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乡村典型事迹材料
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你知道哪些文化振兴乡村典型事迹?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文化振兴乡村典型事迹材料(精选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事迹材料篇1
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全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大家喜欢。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提振群众精气神、培育农村好风尚、凝聚社会正能量,现就2022年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____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____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____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补齐缺项、提质增效”的原则,立足农村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铸魂、守根、塑形”行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铸魂”行动
1.强化政策理论宣传普及。采取编印农民实用口袋书、编写地方小曲、微信微博抖音推送、领导干部讲党课以及云课堂、大喇叭、小板凳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____精神,组建巾帼、青年、百姓以及先进模范宣讲团常态化开展“炕头院落宣讲”“田间地头宣讲”“文艺宣讲”等理论宣传宣讲活动。在村镇楼栋廊道、院场等适宜位置打造“学习走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随处可见、盈耳入脑。持续开展____金句热词主题宣传街(墙)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场所,推广普及红白理事服务礼堂,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组织村民集中举办婚丧宴席,倡导简办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两约四会”和“孝善基金”“道德信贷”“道德银行”等乡村德治平台作用,破除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邻里互帮互助道德评议、民事直说、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活动,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规范行为,远离封建迷信、算命赌博等恶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动科普街、科普宣传栏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反对邪教迷信、健康生活、安全常识、应急避险、种植养殖技术等知识。
3.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以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促进乡村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以“德润、德治”为目标,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评选表彰,打造“德者传理”“德者聚力”“德者诚信”“德者荣耀”“德者有得”“德者积分”等“×德者”特色文明活动品牌链,叫响荣誉、弘扬正气,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推动“分餐夹走进千万餐桌”向农村延伸,培育良好就餐新风尚。扎实推进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以传说、故事、歌谣、说唱、小戏、谚语、俗语等文艺方式生动活泼宣传阐释主流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发挥好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组建成立组织灵活、便捷高效、精准精致、常态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关爱老人儿童、文明交通劝导、村庄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辐射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施“巾帼助力乡风文明”行动,推进“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带动妇女参与农村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家风、民风、社风全面提升。组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面向农村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推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二)深入实施“守根”行动
1.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争取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风貌提升、文物本体修缮、展示展览、研学体验等项目,以项目带动文保单位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村一级差异化建设乡村记忆馆,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作。做好传统村落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村落申报为省级传统村落,纳入国家保护名录。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农房修缮加固、村容村貌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相结合,改变农村破旧面貌。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普查摸底,持续公布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做好挂牌、测绘、建档、修缮等相关工作。
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深入开展非遗资源调查,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落实非遗传承人补助政策,支持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支持各村建设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着力提升展陈水平,培育非遗旅游线路。促进手工地毯、手工制醋等传统工艺项目提高传承技艺,实现生产性转化,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端午节、中秋、“四月八”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永昌曲子、金川小戏等曲艺类项目传习展示活动和民俗文化展演体验活动。
3.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普及融合。推进“互联网+传统文化”“互联网+文物”“互联网+非遗”等工作,创作、征集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微视频、H5、动画等融媒体产品,发挥属地网络传播矩阵联动作用,在新闻网站、客户端、政务微博、抖音平台开设特色品牌专题专栏、话题,集纳推送权威新闻稿件和网络文化精品。积极与新华网交流联系,遴选高质量的作品,通过新华网客户端推广宣传。常态化开展非遗进乡村进校园活动,组织举办“金博快车”等特色展示进农村活动,打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深入实施“塑形”行动
1.织密乡村文化服务网络。谋划实施舞台修缮、活动室改造提升等项目,巩固提升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坚持为农村配备乐器、服装、音响等设施设备,增加“农家书屋”儿童课外读物,补齐农村服务设备短板。培育发展乡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训练点、乡村健身站点、农村晨晚练点,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推广“文化×”“百草园”APP使用,让乡村群众能够便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加强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服务能力,提高乡村广播电视节目收视质量。
2.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产品。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送文艺、戏曲、电影、春联、书画以及绘制新农村文化墙等文化惠民、文艺润心活动。支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乡村“村晚”“我们的节日”“农民丰收节”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体育特色村”创建,推动体育协会向乡村延伸,开展体育服务“下基层·送健康”活动,促进体育“进乡镇、进村落、进庭院”。全面推进“书香×”建设,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人队伍,深入农村开展阅读辅导。广泛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组织青年、妇女、学生、文化体育人才等,深入农村开展心理关爱、辅导培训、体育健身等各类活动,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素养。
3.加强乡村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实施“乡村振兴记录”行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和媒体,深入农村用笔触和镜头讲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扶贫扶志、家教家风、长城长征等主要主题,评审扶持一批宣传文化精品创作项目,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将“梨花诗会”“芍药散文节”办到田间地头,多形式、全方位展示近年来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突出成果,带动吸引农村文艺爱好者开展文艺创作。在“金星奖”评奖中,侧重扶持县级及以下艺术团体创作演出本地农民喜爱的文艺作品。
4.壮大乡村特色旅游经济。巩固提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带动示范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宿、采摘、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加快推进以南坝“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镇×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质增效为代表的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以红西路军战斗遗址和骊靬古城、御山峡圣容寺、云庄寺、车辘沟石林、×花田小镇、文昌园、大漠营盘等景区景点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以火星1号基地为依托,打造×镇×野狐湾乡村旅游服务基地。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策划推出历史文化、生态观光、户外徒步、康养休闲、采摘体验、冰雪运动、科普研学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举办ד四月八”民俗文化节、“火星生活周”、ד吃头节”等品牌节事活动,通过活动引爆人次,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打卡地,拉动市场消费,壮大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经济。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细化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要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推进各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采取“双月调度、月报进度”办法,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二)完善保障机制。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切实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健全乡村文化场馆、设施的管理、更新及维修等工作机制,确保场馆设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细化具体的扶持和奖补政策,对工作推进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单位和形成的品牌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扶持。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搭建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大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新创造、新实践、新成效,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舆论氛围。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事迹材料篇2
__,19__年x月出生,中共党员,19__年x月入伍,19__年x月退伍,__县__镇__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他充分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秉持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以“三变改革”为有力抓手,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全村居民脱贫致富,以改善人居环境及精神文化建设为重点,带领村委班子成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把__村打造成为环境美丽、农民富裕、产业兴旺、品质提升的美里乡村。
20__年x月,__县__镇__村退役军人__当选了该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当村支书,意味着他要放弃常年在西安经营的高薪酬生意。__犹记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围住他问长问短,看着老乡们期盼的眼神和__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的内心五味杂陈。这些年,无论走多远,最惦记的还是这个生他养他的老地方,他决定放弃西安的事业,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让乡亲们也富起来,让__村旧貌换新颜。
一、凝聚班子的战斗力
自__年换届任职后,发现村里存在问题很多,也很严重,如一盘散沙,可如何要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整合,对我这样的一个新手真的也是难上加难,经村两委多次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群众代表探讨,研究,商议后,最终我们把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得到了妥善善解决,村风,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村里现在不但团结安定,文明和诣,还被列为先进重点文明村。只有解决好问题安稳,才能有下一步的发展。
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该同志始终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完成了全村x户x人脱贫,带领群众走上了幸福小康路。他始终坚信“用自己的耐心、真心一定可以换取贫困户的放心”,经常“到户中、面对面”入户了解农户困难,对本村所有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均能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了如指掌”,并且能真正做到把贫困户当做自己的亲人,针对贫困户的困难需求,能够及时到户了解并帮助解决,在当地老百姓口中得到了一致好评。
三、产业发展创益明显
他上任后发现,__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全村土地闲置荒芜,村集体经济落后,主导产业薄弱,在家群众增收困难,村民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现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深入学习中转变思路,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结合“三变”改革,围绕盘活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林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先后到山东寿光考察温棚种植,陕南革命老区柞水,天津毛家裕,杨凌农高会等地学习考察;为了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他决定流转本村土地,使村民有一个长效稳定的收入。20__年x月成立__县__镇__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采用三变改革六步法,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20__年x月,合作社流转川地x亩来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x个,同时大棚基地设施配套x吨蓄水池,管网,电,路,太阳路灯等均己建设安装完成,带动全村x户x人增收,同时,大棚种植项目雇佣贫困劳动力x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__元,这样不但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还能壮大集体经济,尽早实现全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另一方面流转土地x亩用于栽培高标准、高品质红薯,预计稳定增产x%,可直接带动x户x人增收。腰包鼓起来,日子美起来。看着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说,再苦再累都值了。
四、基础设施大变样
村民富裕起来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落后,他多方争取,积极协调,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解决了乡亲们吃水难的问题,新建x口水井,维修x水井;同时打造村委阵地,对阵地会议室打造和墙面,亮化灯,广场运动器材的安装打造,全村路灯的更换x多盏,热水器x个,新式电表x余户,硬化村里道路一公里,为全村新建厕所x户;同时发展红薯产业一百亩,建成可容纳x人的幸福家园,争取x万包大棚河提解决了父老乡亲们的出行难,用电方便问题,提高了我村形象硬件设施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20__年中秋节,举办了__新民风表彰暨中秋大会,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评出10名个人先进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大力弘扬道德模范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以道德为榜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深入推进全村公民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营造出勤劳致富光荣、安于贫困可耻的社会新风气,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尚。
六、团结老兵共创共建战疫一线勇敢逆行行
作为__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为更好地服务退役老兵、团结退役老兵,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同时建档立卡,每一名退役军人一户一档,收集诉求与建议,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红色基因故事、致力军人精神传承。将优秀退役军人延维浩选为村环境卫生监督员,号召退役军人群体参与村集体建设,以军人精神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村积极进取氛围。
七、战役一线勇敢逆行
面对___疫情,他冲在疫情防控一线,为群众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他从腊月二十八接到镇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即刻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带领村两委成员,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通过网格细化,班子成员与网格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确保户户到位、人人知晓。为切实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在村各出入口设立卡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值班值守期间,他总是主动值夜班,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其他同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始终坚守着军人的性格和气质、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彰显着一名退役老兵良好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是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代表,是一面旗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全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不遗余力。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事迹材料篇3
自“七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__作为__县司法局__司法所负责人,全面负责__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几年来,严格按照省、市、县“七五”普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__镇的实际情况,扎实推进“法律六进”示范点建设,重点开展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省、市级中心村新增和更新法治文化元素,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
充分认识到“七五”普法规划是全面贯彻党的____及历次全会精神、____精神,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服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中央确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全民普法和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组织领导,夯实阵地建设
“民主建设 法治先行”。自“七五”规划纲要出台后,积极对镇法宣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借力镇人大的监督职能,督促镇党政办、派出所、民政办、财政所、司法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村(居)书记、主任积极主动参与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来。20__年,对已建成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__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进行了更新、修缮;在__社区、__新村新建法治文化阵地,将现代法治元素和最新的法律条文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融入其中,为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供条件。
三、精心组织谋划,全面动员部署
__镇“七五”普法规划纲要出台后,镇党委、政府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全镇村(居)综治暨司法行政工作会议,明确党委、村(居)委书记是普法依法治理的第一责任人。镇主要领导对纲要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重点对象的普法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等作进一步细化,并对整个“七五”普法纲要的实施注意事项作了强调和要求,特别要求要将“江淮普法行”、“法律六进”、“12·4”宪法宣传日等活动有机融入到“七五”普法工作中,更好地提升全镇的法治氛围,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广泛宣传造势,形式多彩多样
(一)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
利用领导干部夜学,穿插法治文化内容、党风廉政知识的讲解和政论宣传片的播放,为全镇领导干部普及法律知识。联合镇人大、镇纪委在党委会议上,领学《宪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监察法》等法律条款x次,强化了镇主要领导、班子成员的法治思维和责任意识。利用干部教育在线学习,组织镇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测试x人次,提升了领导学法、用法的意识。
(二)开展法院庭审旁听活动
组织部分镇、村(居)干部参加“以案释法”活动,通过旁听__市管店司法所阚乃军涉嫌玩忽职守,__镇__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__套取粮补资金等造成国家、人民财产损失的鲜活案例,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要依法履职、依法尽职。
(三)参观__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
结合“讲严立”、“三查三问”等警示教育活动,20__年先后x次组织镇、村(居)领导干部x余人次赴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通过看身边人、身边事及纪委书记现场教学等方式,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对党绝对忠诚”和“不能腐不敢腐 不想腐”的警钟。
(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结合“七五”普法规划纲要的重点普法对象要求,先后多次深入__中学、__小学、__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为x余名师生普及了“预防校园暴力”、“健康校园从交通安全开始”等知识,获得了学校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五)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结合综治“双提升”宣传、计生“满意度”宣传和司法行政系列宣传活动,进村入户宣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群众满意度”、“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内容;__社区还邀请律师到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现场为老百姓解答法律咨询x余人次。20__年x月,司法所先后到__社区、__社区等开展了“婚姻家庭法律常识”宣讲,取得了较好的群众反响。村“两委”换届结束后,司法所在__村组织新一届“两委”干部面向宪法宣誓,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尊法、尚法意识。
(六)开展特殊群体的法律明白人宣讲活动
不断创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考核机制,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扭转他们被动式受教的惰性思想,督促他们在思想上树立“我要学”的意识。借助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的契机,要求他们在自己学法的同时,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和法律明白人的作用,在亲属朋友圈宣传法律法规常识,帮助扩大普法受众面。
五、成效显著,普法道路任重道远
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进村入户宣传、进校园授课、法律常识测试等方式,对领导干部、青少年、法律明白人开展了众多的法律常识培训,得到了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__年,省司法厅党组书记、厅长__,市委政法委书记__,市__副主席,县__副主席等领导先后莅临__镇检查指导“七五”普法工作,对全镇的普法依法治理和“七五”普法工作开展及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工作的成果来之不易,普法道路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保持高昂斗志,在紧抓重点普法对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夯实普法阵地建设,扩大普法受众面,让更多的老百姓感受到“法在身边”的氛围,享受到“法润万家”的成果。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事迹材料篇4
陕西省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56个贫困县(区)都脱贫摘帽,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完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更大的飞跃是我省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
____指出,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活跃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办法。在陕西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发生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从物质层面看,截至2019年底,全省118个市、县(市、区)共有2025处革命遗址,可准确证明属于原来的遗址,有保护利用条件的革命遗址有1959处,其中相当部分分分布在许多乡村。从精神制度层面来看,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精神、事迹、优秀的传统、优秀的作风等遍布三秦大地,鼓励我们不断前进。保护、活化和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实践五个坚实,提高乡村经济,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加强遗产保护利用,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文化是民族、国家的精神和灵魂,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乡村文化。通过挖掘红色文化遗产,从历史的深度、文化的厚度、传承的力富乡村文化。第一,以科研攻关、课题研究等形式对遗产从__、文物、民俗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大重要事件发生地、人物事迹、制度传承等整理和调查。第二,对现有资源进行分类定级,制定不同级别的研究保护政策,特别是对重要、濒临破坏、失传的遗迹、证人、纪念物等加快修复、制作文件、加强保护,为乡村文化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建立乡村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与国内同时发生事件的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数据库,构建现代科技视野下乡村文化的大体系。第四,发挥乡村文化事业单位和人才作用,结合乡风家风建设、乡村史修订完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流传在乡村的红歌、故事等,不断加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推进红色文旅融合,激发乡村经济动力。产业化活力注入是红色遗产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2018年文旅融合为红色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延安精神为核心,打造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带绿色的乡村振兴模式。例如,红军跨境遗址群,地理跨度几乎涉及全省,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已经建立了一些红军过境纪念馆,开展了人气小路、战时场景模拟团建等文化旅游形式的活动,开始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原型。第一,尽快制定完善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政策。以十四五规划制定为契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提出的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交流六大融合等发展途径.第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探索社会资本注入模式,引进有感情、负责的旅游企业,以整体、大项目、大产业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围绕研究、采摘、颐养、度假、出版等多个领域,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创造新的乡村振兴经济增长点。
扩大红色文化教育,吸引乡村人才聚集。实践证明,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对党员干部、人民大众进行教育训练是可行有效的。在乡村振兴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表现革命精神,讲述新时代消除贫困的故事。第一,对具有红色文化遗产的乡村和地区整体规划,提炼精神内涵,引进高层次红色教育培训项目,建设乡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__、国史、革命传统教育。以专题讲授、现场教育、情景剧等多种方式,使参加者融入其中,使红色教育进入大脑、入心,表现出高度的参加性和深刻的理论性,表现出特色的训练效果。第二,扩展到红色出版、红色艺能、红色电影等多个相关产业部门,还可以与月光经济等结合开展夜间红色文化活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和人才,以红色文化遗产为依托,建立红色教育体系,吸引与之相关的各类人才,包括管理型、技能型、学术型等核心人才,人才聚集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其为主,能吸引更多上下游产业聚集,形成更长的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多角度、多层次发展。
加强红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环境质量。环境提高是乡村管理的重要方面,以红色文化遗产辅助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高乡村居住性和整体风貌。第一,对于具有红色遗产体积大、意义重大等特点的乡村,根据小而精的原则,建设红色文化特色城镇,照金红色旅游城镇是我们探索的成功案例。第二,对于红色遗产相对分散或不能单独构成系统的乡村和地区,紧紧围绕纪念馆、展览馆建设,结合美丽乡村标准,建设辅助基础设施,包括绿道、自营营地等建设,推进公共卫生设施、文化设施落地建设,加强乡村特色风貌引导,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质量。
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要创新理念、大胆探索、科学规划,推动陕西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乡村典型事迹材料篇5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提振群众精气神、培育农村好风尚、凝聚社会正能量,现就2022年全市乡村文化振兴提出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____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____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____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按照“巩固强项、提升弱项、补齐缺项、提质增效”的原则,立足农村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实施“铸魂、守根、塑形”行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增强群众精神力量,提升群众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铸魂”行动
1.强化政策理论宣传普及。采取编印农民实用口袋书、编写地方小曲、微信微博抖音推送、领导干部讲党课以及云课堂、大喇叭、小板凳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进农村活动。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____精神,组建巾帼、青年、百姓以及先进模范宣讲团常态化开展“炕头院落宣讲”“田间地头宣讲”“文艺宣讲”等理论宣传宣讲活动。在村镇楼栋廊道、院场等适宜位置打造“学习走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随处可见、盈耳入脑。持续开展____金句热词主题宣传街(墙)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筑牢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围绕“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良善法治立规明矩。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场所,推广普及红白理事服务礼堂,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组织村民集中举办婚丧宴席,倡导简办文明新风。充分发挥“两约四会”和“孝善基金”“道德信贷”“道德银行”等乡村德治平台作用,破除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邻里互帮互助道德评议、民事直说、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活动,引导群众明辨是非、规范行为,远离封建迷信、算命赌博等恶习,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动科普街、科普宣传栏建设,广泛宣传普及反对邪教迷信、健康生活、安全常识、应急避险、种植养殖技术等知识。
3.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以文明村镇创建评比活动促进乡村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以“德润、德治”为目标,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五星级文明户”“向上向善好青年”“青年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评选表彰,打造“德者传理”“德者聚力”“德者诚信”“德者荣耀”“德者有得”“德者积分”等“×德者”特色文明活动品牌链,叫响荣誉、弘扬正气,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持续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推动“分餐夹走进千万餐桌”向农村延伸,培育良好就餐新风尚。扎实推进中国公民文明旅游素质提升行动,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以传说、故事、歌谣、说唱、小戏、谚语、俗语等文艺方式生动活泼宣传阐释主流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发挥好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组建成立组织灵活、便捷高效、精准精致、常态可持续的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关爱老人儿童、文明交通劝导、村庄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延伸至每一个角落,辐射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施“巾帼助力乡风文明”行动,推进“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带动妇女参与农村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家风、民风、社风全面提升。组织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面向农村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推动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二)深入实施“守根”行动
1.加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积极争取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风貌提升、文物本体修缮、展示展览、研学体验等项目,以项目带动文保单位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村一级差异化建设乡村记忆馆,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工作。做好传统村落摸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村落申报为省级传统村落,纳入国家保护名录。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测管理机制,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农房修缮加固、村容村貌整治等乡村建设行动相结合,改变农村破旧面貌。加强对历史建筑的普查摸底,持续公布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做好挂牌、测绘、建档、修缮等相关工作。
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深入开展非遗资源调查,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项目。落实非遗传承人补助政策,支持非遗传承人、非遗爱好者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支持各村建设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着力提升展陈水平,培育非遗旅游线路。促进手工地毯、手工制醋等传统工艺项目提高传承技艺,实现生产性转化,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端午节、中秋、“四月八”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永昌曲子、金川小戏等曲艺类项目传习展示活动和民俗文化展演体验活动。
3.大力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普及融合。推进“互联网+传统文化”“互联网+文物”“互联网+非遗”等工作,创作、征集一批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微视频、H5、动画等融媒体产品,发挥属地网络传播矩阵联动作用,在新闻网站、客户端、政务微博、抖音平台开设特色品牌专题专栏、话题,集纳推送权威新闻稿件和网络文化精品。积极与新华网交流联系,遴选高质量的作品,通过新华网客户端推广宣传。常态化开展非遗进乡村进校园活动,组织举办“金博快车”等特色展示进农村活动,打造“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深入实施“塑形”行动
1.织密乡村文化服务网络。谋划实施舞台修缮、活动室改造提升等项目,巩固提升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水平。坚持为农村配备乐器、服装、音响等设施设备,增加“农家书屋”儿童课外读物,补齐农村服务设备短板。培育发展乡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训练点、乡村健身站点、农村晨晚练点,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推广“文化×”“百草园”APP使用,让乡村群众能够便捷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加强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服务能力,提高乡村广播电视节目收视质量。
2.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产品。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送文艺、戏曲、电影、春联、书画以及绘制新农村文化墙等文化惠民、文艺润心活动。支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乡村“村晚”“我们的节日”“农民丰收节”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体育特色村”创建,推动体育协会向乡村延伸,开展体育服务“下基层·送健康”活动,促进体育“进乡镇、进村落、进庭院”。全面推进“书香×”建设,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持续推动“最美乡音传书香”诵读推广活动,组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人队伍,深入农村开展阅读辅导。广泛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组织青年、妇女、学生、文化体育人才等,深入农村开展心理关爱、辅导培训、体育健身等各类活动,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素养。
3.加强乡村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实施“乡村振兴记录”行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和媒体,深入农村用笔触和镜头讲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扶贫扶志、家教家风、长城长征等主要主题,评审扶持一批宣传文化精品创作项目,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将“梨花诗会”“芍药散文节”办到田间地头,多形式、全方位展示近年来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突出成果,带动吸引农村文艺爱好者开展文艺创作。在“金星奖”评奖中,侧重扶持县级及以下艺术团体创作演出本地农民喜爱的文艺作品。
4.壮大乡村特色旅游经济。巩固提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带动示范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宿、采摘、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加快推进以南坝“花果山”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基地、×镇×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提质增效为代表的重点乡村旅游项目,以红西路军战斗遗址和骊靬古城、御山峡圣容寺、云庄寺、车辘沟石林、×花田小镇、文昌园、大漠营盘等景区景点为依托,开发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以火星1号基地为依托,打造×镇×野狐湾乡村旅游服务基地。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策划推出历史文化、生态观光、户外徒步、康养休闲、采摘体验、冰雪运动、科普研学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举办ד四月八”民俗文化节、“火星生活周”、ד吃头节”等品牌节事活动,通过活动引爆人次,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打卡地,拉动市场消费,壮大乡村特色文化旅游经济。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责任。乡村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细化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要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推进各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采取“双月调度、月报进度”办法,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二)完善保障机制。各级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切实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健全乡村文化场馆、设施的管理、更新及维修等工作机制,确保场馆设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细化具体的扶持和奖补政策,对工作推进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单位和形成的品牌活动,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资金扶持。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各级新闻媒体要积极搭建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大力宣传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新创造、新实践、新成效,营造乡村振兴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