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有感及心得

时间: 小龙 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感内容要怎么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有感及心得范文,欢迎参阅。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有感及心得【篇1】

每天为了生计奔波,看惯了世态炎凉,看多了人间冷脸,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了眼泪。看到演讲台旁的大屏幕上幼小的小女孩稚嫩的声音深情地叫着“妈妈”,“妈妈”。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我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妈妈”“妈妈”的叫着我啊!妈妈,多么美妙的字眼啊!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的呼唤妈妈,那些生活的小磨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儿子第一次叫妈妈那天刚满四个月。做完一天繁重的工作,晚上十点多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婆婆看我进门,把孩子放到床上便翘着脚坐到旁边看电视。厨房冷冰冰的,房间乱糟糟的。年轻的我不会看脸色,一边笑着和婆婆说话,一边赶紧做饭做卫生。我幼小的儿子躺在床上,不哭也不闹,小脸一直挂着笑,眼睛一直盯着我转。我当时并不知道孩子饿了多久,只想把事赶紧做完。等我弄好饭,做好卫生,站到床前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儿子望着我,突然叫了一声“妈妈”,然后把小脸转到一旁格格的笑,我惊讶极了,孩子才四个月,居然会叫妈妈?我惊喜地抱起孩子,儿子又冲我叫了一声“妈妈”,小眼睛里都是笑。我浑身的疲倦一下子消失了。小羊儿跪乳知道感母恩,我这么小的孩子饿着肚子,不哭不闹望着母亲欢笑,难道不是感母恩吗?这也是一种孝啊!

儿子七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感冒,我带他去医院看病,途间路过一家花圈寿衣店。儿子远远地站住了,表情肃穆,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以后一定会给你买最贵的花圈。我笑着握住他的小手,问他:怎么会想到送妈妈花圈呢?妈妈还要把你和妹妹养大才能死啊!儿子有些着急,望着我的脸一字一顿的说:妈妈,我是说你很老很老以后死了,我会买最贵的花圈给妈妈。我愣愣的看着我幼小的儿子,心里感动极了。我的孩子该是多么的爱我这个妈妈呀!我的孩子没有学过孝道,这么小的年龄,却已经知道妈妈去世后要厚葬妈妈,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感动的孝啊!

生活的艰难磨没了我的耐心,对着一天一天长大的孩子常常口不择言,不知道儿子怎么想,就算刚骂他出门,他也不忘说一句:妈妈小心。我知道他的意思,我的听力不好,他是叫我过马路小心车辆。心里也感动转眼却还是态度恶劣的对我的孩子。看着演讲台上讲课的老师,他主讲的内容是要教好孩子学孝道和弟子规。我真想对他说:老师啊,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需要学习传统文化的不应该是他们,而应该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父母需要好好地学习啊!

我的孩子真的是很聪明很孝顺。那天大雨,儿子没带伞,看着已经放学了,又没法联系他,只有呆在家里站在窗边望着车站干着急。真是老天保佑,孩子下车时瓢泼的大雨居然停了。看着儿子轻快地步子过了马路,我心里松了口气。进门后儿子很得意的望着我的脸说:妈妈,你儿子很棒,这么大的雨身上一点没淋湿噢!是啊,我的孩子是很棒!这么大的雨居然没淋湿自己,他很好的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他知道怕父母担心,所以学会了保护自己,这不是孝又是什么?难道孝道真是需要学才会吗?

吃晚饭后坐在桌旁和儿子谈论我去听了传统文化课的事,儿子很严肃的对我说:妈妈,学习传统文化是好事,但是好多事情不能牵强附会,爱和孝并不需要写到脸上。磕头作揖只是形式,古时候是因为没有凳子,古人只有席地而坐,慢慢演变成了下跪。现在是新世纪了,有必要往地下跪吗?难道下跪的人一定就是孝顺的人吗?还有节俭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却是坏事,如果所有的人都节俭了,消费自然就少了,经济自然就会停滞不前了,社会也就不会向前发展了。这样好吗?所有的事情不能只看一面的,我的妈妈。

我看着儿子,感觉好新奇,原来只是个高中生的儿子居然懂得这么多事情,看来我怎么样辛苦也是值得的啊!在孩子的面前,我成了小学生,在古人面前,我也是小学生,在生活面前,我更是小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的更应该是我们这类自以为是的小学生啊!这样想想,我心里豁然开朗了。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有感及心得【篇2】

感谢院长给我们提供这次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感谢全院职工在我们学习期间辛勤工作,让我们安心学习。下面汇报一下9天学习的体会和心得。

一、各位老师、义工从自身实践和落实传统文化,示范作用好。使每位学员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有了学习的榜样,如鞠躬、吃素、讲话随和等。大福地确实是传统文化的示范基地。

二、自己的受益和体会

1、学到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50多岁了,在部队25年的时间,接受过党和军队不少教育,也有传统教育,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回想起来,这些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影响较大。但社会上和军队内部有的现象,也是自己的疑惑,就是官当的越大,这些理论学习的越多,学习的层次也越高,可贪腐的就越严重,可以说理论学习和实践完全背离。

自己也变得麻木,说麻木是对这些不正常现象思空见惯,从当初的气愤,到后来的无视,甚至随波逐流。反思一下,完全是自己的自私造成的,一是对坏的社会风气默认了、明哲保身了,二是也伸手占点国家的便宜了,比如说:在部队医院,酒精、棉球、胶布开始需要什么拿什么,没有感觉到。

但通过短短九天的学习,对自己有了很大的触动,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受益:一是人不管学多少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如果潜意识里(思想深处)不扎根,是无济无事的。这次学习深入了灵魂,对孝道是道德的根本深信无疑,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今后必将深入学习和理解、传播,不断去落实。二是太上感应篇对我的警示力,“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通过几天来几位大师的案例分享,以及回顾自己前半生的经历和果报,(好的果报感恩党和政府好的政策对家人和自己的护佑、听家长老师的话得好报;听党的话得好报,不听放任自己则有坏的果报)深有感触,对父母、生灵、圣贤必需有敬畏之心,对自己有缘的人和事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是律己的根源或者是保证。

三、做践行传统文化的使者。

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再做,不在说。

一是自己要按传统文化的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语善、视善、行善。播种福田。

二是传播好传统文化。

三是除正恶,不断反省自己,忏悔自己,除不作恶。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有感及心得【篇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和流传。邯郸学院听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邯郸"的讲座之孝道后,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孝"是一棵从人的心灵深处生长出来的道德之树的根,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叶繁茂,根蒂牢固才能花果飘香。没有这个根,学什么都不会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禽兽不如了,所学所做只能是欺世盗名而已。人之根本在孝,本就是本性,也即是人性。这个根、这个本是情感最原始的生发地,一旦触动,便如闪电一般照亮那个地方,最能"摇其心、动其志、利其行".也就是说最能帮助人回归本性,回归人性,恢复本善。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基础。_提出的以德治国方针,_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实则都包涵了中华传统的孝道。

孝关乎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它让人的内心充满温暖,并把人提升到一个庄严和神圣的境界。"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准则。

今天,孝敬父母不仅要养父母之身,重要的是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是行孝的三个含义。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算尽到了孝道,养狗、养马也同样是养,如果我们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

在两千五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很多人对孝的认识仍然还停留在"能养"这个在孝行里面排在最后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顺父母了。这是我们时代的不幸,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不幸。当然。能够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处,也算是一种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这个层面的孝也做不到。

养父母之心,首先是不能让父母为你的健康担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说,我们身上最小的器官毛发,最表层的皮肤都来自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身体,怎么敢毁伤呢?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孝经》也好,《论语》也好,《弟子规》也好,就是要把祖先那里的"孝"转化为现代"孝"的智慧,与时俱进,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把孝化的习俗作为时尚,上升为信仰。孝心不能等,从现在开始;孝心不用说,从做开始。以孝为本,以孝为荣,以孝为乐。跟风就跟行孝风,追星就追贤孝星,成就我们的孝道人生。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有感及心得【篇4】

今天参加学校疏帘淡月汉服社办的中国传统知识竞赛的决赛,虽然只是一个很小很不值一提的活动,本来也是抱着分享不去争什么的态度去的,但是之后却是因为现场的情况气氛还有各种问题把心情搞砸了,最重要的,想想,可能就是言不尽意与词不达意都是让人很痛苦的事情。每个部门或者社团承担一个活动要办好都不容易,我也曾经这么过来的,所以那些小问题可以忽略,只是希望,大家,尤其是作为志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同学们,记得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正因言不尽意,想好好整理下自己的讲稿,也是了了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

首先,感谢主办方给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认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我能进入决赛,是一种侥幸,但侥幸,也是一种天意。

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也许没有背下来的必要,只是我背下来了,这里不管了),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予它灵魂,就只是死物,死物如何延续?不才认为这就应该归于中国医学的作用,没有中医都活不下来!当然,真相不是这么诡异耍流氓的,只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一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为代代人都有这样的抱负,灵魂不死,故而永存!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有感及心得【篇5】

中华民族命脉传承了五千年,而作为传承的主线,却始终是孝。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基础。我们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其实质不都是在演孝吗?

《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根本首要的品行。”

“百善孝为先”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既然懂得了行孝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行孝是修身第一步,那么更应该懂得如何去行孝。本次课程教育了我们该如何去行孝“一是养,二是敬,三是谏诤”。

首先,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身,更要怀着一颗恭敬之心。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就是说现在的所谓孝子认为能赡养父母,就算尽到了孝道,养狗、养马也同样是养,如果我们仅仅是赡养,而不尊敬父母的话,怎么能够把养父母,和养狗、养马区别开来?

今天,很多人对孝的认识仍然还停留在“能养”的层次上,认为只要满足了父母衣食住行的需要,便是孝顺父母了。这是时代的不幸,也是传统文化的不幸。当然,能够满足父母这些需要,尚有可取之处,也算是一种孝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这个层面的孝也做不到。

其次,孝敬父母要养父母之志。

第一条就是我们需要做到不让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担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就是说,我们身上最小的器官毛发,最表层的皮肤都来自父母,就如同父母的身体,怎么敢毁伤呢?

4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