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改革让平凉小规模学校逆袭村小办好学生回流
操场坑洼不平,教室陈旧破败,学生人数少,教师年龄偏大……一提起农村小规模学校,人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然而,在甘肃省平凉市,这种“麻雀”学校发展生态却是出乎意料的好——小班化教学让每个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年龄结构合理,砖混结构的楼房和齐备的功能教室让孩子们每天都能快乐地享受多彩校园生活。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普遍艰难发展的今天,平凉市小规模学校的逆袭成为当地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突破口找到了,基调定下来了
“2000年之后,学龄高峰期人口已过,生源整体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同时,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国家开始进行撤点并校工作,诸多原因导致一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出现。我们的问题和困难,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牛启寿是平凉市教育局局长,说到平凉市小规模学校发展,他首先毫不避讳地说起了曾经面临的尴尬和问题。
牛启寿说,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先全面掌握情况。然而,一场调研摸底的结果让人唏嘘不已:硬件落后——教室门窗破旧,操场坑坑洼洼,基本的教学设施设备极其缺乏;师资缺乏——农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少,校园越来越萧条。因此,大部分校长当时认为还不如把教学点都撤掉,自己去乡镇或县城寻求发展。
此外,为了孩子进城上学,进城务工的农民高价租房,一家至少有一位家长全职陪读。“外出打工赚的钱都用在了孩子进城上学的各项开销上,县城的房价随着陪读热也水涨船高,2000年十几平方米的房租1000元,现在都涨到3000多元了,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牛启寿说,尽管目前国家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施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因为进城陪读,农民花的钱却更多了。
“我们研究了很多案例,发现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小班化教学,而我们最适合的也是小班化教学,因此这个‘基调’定了下来。”牛启寿说。
做好“小班化”改革,需要多方面配合和统筹协调,硬件、师资、家长态度、办学吸引力,一项都不能少。因此,对待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因地制宜,不盲目撤并学校;投入经费,优先保障小规模学校发展;补充师资,先让小规模学校配齐老师。为此,平凉市政府还先后编制印发了多个文件,对撤并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补充师资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至此,在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的平凉大地,华亭、崇信、泾川等县开始了结合各地特点的“小班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