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好人榜人物事迹
中国好人,他们是芸芸众生的渺小存在,却以一己之力散发耀眼光芒,照亮无数人的黑夜,留下一池甘露,滋养众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年中国好人榜人物事迹五篇,欢迎大家分享。
2022年中国好人榜人物事迹(篇1)
林静,女,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面对突发疫情,她逆行而上,日夜操劳,成为居民的主心骨。2022年3月,长春市疫情暴发,作为军嫂的林静没有犹豫撇下老人和孩子,义无反顾的冲在了最前线,她24小时吃住在单位,每天干完工作都是凌晨,睡两三个小时就得起床开始新一天的战斗。付出终会有所回报,4月1日,长春市公布首批“无疫小区”,十委大院出现在名单中。
当好百姓的“守护者”
十委社区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需要在半天时间内完成对3938户8306位居民的采样工作。如果不是困意来袭和愈发寒冷的身体感受,奋战在入户和进敬老院采样路途上的林静和她的团队,竟忘了此刻已是入夜时分。林静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打扫好卫生、做好消杀,第二天6点开始向居民二次发放免费抗原检测试剂盒。从3月8日至3月18日,整整10天时间里,林静和她带领的38位社区工作人员,常常会忙得忘记“今天是星期几”,但心里却始终记挂着谁家有难事、谁需要上门服务。
家住十委社区通安小区71岁的陈大娘,日常每周要做两次透析。自公交停运、小区封闭管理后,出行不便让老人无所适从。“大娘,别急!我开车送你去。”林静说到做到,给老人吃下一颗定心丸。安居小区的一位怀孕36周的孕妇需要定期做孕检,爱人此刻却不在身边。林静得知情况后,帮助她对接好医院,并负责车接车送,扫清孕妇心中阴霾。 3月15日那天,林静接到附近医院打来的紧急电话。医生接诊一位极有可能突发性猝死的孕妇,可孕妇担心疫情风险,不同意立即入院。“您放心,我马上让网格员查查她是哪个小区的,等我回信儿。”撂下电话,林静等人迅速行动,通过摸排,网格员找到了这名孕妇,经过一番劝慰开导后,终于协助该孕妇安全入院待产。
当好居民的“主心骨”
十委社区全员舍‘小家’、顾‘大家’,10天没有回过家,一心扑在抗疫和帮助居民解决大事小情上。林静也被居民们称作抗疫“铁娘子”。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十委社区自3月8日起通过“固定+流动”的方式,建立8个核酸检测点,持续开展多轮核酸检测工作。通过采取物业小区督促物业管理、自治小区加强自治管理、无物业小区实现社区兜底管理“三种方式”,设立24小时“应急防控服务岗”,分门别类、突出重点,采取个性化、定制化、多样化服务,打出一套建机制、广发动、重宣传、细排查、严管控、优服务、强保障的疫情防控“组合拳”,实现了居民核酸检测“走上去,请下来”。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十委社区充分发挥“三长”志愿者的优势,使十委社区有了根深蒂固的凝聚力和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十委社区的网格长们,工作做得格外扎实,底数清使得由老十委人、老党员干部等热心居民担当的楼栋长、单元长工作就更好开展。林静还充分认识到,想要尽快战胜疫情,就得整合资源、排兵布阵,团结、招募社会力量。十委社区积极对接省市区各级机关干部24人;调动联盟单位志愿者、商会志愿者和协会志愿者等46人支援社区防控工作;辖区个体工商户、居民志愿者20余人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新鲜血液”的充分填充,为十委社区凝聚起同心战疫的“硬核”力量。截至目前,共有近千人次参与社区防疫各项工作,累计服务近万小时。
“我的这支队伍真的是铜墙铁壁!正所谓没有生而无畏的英雄,只有负重前行的勇者。”林静带领自己的团队,以社区人的勇毅担当,与城市抗疫风雨同舟,为疫去春来贡献“十委力量”。
2022年中国好人榜人物事迹(篇2)
张伟伟,女,198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江南街道长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2022年3月初至今,面对疫情复杂严峻的形势,她带领社区党委的工作人员连续30天在吃住在社区,全身心地投入到防控疫情的工作中,带领社区干部攻克疫情暴发以来的各种难题。2020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评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2021年,被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评为2020年度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百名优秀主任(站长)”。
舍小家 为大家
疫情期期间张伟伟爱人确诊,她只能嘱咐一句“按时吃药、别着急”;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只能让13岁的女儿独自到隔离点隔离,女儿坐上转运车,小小的身躯关不上转运车的门时,她着急地想上前去帮一把;女儿确诊了,发烧头痛,作为一个母亲她也只能匆匆嘱咐丈夫一句“你在舱里一定照顾好孩子”,转身她又要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作为一名社区书记,她只能把对家人的深深愧疚化作继续奋战的动力,她必须舍小家为大家,因为辖区还有2530个家庭、4512名居民在等待她的守护。
勇担当 送温暖
长江社区下辖8个居民小区,其中7个小区为老旧小区,如何解决好辖区老年人口多、老旧小区多、困难群体多“三多”问题成为了防疫的关键。疫情以来,她在强化网格管理的基础上,启动疫情临时应急运行机制,确保每名干部既能兼顾网格全面工作,又能分别牵头负责核酸检测、重点人员转运、消杀、生活保障、物资发放、数据报表等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有效、运转高效。同时对整合社区干部、包保部门、志愿者等力量,实行AB岗管理、双网格机制等,防止因干部减员出现运行不畅问题。张伟伟不仅有谋,还有勇。防疫工作,她领着大家做;遇到危险,她总是第一个冲上去,她主动把转运的活担在自己身上。转运工作经常要连夜进行,而且需要处理的问题比较复杂,她几乎是不分昼夜地在工作,遇到不想转运的居民还得听着居民的责骂,但她总是笑脸迎人,耐心解释。居民真遇到转运困难的时候,她总会第一时间联系街道协调沟通,让本来患病的居民心里得到温暖。一天高负荷的防疫工作,在转运等待的时候,张伟伟靠着凳子就睡着了,第二天起来接着干白天的活;在接到辖区一名高龄老人需要转运的通知后,张伟伟第一时间赶往老人家中,耐心地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穿上防护服,安抚老人及其家属情绪,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别担心,有事给我打电话,我一直都在。”
小妙招 解难题
长江社区全辖区共有190个单元,其中162个单元属于弃管,给消杀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再困难,也要想办法完成。”张伟伟想出一个妙招,她发现楼上的居民下楼时总担心楼道感染,于是决定把这种精神压力转化成消杀动力。她给顶楼居民发消杀用品,让他们加入消杀队伍,负责本单元消杀工作。顶楼居民在下楼参加核酸采样的空隙,由上至下进行一遍消杀,采样结束返回,利用上楼时间,从下到上再消杀一次。这样一举多得,既可以增强消杀效果,又减少了人员不必要流动,还让上下楼居民有了安全感,更大大减轻了社区的消杀压力。不仅如此,张伟伟还号召顶楼居民将配比好的消杀溶液倒入下水道内,从而达到楼道、管道全面消杀效果。在她的感召下,社区已经有130名居民志愿者、居家干部加入到小区防疫工作中,他们不仅能够完成消杀任务,甚至承担起本单元和小区的垃圾清运、物资运送、核酸检测、小区巡逻等多项任务。
“妈妈,我冷!我头疼!我想你!”晚上12点,刚刚连夜转运完阳性患者,张伟伟听到电话里的女儿的哭声,这位连续数日不知疲倦地奔波在抗疫一线的铁娘子,再也忍不住崩溃大哭。张伟伟说:她有两个念头:疫情消散,大家平安!
2022年中国好人榜人物事迹(篇3)
朱联明,男,54岁,浏阳市社港镇人。1987年从浏阳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放弃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扎根大山深处,在偏远山区教学点工作,一干就是34年。从2011年开始,他一人一校,独自守护地处湘东罗霄山脉深处的浏阳市社港镇日清小学,把青春奉献给乡村教育,用知识点亮山里学生娃的梦想。2003年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个人获评“湖南好人”等荣誉。
为了3个学生,他一人守望一校
1987年,朱联明回到浏阳大山深处乡村学校当了一名老师,1997年,他服从组织安排又调到学生稀少的日清小学。因学校条件艰苦,至现在还剩一男二女3名二年级学生。“即使只有一个学生了,我也要把他教好!”曾毕业于日清小学的朱联明毅然承担学校所有工作。语文、数学等10门课程每门他都利用晚上或休息时间认真备课,课堂教学专注全面,对3人教学与教30人无异,他的信念就是要将教育做得最好,对得起自已的良心。多年来,他带教的四年级数学统考全市第一,连续十多年教学质量在学区名列前茅。他还通过自学拿到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文凭。
为了照顾学生,他一人多个角色
朱联明既是校长、老师、校医、心理辅导员,还是采购员、环卫工、保安、绿化员。即便是寒暑假期间,他还要随时返校查看水电、校内外安全,还有基建项目的实施监督等等。每天他除了教学外,早上一到校就打扫全校3600多平米的环境卫生,做到窗明几净,中午给学生做饭、夹菜、舀汤。放学后,他上山拾柴火、擦地种菜。为了改善教学环境,2012年他协调教育基金会新建了卫生厕所、标准围墙,教学楼顶彻底翻新;2013年协调当地政府部门出资新建了学校食堂,硬化了所有地面,加固围墙,更新电路;2019年协调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标准化建设,在他的努力下,日清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备了开展现代化教学的条件。
为了学生安心上课,他将学生当成自己孩子
2021年下学期,一名女同学小腿骨骨折,不能独立行走,父母想让她在家养病,朱联明知道后,担心小孩缺课太多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几次上门劝说他们同意让她到校上课,为此,他连续20多天,在学校内背送她行动,有时他一人不方便,便叫来另一个女同学帮忙,通过他的辛勤付出,这名女同学没落下一堂课。朱联明充满爱心,2008年得知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无法继续上学,他协调志愿者资助她至18岁的所有学习费用(每年3600元)。2020年在他班上唯一的一名男同学哥哥得了脑瘤,家中花费了60多万元,生活困难,他多方寻找资助,给他家送去了1000多元,孩子家人很受感动。
朱联明数十年如一日,在山区默默坚守、辛勤耕耘,为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点亮了一只“烛光”。他曾朴实地说,不管这个小学将来关与不关,他都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尽全力把任务完成好。
2022年中国好人榜人物事迹(篇4)
王敏,女,197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鸿城街道东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小社区连着大社会。社区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枝枝叶叶都是群众生活的“必需品”。当年,30岁王敏地走到社区工作岗位,一晃就是17年。由于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王敏的身体也亮起了红灯,四年中,她患了两种癌症,做过两次大手术,每次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又重新赶回到工作岗位,继续她忠爱的事业。
大道至简,她用毅然的抉择从平凡走向不凡
东风社区老年人占比较大,为解决他们到社区办事、出门理发看病、收拾家务等难题,王敏联合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资源,推出“微孝益家”“便民宅急送”服务项目,几年来为老人提供贴心服务6900余次,温暖了老年晚年孤寂的心。她通过“五社联动”带动社区治理创新,先后引进16家社会组织进社区,为居民量身定制服务项目45个,服务人群达12000余人。她又组建了“五色光”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数量达7600人,开展的服务活动890次,营造了助人自助的幸福和谐社区氛围。为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社区居民高质量的需求,她推出了“一心四盟六合十二点”工作法,并于2018年获评国家民政部“优秀社区工作法”。
大善无言,她用亲人的温暖将呵护化作守护
为帮助社区内的困难居民家庭,王敏把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党员群众等力量整合起来,结成帮扶对子,使每户困难家庭都有人来包保,逢年过节有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多年来,她帮助了社区内81户困难家庭实现了脱贫。低保户孙付勤,一家五口,平时靠拾废品为生,当时3个孩子均未成年。六年里,王敏帮助他们从简单的衣食住行到最后解决了住房、孩子上学等事情,使孙付勤一家人实现脱贫,生活得到了保障,又作为代理妈妈帮助孩子完成了学业;她常年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帮助照顾社区内的两位孤寡老人,直到老人去世。
针对区域内物业小区、无物业小区、普通商品房、回迁安置房等17个居民小区不同特征、她通过分类治理的方式,努力____小区治理难题,取得了良好成效。针对有物业居民小区,她联合社会组织推出“中山和苑”法治社区建设项目,针对业主委员会选举和换届方面,形为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为全省社区在开展这项工作方面提供了借鉴。针对无物业居民小区,她推出“四式五型”居民自治工作模式,引导和推动了社区居民开展家园自治。就这样,社区内8个弃管小区都上下水畅通,外面道路平坦整洁,春天绿树成荫,芳草青青,辖区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大疫无我,她不畏风险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疫情,刚刚做过甲状腺癌手术的王敏,带头冲上一线。一天接听百余个电话,排查上百个住户,走访几万步,就是王敏工作的日常。2022年,奥密克戎突袭长春,她又逆行参战,她与社区工作者吃住在社区,奋战10余日,身心疲惫的王敏没有回家看一眼家人,突然就传来丈夫逝世的消息,她仅用一天时间处理丈夫后事,还来不及悲伤便快速回归“战场”。在面对工作者多数被隔离、疫情焦灼复杂。她重振精神,带领工作者线上线下齐心合力,保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社会治理不断地深入,她又推出了“365”三长联动工作法,把居民的力量发动起来,顽强拼搏,上下联动,共同织密一张防疫的网络。
2022年中国好人榜人物事迹(篇5)
于薇,女,1974年2月生人,中共党员,现任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副书记、吉林市第七方舱医院院长。2022年吉林市此轮疫情防控期间,于薇同志带队先后接管吉林市第三方舱医院、第七方舱医院,截至4月7日,方舱医院共接收患者2319人,治愈出院人数1673人。曾荣获吉林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等荣誉。
迎难而上 逆行出征
2022年3月10日,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受上级部门委派接管吉林市第三方舱医院,在没有任何管理方舱医院经验且人员紧张、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于薇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当晚,于薇就带领医疗队各组组长进驻方舱医院,与国家感控专家及施工设计人员研究确定方舱医院布局,投入到接收患者前的准备工作当中。
于薇一边统筹安排方舱医院开舱前的准备工作,一边指挥各路医疗队的培训和统筹安排后勤保障工作,仅用时一天时间,3月11日当晚,吉林市第三方舱医院就收治了近三百名患者,解决了患者安置的燃眉之急。此时,于薇已经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可她还不能休息,患者入舱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工作衔接上、程序制度上、后勤保障上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她协调解决。于薇立即组织各组组长建立方舱医院工作手册,明确工作制度和流程,协调联系各方力量做好方舱医院的后勤保障,一天工作超18个小时、接打几百个电话成为工作常态。
不辱使命 向险而行
3月20日,于薇带领的医疗队接到了更为艰巨的任务,上级要求要立即转战至吉林市第七方舱医院,且床位数是原有床位数的三倍之多。于薇二话没说,又马上带着先遣部队赶往第七方舱医院完成接收患者前的准备工作,这一战又是连续“战斗”了超60个小时。
第七方舱医院床位数达1200张,于薇从方舱医院的基本运行出发,以感染控制为核心,医疗护理为主体,围绕实现隔离救治等功能成立若干工作小组,明确各组分工。方舱医院以集中隔离、分区自治式管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原则,逐步完善制度方案,强化制度保障,切实把好收治、诊疗、出院三大关。于薇要求医疗组对全部入院患者实施中药治疗,同时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对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给予重点关注,截至目前,成功抢救了包含心肌梗塞、心衰、癫痫大发作等急危重症患者20多人,确保医疗安全。
不负初心 勇往直前
于薇不仅是方舱医院的管理者,更是医护人员的“大家长”。自己因为高强度工作已经疲惫不堪,却仍带病坚持工作,可总是要求队员们有病要去休息,不要逞强,医院送来的有限的补给品也总是先让给队员们。于薇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感动着方舱医院这个战场上的每一个战士。
巾帼不让须眉,于薇凭借着对工作严谨细致的作风,对疫情防控工作极度负责的态度,带领省内各地支援的三百余名队员维持方舱医院平稳运行27天。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吉林市调研视察疫情防控工作时,都对方舱医院的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
面对即将到来的胜利,于薇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严格督促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严防院感问题出现,以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方舱医院成功关舱去迎接胜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