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减员校外忙碌中小学生为何要上很多课外班
近些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同时,不少家长在课外为孩子报了兴趣班。对一些孩子来说,课外兴趣班甚至成了“主战场”。近日,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31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7.9%的受访者坦言身边中小学生上课外兴趣班的非常多,46.0%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多,13.6%的受访者认为一般,回答比较少、非常少的受访者分别仅占1.6%和0.9%。
漫画:石语
62.3%受访者认为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是为培养其多方面兴趣和才能
海淀区九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刘的爸爸刘建宁表示,孩子一入小学,家里就给她报了各类兴趣班,绘画班、羽毛球班、歌唱班都一直在上。“最近又报了国学课,课上老师会以历史故事为载体,讲解一些传统知识文化,这对孩子的涵养和素质的提升都有帮助”。
谈到“校内减负”政策,刘建宁表示,虽然一直在强调减负,但好学校的数量就那么多,想上好学校依然压力很大,学校减负了,孩子们只能到各类兴趣班、补习班去。“各优质学校的招生标准居高不下,那么学校减负的最终结果,就是把教育的负担推向了社会”。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西南大学评估组对我国2010~2014年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在全国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省份的500多所学校,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来,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4年,每周课时数超过30节的小学比例由39.14%下降到26.82%,每学期统一考试次数超过1次的小学比例由55.62%下降到34.21%,每天在校时间超过6小时的小学比例由54.53%下降到43.91%,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48.70%下降到37.41%,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58.32%上升到72.13%。
由评估结果可见,校内“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初见成效。但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如今孩子们在更长的校外课余时间里,并没有“闲着”。
据《北京日报》报道,日前,搜狐教育发布了一份历时3个多月,收集有效样本逾20万份的《2015中国教育行业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给孩子报三个以上辅导班的家长达18.72%,报三个班的家长为20.85%,报两个班的家长为26.54%,17.06%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个辅导班,孩子没有参加任何课外辅导的家长仅占16.83%。其中,仅9.64%的家长为孩子报了奥数和写作等辅导班,此类辅导班较前几年热度大减。而为孩子选择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特长辅导班的家长占比高达39.07%,可见,当下这种特长兴趣班更受家长的青睐。
王史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他给孩子报了尤克里里(尤克里里是一种四弦夏威夷的拨弦乐器——编者注)、乒乓球、能动英语屋俱乐部三个课外兴趣班。“家长也是没办法,现在‘流行’上兴趣班,身边的孩子几乎都上,就给孩子报了。”王史建说。
本次调查显示,家长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的最普遍原因是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和才能(62.3%),其次是增强其升学竞争力(45.7%)。其他原因还包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34.3%)、兴趣班是潮流大家都上(34.3%)、与其闲着上网打游戏不如学点东西(25.5%)、平时没时间带孩子(15.8%)、孩子喜欢(14.8%),其他(1.8%)。
63.1%受访者表示会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课外兴趣班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关于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中提到,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中学生家长需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那么,在现实情况中,家长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兴趣班时是如何决断的呢?
调查显示,63.1%的受访者表示会根据孩子的兴趣来报班,58.4%的受访者表示家长权衡利弊替孩子作决定;30.6%的受访者会参考老师的意见建议;11.9%的受访者会参考其他家长建议。
王史建表示,他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主要还是看孩子的兴趣。“乒乓球和能力英语俱乐部都是孩子自己喜欢的。我们主要是考虑到目前学校体育课还不能完全达到锻炼并提升孩子体能的目的,英语能力在孩子以后的发展中也比较重要”。说到尤克里里兴趣班,“我看重音乐素质,建议孩子去学的,而孩子最初对音乐也表现出了热情,便报了尤克里里班”。
刘建宁则认为,给孩子报什么班,主要有三个考虑:时间是否合适,经济能力是否有保证,第三个就是家长是否愿意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现在孩子还小,认知度还不够。等他们长大成熟了,有了自己正确的想法,再让他们自己选择”。
中关村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李的姥姥刘月芹表示,孩子幼儿园时她父母就开始让她学习跳舞、弹钢琴了,“主要是担心孩子会长太胖,跳舞和弹钢琴都能培养孩子的气质,也锻炼了身体”。说到课外兴趣班的效果,姥姥非常欣慰,“孩子舞蹈已经过四级了,钢琴也有成效,她每天都在动手练习,这能锻炼大脑”。
在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这件事上,29.3%的受访者表示赞成,认为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28.6%的受访者不赞成,认为课余时间应留给孩子自己玩耍;42.2%的受访者认为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作决定。
一位姓刘的妈妈的孩子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上二年级,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虽然他对英语兴趣很高,但是感觉效果并不是很好,收费也不低。现在学校也开了足球兴趣班,不过小孩儿比较内向,大班上课,老师不会特意关注,效果也一般”。
王史建表示,通过体育竞技类课程的练习,孩子身体得到了锻炼,现在孩子很少感冒,体质得到了提升。“并且通过课程学习他能更深入地了解乒乓球这项运动以及相关知识,我觉得非常不错”。
63.3%受访者感觉兴趣班收费过高
王史建表示,在兴趣班课程时间的选择上,他都尽量选在周末,“克服自身休息需要,让孩子有间歇休息。不过孩子现在对尤克里里的兴趣逐渐降低,练习的时间和次数都在减少。不过既然当时他自己同意的,我们会尽量让他坚持下来,不能半途而废”。
“孩子上兴趣班需要大人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分配”。刘月芹表示,如果周末孩子的父母加班了,或是都出差了,她就过来带孩子。说到人人都报兴趣班,刘月芹认为,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今时代变了,别人都学你不学,就会落后。毕竟孩子在家也是无聊,上课还可以多和同龄人在一起”。
那么,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调查显示,63.3%的受访者认为兴趣班收费过高,57.4%的受访者坦言孩子休息时间不够,56.5%的受访者表示兴趣班质量参差不齐,其他依次为:孩子压力大消化不了(40.7%),孩子兴趣逐渐降低(25.6%),其他问题(3.0%),表示没有问题的仅有1.7%。
王史建坦言,为孩子报兴趣班的费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我家小孩三个兴趣班每年的开销至少在3万元。小孩报班上课的教育支出比较大,这应是不少家庭面临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家庭其他方面的生活质量”。
刘妈妈表示,她们一家来北京3年多了,夫妻两人每月工资拿到手的不到1万元。房租近5000元,剩下的除了生活还要给孩子报补习班(1年1.6万元),“真的是捉襟见肘,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尽量让他上一些课,我们家庭负担太大,真希望学校能开办一些小兴趣班”。
王史建也表示,虽然学校的教育大纲是比较全面的,但落实起来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音乐、体育、科技等方面的实施情况来说,落实好的学校并没有多少,还需进一步加强”。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有孩子的占67.7%,即将有孩子的占13.2%,还没有孩子的占19.1%;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5.3%,二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6.1%,24.9%的受访者来自三四线城市,3.7%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