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事迹
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你是否在寻找“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事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事迹(范文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事迹【篇1】
叶为,中共党员,毕业于南华大学,在校期间担任校学生会常务副主席、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曾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大学生共产党员,2011年被省委组织部选聘到麻阳苗族自治县江口墟镇陈家湾村任村支部书记助理。作为镇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陈家湾村远程教育操作员,他积极组织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途径,引导本村村民办企业,发展特色种(养)植,农畜产品加工,成立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使这个原本信息闭塞的苗乡村寨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村。今年4月,怀化电视台专门来到陈家湾村进行实地采访,并在《新农村》栏目给予了报道。
掌握技能 服务三农
麻阳县高度重视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远程教育工作的作用,将大学生村官纳入管理员骨干队伍。叶为刚来村里时,远教工作的担子就压在了他肩上,对于远程教育设备操作,开始他还不熟悉,为了尽快搞懂,县里组织的远程教育学习培训他一次也没漏过,一有空就对着电脑自己琢磨,还总结记录了一本厚厚的心得笔记。这样一段时间下来,远教接收与管理软件的使用、远教设备基本维护、红星视频的登录与操作、小课件的制作等都被他摸的熟透了。掌握了远程教育操作的基本知识后,如何让远程教育发挥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便成了他的最大心愿。
科技致富 自己带头
在开展远程教育活动中,叶为立足于把科技信息服务于富民强村的目标中。针对农村信息相对闭塞的特点,为了尽快了解农民群众的需要,他多次深入农户家中,进行信息需求调查、登记。从远程教育网络上把村民急需的养猪、养鹅、柑橘种植、品种改良、肥效提高、沼气建设、农作物田间管理等各项技术整理出来,给村民送去了一场场科技知识的“及时雨”。
农村沼气建设技术推广中,他发现村民们对学习沼气池建设技术积极性不高,通过拜访调查了解得知,农户嫌建沼气池前期施工周期长费人工,后期维护多费心神。于是他就想,有没有别的方法和技术,既能降低建设成本,使老百姓得实惠,又能节约能源资源,取得较好的效益呢。他利用远程教育网查阅收集了大量资料,一种“罐式沼气池”的新技术产品引起了他的注意,该产品不用地埋,可移动,安装使用与维修都非常方便,且产气量大,性能优越。在几个返乡农民工的帮助下,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摸索和实验,他们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款产品,经过实验后,确认达到合格效果。县能源办专家现场考察后也认为,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可以量产。于是叶为便动员了几个返乡农民工一起注册成立了“惠农能源开发公司”,把村部老礼堂开发成厂房,还请了不少村民帮工,每人每天工资不少于50元。目前,明显的竞争力使公司发展迅速,仅手中的定单就有了60多户,合同金额10余万元,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利用远程教育,他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学习培训 亲上讲台
村里的党员群众不爱读书看报,习惯忙完农活后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叶为就从红星视频里精心挑选政策法规、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张贴节目预告,把每周五晚定为村里的远程教育节目固定收看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收看,丰富的学习内容,快捷的市场信息,通俗易懂的讲解和较强的指导性,一下子提高干部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此,他又多了个“放映员”的亲切头衔。
今年以来,在县远程办的指导下,叶为的远教工作又多了一项特别的任务,就是进行返乡农民工培训。为此,根据实际需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叶为和镇劳动站合作,分级分批次组织全村的返乡农民工开展了特色培训,为帮助农民工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以及增强就业的知识技能提供了有效推动作用。在培训课堂上,除了利用光盘和幻灯片课件教学,在大家的惊喜中,叶为还站到讲台,结合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典型事例,用自己充足的信心以及饱满的激情鼓励返乡农民朋友重新燃起希望和斗志,不少返乡村民又积极筹备起在家门口创业来。据统计,叶为担负起村里的远教工作以来,累计开展远教集中学习次数达40余次,培训群众达800余人次,为村民查找相关资料近300余份;站点设备维护次数有13次以上。通过远程教育,他找到为民服务的平台和载体,也让全村人民尝到了远程教育的甜头。
叶为的想法是要把任职村建成远教工作示范点,他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将继续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灌溉远教之花在苗乡村寨开进千家万户,越开越红火,使全村村民经济更富裕,生活更安康,把陈家湾村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事迹【篇2】
张菲菲,作为一名团员,深觉在团组织的培育下,自己有很大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我会努力吸收过往的经验、总结教训,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学业能力,现将本学年的思想和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学习上:
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这一年来我的成绩并不令人满意。大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本应该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但自己没有真正地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上课以及自习时都经常心不在焉,学习效率低下,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想来心里很是愧疚。当然,经过半个学期的思考与学习,确实也弄清楚了大学应该怎样过。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其次,上课一定要注意听讲,并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尽量多去图书馆,充分利用好学校充足的教学资源。
二、思想上:
这一年来,我通过对团知识的学习和积极的参与团内的各项活动,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作为一个共青团员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大一时毕竟刚来到学校,所接触的事物有限,所以思想上还很不成熟,做过许多幼稚的事情,也犯了不少的错误。今年我一定要多多走入社会,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让自己成熟起来,为以后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做准备。
三、生活上:
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浪费粮食和水资源,发现有浪费的现象敢于与其作斗争。与室友、同班同学搞好关系,向他们请教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并向他们学习他们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同时,平时会更加的注意与人相处的方法与技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当然也要乐于助人,多为别人着想,要学会换位思考。另外,过去的一年的自己在班集体活动时表现不怎么积极,今年会尽量改正,会尽量的多参加一些班集体活动,培养并强化自己的集体意识,加强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星期天,没事时就与室友打打篮球,乒乓球或者其他户外运动,以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
总而言之,作为学生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任然还是学习。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大学期间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使自己在本质上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今后我也会继续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用党员和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应尽的义务实践在学习生活中。另外,我还会加倍努力,是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共青团员。
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事迹【篇3】
张馨月,女,汉族,出生于1996年6月19日,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2014级学生。在校学生会中,担任学习部见习副部长。在院系中,担任办公室干事。在班级中,担任团支书一职。高中时期她曾获得辽宁省优秀学生干部、鞍山市三好学生。大学时期,她曾获得辽宁省创业大赛三等奖、校创业大赛三等奖、综合素质二等奖、三等奖学金、校优秀团干部、优秀教官等。
思想·意识
俗话说思想指导行动,行动验证思想。在思想方面,张馨月同学身体力行的验证着这个真理。她作为一个发展对象,经常参加一些院系学校组织的党团讲座和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思维新高度,曾参与积极分子培训活动和党章等资料的学习。她关心时事政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党性修养。她一直追求进步,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了对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她一直没有放松理论知识的学习,关心学校的改革与革命与发展,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作为班级的团支书,组织和带领班级同学定期开展____,推举号召同学们努力成为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为班级的党团事业努力着。除了这些,她还组织同学们进行植树的环保社会实践,随着这两年的成长,她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日渐完整和正确,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许多事情。她坚信,思想上的积极、乐观、进步指导着行动的方向。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学习·攀登
张馨月同学自进入大连医科大学以来,一直以认真求实的态度来对待大学的学业,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在学习上,她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
同时她认为学习成绩绝不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的唯一标准,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学习之余,她充分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她积极活跃于学校的各项活动当中,并收获颇丰。但在活跃于各种活动的同时,她合理周密地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她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年不论综合成绩还是智体成绩,均在专业排名前列。
工作·实践
工作方面,在校学生会中,她担任学习部干事。在院系中,她担任办公室干事。在班级中,她担任团支书一职。同时接受了学生教官的培训洗礼。对待学生工作,她能够始终保持着积极地热情、坚定的信念的强烈的责任感、默默无闻的工作作风以及积极工作心态。在平时工作中能够给同学们带头做表率,树立起一个自立自强的形象,争做合格大学生的典范。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作为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桥梁,她不敢丝毫怠慢。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事无大小,积极负责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为不辜负老师同学们的期望,她对待每一件事都是谨慎细心、扎实肯干,在各种学生工作中服务同学,培养了她坚韧、勇敢的性格、以及较高的办事效率。并且她一直以感恩的心区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工作。这些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生活·充实
张馨月同学平易近人,待人友好,与室友、同班同学和其他班级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她天性乐观活泼,真诚待人,在整个校园结交了许多朋友,与朋友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校内外比赛等。其次,张馨月同学崇尚质朴的生活,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生活作风,长期以来合理利用自己的生活费,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更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打工,自己争取部分学费、生活费,磨砺心智,体恤父母的辛苦。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持续朝着阳光前进,纵然刺眼,却是正确的方向。正所谓,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她坚信只有坚持别人坚持不了的坚持,才会收获别人收获不了的收获,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相信她定会初心不改,勇往直前。
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事迹【篇4】
被誉为“心灵最美90后大学生”两捐骨髓
杨子威出生于1990年,在家是独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身为公务员的父母亲向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于单位组织的募捐活动,以及遇到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每次都慷慨解囊,也曾多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在家庭环境熏陶和影响下,杨子威从高中起就一直希望能像父母那样帮助有需要的人。
“我不认识你,但我要谢谢你”,在很小的时候,杨子威就记住了这句无偿献血公益广告词。
16岁那年,他刚拿到了身份证,便兴冲冲地来到义务献血点。
当得知不满18岁不能献血时,他拿出身份证说:“我有身份证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尽管最终他没能如愿,但那颗博爱的种子却深深埋在了他心底,慢慢的生根、发芽。
2019年初春,当他已经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渡过了大半年的美好时光时,他的18岁生日即将到来。
拿什么来标记这一个黄金时代的起点呢?义务献血!对,16岁开始沉睡的梦想又蹦出来了,杨子威一下子迫不及待起来。
这次不会再出什么状况吧?他干脆提前十几天,在一个周末专门坐车来到江汉路佳丽广场门口的义务献血车上仔细询问了献血的条件和过程。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终于可以开始倒计时:十天、八天、五天、三天、一天……多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看着自己的血液沿着细细的管子慢慢地涨满血袋,他的内心顿时泛起无言的快乐。
18岁的成人礼如愿以偿,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回到校园,看到满园春色,体味着人生的欢乐,也为自己给别人的生命抹上了一层新绿,而倍感欣慰。
自从领到第一本献血证后,每隔半年,杨子威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献血车上。
他经常很自豪地说:“我是o型血,是万能供血者!”
2019年10月15日,大学二年级的杨子威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时候,在现场看见捐赠骨髓的公益宣传,便毫不犹豫地填写申请表并进行了血样采集,成为了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湖北省年龄最小的骨髓捐献者
2019年11月17日,正在教室自习的杨子威接到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湖北分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小章的电话:“你保存的血液样本与北京一位15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
我还将和你联系,你自己考虑好是否捐献。”接到电话,杨子威犹豫了,据说,骨髓配型成功率不到万分之一。
可是,他没想到偏偏自己就碰上了这万分之一的机率。
他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可是善良的本性不允许他眼睁睁看着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决定捐献自己的骨髓。
作为家中独子,如今要捐献骨髓救助一个陌生女孩,在家人眼里,这根本就是在拿自己身体开玩笑。
“外婆在家里担心得流泪,爸爸妈妈是强烈反对,还专程请假赶来武汉劝阻我,说把骨髓无偿抽取给别人,那不是损害自己的健康吗?留下后遗症怎么办?”杨子威回忆说。
在重重阻下,杨子威动员辅导员老师、班上同学、红十字会医生集体做工作,终于说服了家人及亲友。
2019年12月30日,小杨在父母、学校老师和湖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到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
连续注射三天的动员针后,手术于2019年1月3日进行,所捐献的骨髓于次日火速送往北京。
那时,杨子威还不满20岁,成为湖北省年龄最小的骨髓捐献者,也是当年中华骨髓库第一例骨髓捐献者。
手术后的杨子威在留院观察期间,在电视上看到四川师范大学一名女硕士研究生李瑞芳不幸得了白血病无钱医治,又将红十字会发给他的5000元慰问金寄给了李瑞芳。
面临抉择:真的要再次捐献吗?
时隔一年,杨子威本已恢复平静的生活被一个电话再度激起了波澜。
2019年2月,子威突然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说他之前捐献骨髓移植的那个患者供体复发了,生命垂危,希望他进行二次捐献。
仅一年之隔,又要进行二次捐献,杨子威陷入两难之地,“一开始犹豫过,毕竟二次捐献的例子太少了,全国也就十几例。
我家里就我一个小孩,不考虑自己,也得考虑家人。”家人听说他还要再次捐献,杨爸爸和杨妈妈终于忍不住了:杨爸有时吃饭时眼泪突然哗地下来了,杨妈怄气拒接这个“不听话的孩子”的电话……
为了让家人放心,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捐髓的科学常识,子威请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同学在当地查询,把中外文资料两相印证,最后认定捐髓对人体无害。
这才最终获得了父母的许可。
多次捐髓的例子在全国极为罕见,目前仅有十余例。
但他说,即使对自己有一点轻微损伤,也是可以承受的。
自称理想主义者的他希望任何事都能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这次也一样。
他知道远方一个生命正在等待着他的挽救,在反复动员亲朋好友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后,他决定二次捐献。
3月2日上午,在父母的陪伴下,21岁的子威顺利完成了第二次造血干细胞采集术,把生的希望再次送给了去年他曾捐献过的白血病患者。
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
手术后在医院休养的日子,子威依然惦记着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白血病患者李瑞芳的病情,他毅然把北京红十字会送给他的5000元康复慰问金又一次存入了李瑞芳的捐赠帐户。
3月下旬,杨子威出院回到老家,生性好动的他一刻也不闲着,家里有现成的健身器材,他就在家里运动。
看着儿子跟往常一样,父母总算放下心来。
杨子威说,按照惯例,骨髓移植捐献者和被救助者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的。
那位白血病患者的母亲写来了感谢信,信中提到,女儿希望妈妈代为转达一句话给好心人:妈妈给了我第一次生命,那么这位好心人已经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又给了我第三次生命,我一定要好好地活着。
对于那个远在北京的小姑娘,杨子威和他的父母都给予了深深的祝福:“第二次希望要比第一次希望大得多,听说第二次的采集成功率在90%以上,希望她身体能早日康复!”
在杨子威再次捐献骨髓的两个月后,“杨子威献血捐髓志愿者服务队”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正式成立,一千五百多名师生受到杨子威事迹的感召,主动报名加入服务队,其中一百余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在成立仪式上,杨子威说,“两次捐献骨髓,我并没有想那么多。
我只是不想让人生留下遗憾,我想让那个未曾谋面的北京小妹妹有一个健康美丽的花季,让李瑞芳姐姐都能勇敢地活下去。
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健康人而言没有伤害,我期盼更多的人能够加入中华骨髓库,为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今年“五四”前夕,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建筑系学生杨子威,因两次捐献骨髓、救助陌生白血病女孩而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
杨子威的事迹近日经过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等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网民中引起了热议。
网友被他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感动,认为他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并亲切的称他为“心灵最美90后大学生”、“最帅”90后大学生。
五四青年节当天,“透视‘杨子威现象’,引领90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研讨会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举行。
与会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解读“杨子威现象”,阐释这一现象对90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及其深远意义。
“杨子威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它彰显的是90后大学生的群体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解读“杨子威现象”,从杨子威的成长历程可见一斑。
我的感想:杨子威哥哥真了不起!我认为,哥哥的勇敢和善良是父母遗传的好习惯:助人为乐。
哥哥在很小的时候,就记住了一句无偿献血公益广告词“我不认识你,但我要谢谢你”。
哥哥从高中起就一直希望能像父母那样帮助有需要的人。
大家都称他为“心灵最美90后大学生”、“最帅”90后大学生。
哥哥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我,是这无数人中的一个人。
大家都要向哥哥学习。
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事迹【篇5】
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三江镇的90后小伙刘伟伟自幼便伴着马蹄长大,因为缺乏客源,自家种的400亩马蹄销路并不好。为谋出路,有着电商工作经验的刘伟伟便想到通过网络营销将自家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从第一笔网络订单到今年年初,我们借助网络销售出去的马蹄有60多万斤,销售额达120多万元,占马蹄总产量的40%,网络销售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刘伟伟说。
90后小伙回乡网上卖马蹄
刘伟伟出生于1991年,2013年大学毕业后在沿海一家大型企业做电商工作。2014年7月,父亲在家里注册开办了公司,主要从事马蹄种植和深加工,年轻的刘伟伟想跟父亲一起干出一番事业,毅然放弃外面薪水不错的工作,回到三江镇和父亲一起创业。
由于自家种植马蹄的时间不长,没有客户,只能依赖别人介绍,种植的400亩马蹄销路并不好。刚回到家乡,如何打开销路成为刘伟伟最“头疼”的问题。“我平时喜欢玩电脑,就到一些网站、贴吧上去发我们公司产品的信息,半个月不到,果真有一个广州客户主动联系我,一下子就要了30万元的马蹄。”
尝到第一笔网络销售单的甜头,刘伟伟便将更多的心思花在了网络营销上,不仅创建了公司的官网网页,还时常在贴吧发布公司简介以及联系方式。
“如今,客户遍及全国各地,借助网络销售,公司的利润也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全年的销售额达200万元,利润率近20%,达到40万元。”刘伟伟说。
电商为三江镇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在利用电商开辟了产品销路、提高了产品知名度的同时,电商也在倒逼着乡村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刘伟伟介绍,今年9月,企业的深加工厂房将建成投入使用,主要生产马蹄糕、清水马蹄罐头、罐头马蹄片、速冻马蹄丁、速冻马蹄片等产品。
同时,也将重点开拓企业的电商渠道,通过淘宝、微信等渠道销售深加工产品,打响三江马蹄的品牌。
而在三江镇,除了刘伟伟,还有很多的村民利用电商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三江酱菜制品厂是镇上的老牌企业,但产品的销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08年,企业的'销售额也只有80万元。
近几年,酱菜厂开始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当地长期在厂里进货的淘宝网店主也有十多家,江西最大的绿滋肴特产超市也是厂里的大客户,2014年企业的销售额增加到200多万元。“2013年,我们厂还从山东购置了先进的烘炒和高温杀菌设备,产品口味好了,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南昌县三江镇酱菜厂老厂长余真辉告诉记者,电子商务也正在倒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