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发布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
2023年“最美家庭”先进事迹。王亚平、付卓、李国胜、张宏、韩淑秀、肖春、张克成、何文国、陈静、加米哈·达吾来提等10户家庭光荣入选。
他们中有的飞天圆梦,用爱与奉献书写家国情深;有的传承红色家风,秉持“永远跟党走”的家训;有的筑路兴国,祖孙三代风雨同舟初心不改;有的传承创新,接力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的为国戍边,打造半个世纪不换防的“护边驿站”;有的自觉践行移风易俗,树立“不要彩礼要幸福”的文明新风;有的清正廉洁,用实际行动守护和传承“忠”“孝”“廉”的优良家风;有的用诚信播种,助力粮食增产丰收;有的以书香润家,播撒读书立人的教育理念;有的跋山涉水,用阿肯弹唱助力民族团结……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充分展示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发布仪式现场采用视频展示、人物访谈等形式,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家庭感人故事和家庭成员的工作生活感悟,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负责同志为10户“最美家庭”颁发了证书。
王亚平“最美家庭”先进事迹
为国为民 携手奉献
“我想妈妈的时候,就抬头看看天空,因为那里有妈妈的身影。”虽然妈妈由于常年备战任务、刻苦训练,总是错过自己的生日,错过自己第一天上幼儿园、第一次开家长会……但在小姑娘赵芸熙心里,始终以有王亚平这样的妈妈为荣。
2022年4月,航天员王亚平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凯旋回京,在机场接过丈夫和女儿送来的鲜花,一家三口迎来了时隔半年的重逢。
丈夫的支持、女儿的懂事,给予了王亚平航天路上无尽的力量与勇气。
从西南三线建设,到铁路大提速,再到高铁时代……中国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建公司京唐铁路燕郊站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国胜一家三代筑路人,将青春和热血投注在祖国发展大动脉上。
项目在哪筑路人就在哪,牺牲小家的团聚在所难免,几十年来,他们一家聚少离多,无怨无悔。
“既然选择当一名铁路工人,就要能吃苦、敢担当,因为我们担负着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这句传承了三代的叮嘱,见证着李国胜一家全心全意践行铁路人的使命。
韩淑秀,71岁。丈夫薛奎,75岁。夫妻二人都是黑龙江省东宁市护边员。
1971年,新婚伊始,二人便勇担护边重任。50多年来,十多公里的巡边路上,他们携手从青涩走到了暮年。
他们曾路遇过黑熊和野猪,听过虎啸,也曾被暴涨的山洪冲出一里多地……任凭风吹雨打,初心坚定如磐。
韩淑秀自豪地说:“太深的大道理讲不出来,但我们懂得有国才有家。”
如今,在他们的带动下,儿子薛连军退伍后也主动加入护边队伍,循着父母的足迹翻山越岭、查看界碑、义务巡边。
付卓“最美家庭”先进事迹
耳濡目染 代代相传
武汉侏儒山战役博物馆,迎来一批批前来瞻仰缅怀的群众。这座记载新四军中原抗战历史的博物馆,源于付卓家庭倾力筹资、推动建成。
付卓祖父是一名新四军老战士。为了铭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弘扬红色文化,2010年,付卓的父亲拿出毕生积蓄,卖掉市中心住宅,自筹资金在战役旧址上建立一座博物馆。10余年来,父亲全身心投入博物馆运营中。
“从小到大,我为出生在红色家庭而自豪,更有责任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如今,付卓时常鼓励女儿在博物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对过往历史加深了解,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理想信念的火种、传统文化的基因,在一个个家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年画“玉成号画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自1995年师从公公霍庆顺等学习杨柳青年画制作工艺,数十年来痴迷钻研,成长为集勾、刻、印、绘技艺于一身的年画艺人。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是霍家家训。在延续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杨柳青年画,是张宏最想突破的,“老爷子叮嘱过,不论画风怎么创新,老手艺不能丢。”
将年画与吊钱结合制成年画吊钱、把年画从纸上画到团扇上、用年画设计卡通形象……张宏不断将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术相融,让古老年画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公公作为一位英雄,为什么会这么穷?”这是很长时间萦绕在张克成儿媳心中的困惑。
荣立过“一等战功”的张克成退伍转业到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蒙阴县税务局后,主动申请到偏远且艰苦的山区分局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在方圆数十公里的蒙阴山里,骑报废了3辆摩托车,穿坏鞋子无数双,留下了20多万公里的服务轨迹。
无微不至照顾牺牲战友的母亲、坚持资助困难学生、规劝亲戚补缴税款……从一身戎装到“税收为民”,张克成始终务实、忠厚、清廉。儿子儿媳也向父亲看齐,立足岗位、默默奉献。本本分分、正直清廉的优良家风春风化雨、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