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典型事迹 > 事迹材料 >

炊事员事迹材料

时间: 小龙 事迹材料

炊事员上岗前要搞好个人卫生,穿好工作服,戴上工作帽,对腐烂变质的主、副食品,要及时处理,不准再加工食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炊事员事迹材料范文的范文,欢迎阅读!

炊事员事迹材料范文篇一

范文琴,乃木河管护站职工食堂的一名炊事员,凭借着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对工人兄弟的深厚感情在小小的厨房里烹了一段浓浓的深情。

2005年,乃木河管护站附属单位改制,范文琴成为单位唯一的一个在岗的女职工,食堂炊事员的工作自然也就落到了她的身上。当时负责管护工作的所有男职工均在单位住宿,解决这些人的吃饭问题成了头等大事,单位人员较多,包括汉、蒙、达、满等各民族职工20余人,不同的民族差别和饮食习惯给刚刚从事炊事员工作的范文琴出了一道难题,为了能够尽快地让这些同志们吃上可口的饭菜,作为食堂的一名炊事员,范文琴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让大家吃好喝好。

一、从头学起,保证让大家吃好

范文琴是汉族人,简单的东北菜她还是可以做一些的,但要兼顾蒙、达、满等少数民族职工,就有了一定难度,因为她对这些职工的民族风俗、饮食习惯一无所知,但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够尽量吃到符合口味的饭菜,她积极与这些少数民族的职工沟通,了解他们的民族风俗、饮食习惯,和他们学习少数民族饭菜的做法,为了做到更好,她也想了不少的办法,动了不少的脑筋。经过反复练习,她终于炒出了可口的菜了。她想,让同志们吃饱不能算是完成任务了,关键是要让同志们吃好而且还要有营养才行,于是在保证饭菜种类的同时,她更

注重了营养搭配,做到花样翻新,紧跟时节变换。她经常和食堂管理员一起研究食谱,看每天的饭菜搭配是否合理、是否营养,尽量避免每周有重复的品种出现。大家都知道,食堂工作看起来很简单,而实际上却是一件很烦琐、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要真正使同志们都满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同志们有老有少,有喜欢吃味道淡点的、有喜欢吃味道大点的、有喜欢吃硬点的、有喜欢吃软点的、有喜欢吃麻辣的、有喜欢吃带甜酸的。这些都是在做菜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所以范文琴同志为了每周制定出合理的食谱,经常征求大家的意见,对征求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类整理,并仔细研究,逐一改进,尽量满足同志们提出的要求,力求做到让每一位同志都能享受到可口的饭菜。

二、安全卫生,才能吃出健康的身体

本着对员工身体健康安全负责的态度,单位领导对食堂的食品卫生工作也抓的很紧,要求她每天对进货质量上、价格上、数量上进行严格的把关。因此食堂在货源采购上,坚决做到不买腐烂、变质的原料,不要“三无”产品的作料。夏天苍蝇易于进入食堂。在较高的气温条件下,食品腐败速度加快,在食堂的各个门口,挂了防蝇帘,对蔬菜保存使用护蝇罩,并在周围喷洒灭蝇药。并且她坚持做到了腐烂的蔬菜不使用,变质的肉类不加工,若发现有变质的饭菜,决不让同志们食用,保证让职工吃上放心饭、卫生饭、安全饭。2005年以来,从未发生过因吃食堂的食物而有生病的想象,范文琴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得到大家的好评。

三、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工作

全体职工每日三餐,每餐都有近20人就餐。总的来说,每天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了保证员工能准时开饭,范文琴一个人担负着一日三餐的做饭工作。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为员工们煮鸡蛋、下面条、蒸馒头、烙油饼等,上午9点左右又开始准备午饭和晚饭,直到晚上同志们吃好喝好收拾完后她才能结束这一天的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长达近10个小时,两只脚不停的在食堂里走来走去,其间的休息时间却很有限。但范文琴同志从未叫过苦、喊过累。

食堂在临开饭之前接到来客人就餐人数、菜品增加通知的事情经常遇到。范文琴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积极地想办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优先保证能准时开饭。另外,经常有职工因工作等其他原因错过开饭时间,没有吃饭,范文琴知道后马上系上围裙下厨做饭,使职工们也非常感动。

7年来,范文琴几乎没有休过班,她这种全心全意的思想和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也深深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位职工,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吃点,吃饱了不想家”。一名普普通通的食堂炊事员,一句普普通通的话,这话是发自内心的,言语不多、不华丽,却意义深刻,不但体现了一名林业工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而且也体现了她对工人兄弟的浓浓深情。因此,再平凡的岗位,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再小的空间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也能充分体现出人生的真正价值。

炊事员事迹材料范文篇二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腻了大鱼大肉,想换换口味,喜欢吃粗粮一类的东西。所以,过去在乡间盛行的包谷饭、荞麦饭、红苕饭、洋芋饭、南瓜饭、豆子饭这类饭食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对我来说,这些粗粮具有特殊意义。每隔一段时间都想尝一尝,回味一番过去的那种艰苦味道。这个习惯跟我25年前在一个叫江普的少数民族贫困乡工作有很大关系。

江普小学的炊事员老祁当时40岁出头,原本是一位民办教师。后来上级要求办寄宿制学校,撤并了一些乡村小校,高年级的学生都在中心校住校,需要人做饭,学校便从全乡30多名民办老师中选了老祁。老祁从此便拿民办老师工资,专门给老师学生做饭。

学校的厨房很简陋,10多平方米的一间房内打了两眼灶,支了一张案板,放了一口缸,墙上挂着簸箕、筲箕、筛子一类的家什。厨房是挨着教室搭的偏房,斜斜的瓦椽离灶台只有一尺多高,人站在厨房里感觉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就在这样一间房子里,老祁却要做出近百人的饭菜来,确实不简单。好在乡下那时每天只吃两餐,早上9点半吃一餐,下午4点吃第二餐。菜也简单,学生一般吃炒土豆片或炒莲白,然后再有一盆白菜或酸菜汤。老师吃的和学生差不多,顶多再有一个炒菜或回锅肉。每到吃饭时间,学生先在厨房门口排队打饭,待学生的饭菜打完,老师再到厨房里吃饭。

地处金沙江大峡谷山巅的江普。常年干旱缺水。除了雨季可以种点蔬菜外,其余时节是种不出蔬菜来的,要吃新鲜蔬菜,得到附近集镇上去买。老祁每天要做近百人的饭菜,忙得像陀螺一样。闲天稍微好一些,他可以抽时间把厨房里里外外收拾干净;遇上赶场天,他早饭一卖完,门一锁,背上背篼就匆匆忙忙往集镇上赶。集镇逢双日赶场,老祁买好两天吃的菜后,便赶紧背着往回走,老师学生还眼巴巴地等着他回来做饭哩。

老祁那手艺没说的。远近村里有人娶亲嫁女、老人祝寿、乔迁新居乃至宰杀年猪,只要他周末得空,都会被请去做厨:炒肉、酥肉、烧肉、蒸肉、丸子,他可以做出各种花样来。所以他时常在我们面前吹嘘他的手艺如何如何了得。听得我们口里清津直冒。老祁最拿手的还是焖各种饭:新鲜洋芋、红苕、南瓜成熟的时候,他便做焖洋芋红苕南瓜饭,新鲜蚕豆、豌豆、四季豆出来的时候,他便做焖豆子饭。菜多饭少,放少许油把菜炒一下,撒点盐和味精,饭冒在上面,再烧一大盆酸菜汤,非常可口。这样的饭人人喜欢,一顿少说要吃三四碗,直到把肚儿撑得圆鼓鼓的为止。吃这样的饭除了屁多一点外,其实非常容易消化,省钱又实惠。

但是,老祁管伙食有一样太糟糕:每次买回来的肉都是肋条肉,而且多数时候是软肋,无骨。那猪肚皮上的肉虽然实惠。但只能拿来做回锅肉。时间一长,我们就给他提要求,让他割点瘦肉回来,展示一下他的手艺,变点花样让我们也享享口福。我们是这样盘算的,食堂饭菜都是花自己的钱,天天吃肥腻腻的回锅肉实在是不划算。可是,老祁总是一脸苦笑,说路太远,等他把早饭弄完跑到街上,瘦肉都让附近村民割完了。

此事只有校长理解他,经常护他的短:“老祁赶场天能够把菜买回来,弄好两顿饭,已经相当不错了!”有了校长这句话,老祁也就把大家的美好愿望当成耳边风,照样每次一路小跑去赶场,买回来的还是猪肚子下的软肋肉。老祁千篇一律的回锅肉里也会变些花样,没有蒜苗的时候,他会加些莴笋、瓜片、干笋一类的东西炒,味道确实还不错。

为这事儿,几个年轻老师不太高兴,明里暗里都在埋怨:“这老祁,每次到街上好的肉都让别人割完了,去早一点会死人啊?”甚至还有人直接到校长那里反映:“龟儿(四川方言:骂人语,王八蛋)的一点不听招呼,离了红萝卜照样办席,少了他地球照样转。干脆把他龟儿的换了,重新找个人来做饭……”

可是校长每次听完年轻老师的抱怨都是呵呵一笑,不表明任何态度,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这天,小秦老师的女朋友来了。我们那所小学所处位置太过偏僻,很多人都戏说这里“逮只蚊子都是公的”,平时难得有女同志来,更别说是哪位老师的女朋友了。单从这方面来讲,其意义非同一般。

有如此重要的客人来。自然应该好好改善一下伙食。小秦老师提前贿赂了老祁几支烟,专门给他打招呼:“早点去赶街,割几斤好点的瘦肉,多买几样菜,千万不能怠慢了我女朋友。”老祁很守信用,这天果然早早地去赶集了,然后很快就冒着一头热汗回来,钻进厨房开始做饭,不一会儿厨房里就香飘四溢。

和往常一样,下午下课钟声一响,大家都往厨房跑。老祁显然做了精心准备,锅盆碗盏收拾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菜的种类是往常的好几倍。全部装在盘子里用碗倒扣着。看到这么丰盛的晚餐,大家都很高兴,都觉得老祁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顾全大局。

可是,待大家把倒扣着的碗打开,小秦老师的脸一下子就拉下来了。除了多了几样时鲜的炒菜外,那盘肉仍然和往常一样:回锅肉!

果然,整顿饭吃下来,小秦老师的女朋友根本就没有动那盘回锅肉一下!小秦老师觉得很扫面子。

送走了女朋友,小秦老师回来就把火发在老祁身上,冲老祁龇牙咧嘴吼了半天。要不是有人劝着,说不定他还要对老祁动粗。

老师们嘴上不说,心里却对老祁很有意见。这个结,直到老祁家杀年猪请大家吃年猪饭才解开。这天,大家都喝了不少酒,老祁乘着酒兴,说:“为伙食上的事,你们没少骂我,这些我都清楚!”

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口软。这时候我们还在人家饭桌上,都讪笑着说没有的事儿。好在大家的脸都被酒烧红了,也不算太尴尬。老祁叹了口气,说:“你们虽然都是吃皇粮端铁饭碗的老师,但是每个月工资才60多块钱,不管我怎么精打细算。你们每个人每个月的伙食费都要开40块钱左右。天地良心话,我比你们年长二十来岁,我得对得起你们的父母,对得起你们,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你们骂我也罢,恨我也罢,只要我做饭,每个月的伙食费决不能超过45块!今天我把话挑明了,如果你们天天吃炒肉,一个月100块钱的伙食费都不够!你们都从农村出来,都还年轻,以后还要成家立业,养家糊口,一家老小都得靠你们养活,能省一块是一块,能攒一分算一分哪……”

老祁说得很动情,眼里还闪烁着泪花。老祁的一席话,说得我们一愣一愣的。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人提割瘦肉的事了。

炊事员事迹材料范文篇三

老杨和小马是我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所在连队的两个炊事员,分别来自安徽和山东,是淮海战役刚开始就参军的两个老兵,1950年底入朝参战。

经过二次大战役的胜利,敌人节节溃退,只得坐下来谈判。一天,炊事房的班长和司务长去连部开会,传达上级对当前战争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要求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部队,空中和地面要开展冷枪冷炮运动。无论白天和黑夜,小部队三三两两突击夜袭,摸岗哨,捉舌头,前沿阵地布满了神枪手射击台。神枪手个个大显本领,只要敌人一露头,就叫他上西天。兄弟部队的战士在黑夜绕过敌前沿阵地的岗哨,去炸敌人的坦克、装甲车、炮阵地、宿营地,战果累累,捷报频传。高炮部队和高射击枪配合对空集袭射击,击落敌机。敌人不敢任意走动,惊慌失措,敌机也不敢成群结队来我前沿阵地和后方交通要道、桥梁、坑道任意轰炸。

这天下午,炊事班长传达连部会议精神,炊事班热闹起来了,三三两两议论开了,想办法,找窍门,定措施,有的写请战书,保证书,还有几个老兵打了报告要求调到班、排去,到敌人的前沿阵地去。

初冬的一个傍晚,我们炊事班的老杨和小马,挑着烧好的土豆和地瓜,给埋伏在敌人前哨的阵地部队送饭。天还在下着细雨,

他们忽然看见右前方只有几米远的地方,有两个人影。定神一看,原来是两个美国鬼子,是肩上扛着冲锋枪的流动哨。小马正准备摸身边的手榴弹,老杨摇摇手,指着身旁的小扁担。说时迟,那时快,两个鬼子走近还不到两步,老杨和小马突然从草丛里一跃而起,一个箭步举起扁担冲过去,大吼一声:“不许动!交枪不杀!”这时鬼子吓破了胆,举枪跪下,连叫:“OK!OK!投降!投降!”乖乖地交了枪。这时鬼子还不知道这扁扁长长的扁担是什么枪。

说起这两支小扁担,还是淮海战役胜利后,之前老乡送给他俩的,一直跟随者老杨和小马行军打仗、烧饭,从华东到朝鲜,一直到朝鲜前线,这次就是炊事员的两支扁担立了大功劳。两个美国俘虏刚押送到连部,连长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老杨报告说:“我们炊事房给你们送来了两个大草包。哈哈!”

4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