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本服务均等化助推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各级政府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举措,但是从我们开展的实际调查结果来看,63.7%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及其家长关于就业难的焦虑程度不降反升。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还没有真正实现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均等化。
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均等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现状来看,关键是要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和提升高校的基本就业服务水平与能力。
如何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这已经成为实现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挑战。具体来讲,公平在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中应体现在3个方面,即起点公平、过程平等、结果公平。政府和社会为能力和潜质基本接近的大学生所提供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应该是基本相等的,各项涉及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法规、制度能够保障每一位大学生都享有基本相同的就业权和发展权。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不能有非正常因素干扰,如各种歧视、限制性条件、各种特权以及各种不正当交易等,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要求和规则应公开、透明、公平,让他们只有通过正当竞争才能够获取具体岗位。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选拔结果公正、公平,同时,建立一元化的劳动报酬和就业保障体系,让不同身份、地域、行业之间差距不大,同样付出后获得的回报和享有的保障大体相当。当然,对于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政府和高校还应给予帮扶。
我国高校的基本就业服务体系还在起步阶段,其服务功能、能力以及服务效果都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高校之间整体发展也不均衡,目前急需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提升高校基本就业服务能力,缩小高校之间基本就业服务水平的差距。应建立专业化的基本就业服务队伍,高校从事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学历,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每个人都要有相对固定的工作范围和专业领域,并通过对外招聘、内部培养或者社会兼职等方式做到人员储备充足。应创新高校基本就业服务形式和内容,高校就业服务机构根据大学生实际需求创新服务形式与内容,既能够提供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就业信息、择业技能、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共性服务,也能提供分类指导、“一对一”辅导等个性化服务,帮助大学生认识和提升自我潜力,引导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为学生职业选择提供咨询。
高校就业服务机构还应当大力开发校外资源,引入校外资源介入学校就业服务,不仅有利于提升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更能开拓学生视野,促进校内校外及时对接。比如: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聘请校友担任大学生就业“导师”,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了解自己从事的相关行业或职业;通过组织或联结“产学研”活动,引导用人单位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培训、实践锻炼或顶岗实习等机会,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
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均等化对大学生参与公平竞争、确定择业目标、规划职业发展和提升就业能力等方面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当前各界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应当重视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均等化,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消解人们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焦虑心态,为有效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尽力。
《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2日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