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完整版观后感
跨过鸭绿江电影你看了吗?这场战役铸就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跨过鸭绿江》完整版观后感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跨过鸭绿江》完整版观后感,欢迎查阅!
《跨过鸭绿江》完整版观后感(篇1)
又一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要与观众见面了。
电影《跨过鸭绿江》集结国内战争影片顶尖主创团队,历经十个月艰辛拍摄制作而成。
受疫情影响,电影市场开工率减少,大制作的战争片更是不多见,电影《跨过鸭绿江》在非常时期以文艺服务国家大局,以史为鉴,鼓舞人心。
电影《金刚川》上映之后,抗美援朝题材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新亮点。今年国庆档,《长津湖》的抢眼表现又将这个题材热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点,近日还登陆了北美院线。
从《金刚川》到《长津湖》,虽然对这场“立国之战”表现的格局已经升级不少,但基本上还是表现一个有限时空内的战争局部。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跨过鸭绿江》在当下影市称得上是“独”一份——它采用全景式、史诗性的手法摄制,时间跨度从战前国际形势的快速演变一直到板门店停战协议的签署,涉及中朝军队对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整个战争过程。
在其他同类影片中,囿于微观叙事视角,观众很难在宏观层面对故事进行把握,而电影《跨过鸭绿江》刚好将这个短板补上,使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感知抗美援朝战争的大体脉络。
其实,抗美援朝题材热并不是从《金刚川》吹起。在此之前,不少纪录片一直在对这场战争做记录。
除了《长津湖》热映后人们经常提到的《冰血长津湖》(),代表性的纪录片还有《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铁在烧》()、《刀锋》()、《热的雪》()。
《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讲述的是志愿军38军西线作战,《铁在烧》聚焦铁元阻击战,是志愿军第63军战记,《刀锋》还原了长津湖战役全貌,是志愿军第9兵团东线作战战史,《热的雪》则重点解读了云山战斗、三所里战斗、长津湖之战、铁原战斗、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六场经典战例。
毫无例外,这些纪录片在网上都有着极高的口碑。但在目前的文艺作品中,想找到一部全景式的史诗作品,确实比较困难。
就战争片而言,大体分两个类别。
一种以人物来切入,一般表现的军队建制不会超出一个连队。叙事切口比连队小,不太像战场,超出一个连队,似乎就很难做人物关系了。主流的好莱坞战争片叙事多采用这样的策略。
一种倾向于宏大叙事,对战争全貌进行全方位展现,从作战双方领导人,到各自将领,以及前线作战的战士,长卷推演,气势磅礴。这类电影更倾向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把握战争大方向,典型代表作是苏联的《解放》,以及中国的《大决战》。
战争片的这两种分野,不仅代表了两种文艺美学,也暗含了两种不同的价值理念。很显然,《跨过鸭绿江》定位是后一种。
影片不仅具备东西两线和五次战役的时空格局,同时展现了突袭战、防御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坑道战等不同特质的多场激烈战斗。
类似《大决战》的叙事般高屋建瓴、宏大叙事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以后肯定会有。但毫无疑问,电影《跨过鸭绿江》已经提前跨出了第一步。
《跨过鸭绿江》从彭德怀总司令在板门店停战协议签字时的回忆切入,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这场战争的始末。从具体呈现来看,影片的重心放在了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 日的五次战役。
与别的战争片不同,战场本来就已经是一个相对于日常而言的极端戏剧环境,而朝鲜战场的环境要更加恶劣。除了应付与美军在武器装备上巨大的差距之外,志愿军还要面对东北亚严酷的自然环境,异国作战的陌生感,以及后勤补给供应能力不足等问题。
在长津湖前线,美陆战一师史密斯在雪地里一声枪响之后,万物俱籁,他们乘直升机飞走之后,雪地里竟然渗出了血迹——原来这是伪装许久了的杨根思模范连。
第二次战役之后,彭德怀给中央发了六字电报——“饥无食,寒无衣”。毛泽东吟诵了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几句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主席对于志愿军前线战士的关切与忧心跃然纸上。
而当彭德怀第四次战役回国向主席报告说起毛岸英的牺牲时,他强忍悲痛,淡淡说出了那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表现毛泽东这一领袖形象时,《跨过鸭绿江》寥寥几笔,既符合当时的情境,也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情怀。
环境,人物,价值观,这是战争片的三要素。除了彭德怀与毛泽东,《跨过鸭绿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几位前线将军。
例如50军军长曾泽生。50军由辽沈战役中的起义部队改编而成,军长曾泽生一直有块心病。在第四次战役中,50军奉命镇守汉江一个多月,伤亡惨重,但曾泽生一直没有向志司提要求,并表示“汉江一战,终于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了”。
曾泽生与他率领的50军,也侧面反映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构成的复杂性,他们都将在战火中熔炼成“最可爱的人”。
停战协定签署后,彭德怀回国站在鸭绿江大桥上回望朝鲜,回望战争,在战场牺牲的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牛保才等烈士如英雄谱一样出现在眼前。彭德怀的耳旁又浮现起毛泽东那句豪迈的话——“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
面对愈加复杂的国际格局,通过电影《跨过鸭绿江》来回顾这场立国之战,以史为鉴,能够帮助中国人民汲取继续奋进的力量。
《跨过鸭绿江》完整版观后感(篇2)
新中国这一仗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的是长期战争造成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和各方面极为严重的困难。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请求中国出动军队进行支援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与世界上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美军作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凛然。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艰难取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他们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无数勇士身负重伤后从血泊中爬起来冲向敌人,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即使战斗到只剩一人一枪,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地同敌人血战到底。在反击敌人的“空中绞杀”中,他们冒着密集的轰炸和严密的封锁,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在“空中拼刺 刀”的勇猛战斗中,他们搏击长空,创造了世界空战的奇迹。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国际威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一扫中国近代历的屈辱,使中国人民真正地扬眉吐气,使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美国人沃尔特·赫姆斯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一书中这样评述:“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由于共产党中国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坚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它也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而且看来会成为远东与西太平洋地区共产党的领袖。”可以说,是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坚强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各族人民坚信,跟着党走就有希望,听党指挥就能胜利。
《跨过鸭绿江》完整版观后感(篇3)
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一九五零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 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 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辉煌的往事不能忘记!献身的英烈更需缅怀!
让我们人人都拿起笔,讴歌这支血染战旗的“万岁军”。
让我们人人都动真情抒发人民心中最可爱的人。
《跨过鸭绿江》完整版观后感(篇4)
抗美援朝战事是一场难以忘却的战事,是一场战强敌、驱恶魔的生死大搏斗!是一场百万中华优秀子孙再次涌现豪迈气概的英雄赞歌与神圣洗礼!抗美援朝战事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事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
我们衷心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地怀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全体将士不愧为中华民族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英烈永垂不朽!让我们怀念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连娣、李家发、杨育才、任光华、孙一增等30万2千7百24名功臣及5953功勋集体。
志愿军战士究竟是抱着怎样的信念冲上战场的?而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是怎样下定决心,在建国之初国力极其贫弱、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即让小米加步枪的战士与有先进武器的美国人对抗的?我们的战士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是如何生存的?
这场战争打得惊天地,泣鬼神。一个个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的战士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这场战争打得震五洲,惊四海。中国人的勇敢无畏让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中华民族遭受百年欺辱的大爆发:这是中华雄狮的怒吼:这是一场改变民族命运的赌博: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的决斗!“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抗愈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
中国需要强大,把那种“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气势传承下去。和平生活不能销蚀一个民族的英雄气概;发展经济的同时应使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跨过鸭绿江》完整版观后感(篇5)
71年前,解放战争刚刚结束,在硝烟消散不久的中国大地上,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横跨鸭绿江,向着朝鲜方向进发。毛主席的宣言仿佛还响在士兵们的耳畔:“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 到完全胜利!”
1950年11月,刺骨的寒风已经在长津湖肆虐,但突然提前的军令依旧被彻底执行。还穿着夏季单薄衣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六连抵达战场,他们接到了坚守死鹰岭的任务,而当时朝鲜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四十摄氏度。为了完美地完成这项任务,连队的士兵在天寒地冻中待了一个晚上,甚至不敢生火取暖,怕引起美军的注意。彼时战况对我军不利,伏击美军已经是当时能施行的最有效的打击方式,连队身上背负的使命十分沉重。战士们意志坚强,但单薄的夏装抵挡不了寒风,即便如此,没有人从战场中撤退。
第二日,正面战场打响了,附近的兄弟部队却奇怪地发现,执行防守任务的六连没有开火。他们派遣参谋打探,迎接他们的,却是战壕中仍旧保持着战斗姿势的一座座冰雕。原来在一夜的坚守中士兵们居然全部冻死,而临死前,所有人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姿势。
时至今日,距离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71年,钢铁铸造的伟人们走了,但由伟人铸造的钢铁留了下来,继续庇佑着我们。在即将到来的抗美援朝战争71周年纪念日之际,我谨以那些中国英雄们的事迹,来缅怀那场惨烈而伟大的战争,和战争中牺牲的,最可爱的人们。
现如今炮火早已经离我们远去,这些事迹被轻飘飘的文字记录,没有人能看到这些数字背后的血肉。但我们能在吃饱穿暖,走在高速发展富国强民的道路上,是因为脚下踩着的,是先辈用血浇筑的阶梯,头顶上,是没有战火的蓝天。“让那些内外_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