戈铁马,也需扬帆远航,路上会遇见和风细雨艳阳天,也会恰逢雷霆万钧、浊浪滔天。而它们的意义只不过都是教会我们成长,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钢铁般坚不可摧的我们。
今后,惟愿做保尔的铁粉,以保尔为灯,为师,为友,不迷茫,不孤独,不动摇,走好自己也许平凡但决不平庸的人生之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4
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庸碌一生,还是倾力奋斗?相信每一个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主人公保尔是一个具有顽强抗争精神的青年,当苏联红军在列宁的指导下迅速崛起时,他毅然加入。此后他在红军队伍中九死一生,大伤小伤不计其数,后半生又下肢瘫痪,双目失明。即便这样,他依旧没有放弃工作,更没有自暴自弃。他在休养时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暴风雨中所诞生的》并大获成功,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投入到了新的战斗中去。
保尔虽然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在现实生活中,绝不缺乏“保尔式”人物的存在。
如乐圣贝多芬。贝多芬出身寒苦卑微,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及过人的才华进入权贵们的视野。但他绝不“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是凭借其自尊、自傲与自豪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失聪后,他依旧能依靠牙咬一根硬棒,捕音为凤,谱曲为凰,于烈火余烬中重建欢乐的世界。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任他狂风暴雨,为了心中的挚爱,我自岿然不动。
似陆幼青。他本是一个平凡幸福的人。可在正值壮年之时被查出胃癌。此后,他在多家医院间辗转。经历六次大手术后,他意识到自己的大去之期不远矣。于是,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执笔在手,写就《死亡日记——生命的留言》一书。书中充满了他对家人、朋友的感激,对人生的思考与体悟。更多的是鼓励像他一样身患绝症的人活下去。虽然不久后,陆先生溘然长逝,但他临终前最后的绽放,足以让世人铭记一生。生命的意义,不就在于此吗?病魔可以夺走我健康的躯体,但绝不能摄走我坚强的灵魂。
一个人不仅能在身强力壮时做到坚强,当生活像铁箍那样压迫着他时,他仍能坚强,屹立不倒,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篇5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对于这段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段话,我想大家都知道他来自哪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对于这本书,我们只能说是又爱又恨。因为要考试的原因,再加上书的本身也不是很好懂,我就又去报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选修课。这么多课下来,感触颇多。主角保尔不用说,肯定是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而除了他,我却想聊聊冬妮娅,聊聊她的美。
作为保尔曾经深爱过的初恋,冬妮娅无疑是美的。
在粗俗的外貌美上,作者并没有集中细致刻画,但我们可以从零散的描写和人们对她的态度看得出来。她“苗条娇小”,是“漂亮的”,“栗色的头发梳成一条粗大的辫子”,有“一双美丽、可爱的碧蓝的大眼睛”,她“跑起来像魔鬼一样快”,在同保尔赛跑时,被保尔费了老大的劲才追上之前,“过去谁也没追上过”她。在这同时也说明,她的身体应该是有得到良好的锻炼。
冬妮娅的修养也是很美的。这从她的言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如当她看到以前那个穿着破旧的保尔突然理了发,穿上了新的衬衫,本想说几句表示惊讶的话,但是看见他已经有些发窘,不愿再让他难堪,就装出一副完全没有注意他的变化的样子。还可以从她的生活背景推断出这种修养形成的必然性。冬妮亚应该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林务官对冬妮亚领一个衣着破旧,十五岁的穷工人进屋,却“决不会说什么的”,可见人品并不差。冬妮亚的母亲米哈伊洛夫娜从小受“刻板守旧”的母亲“严加管教”,成天给她讲“礼仪”“修养”,应该也有教养,并且为人善良,待人平等,尊重别人。冬妮亚受过六至八年的正规学校教育,并且是“从一大堆读过的小说中成长起来的”。她家里“书橱里整齐地排列着几百本书”,说明她腹有诗书气是很自然的。而且,她介绍给保尔的《牛虻》,从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改变了保尔的命运吧。
就算冬妮娅再美,她也依旧还是和保尔分手了。她是富人的女儿,那次共青团的会议,使得她与保尔从相爱到彻底决裂。因为她始终没有摆脱资产阶级小姐出身的束缚,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之中,与保尔的思想差距越来越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对爱情的追求依旧是明朗热烈的,哪怕最后只是嫁给了一个铁路工程师。
对于保尔和冬妮娅这段美好的爱恋,以分手为结局,无疑是令人痛心的。但是,这却又是必须而且无法避免的。冬妮娅作为一个务官的女儿,良好富有的家境下,她的性格不免高傲,她的母亲是一个大家闺秀,培养她时,更像是在培养一个十指不沾春阳水的“温室花朵”。而保尔,一个贫穷人家的孩子,有事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还总被富人家的孩子戏弄。这样两个身份悬殊,生长环境不同,价值观也大相庭径的两个人,就算在一起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们终将会因为一个或大或小的事而闹出不愉快。就像保尔无法理解冬妮娅为什么要穿的“花枝招展”得去参加共青团会议一样。冬妮娅也肯定不会跟随保尔去那种环境极其恶劣的野外修铁路的把。
再者,作者也不会任由这段“美好的爱恋”发展下去的。在那个以革命为背景的时代,保尔所代表的无产阶级的冬妮娅代表的资产阶级是不可能相容的。如果作者硬是将两个人凑在一起,反而会使文章失了真。让作者失去了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初心。
对于冬妮娅,我目前能够自己发现的只有这么多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很深,很“难”看。想对于冬妮娅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可能还需要我再多多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