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昊:高校是否搬迁不能由个人私欲主导
近日,山东大学将在济南远郊区章丘区建设新的主校区的消息引发山大校友的广泛热议。1月26日,山东大学非官方校友组织“校友茶座”发起投票,目前该投票已经结束,有超过8000人投票。记者昨日联系“校友茶座”编辑陈涛(化名),他说,对于“是否支持山东大学建设章丘主校区”,6500人投了反对票。(2月8日《新京报》)
老师和学生为什么反对搬迁,原因很多,有情怀的,有环境的,但最直接的莫过于距离:章丘区离济南市区40多公里,离高铁站济南西站近70公里。
相对偏僻的校区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不便,比如外地学生寒暑假结束返校的路途变远了;老师上课更不方便了;甚至说平时向去济南市区逛一圈也可能成为了奢望,自然学生老师都不愿意接受。
然而问题来了,学校搬不搬迁,该由谁做主?政府、学校还是老师、学生?这些答案或许都过于片面。一个学校是否应该搬迁,当然要考虑学生和老师的要求、地方城市的建设,但更应该注重高校的长远发展。山东大学有8个校区,8个校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浪费。8个校区各自需要占用很多资源,同时,也会造成内部交流的不便,这样的方式显然不适合高校的发展,因而,整合资源是山东大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然,校区的合并搬迁必然会牺牲老师学生的当前利益、一部分公共财政资源乃至舍弃一部分历史文化。但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的。
在很多人看来,为什么美国高校很少搬迁,而国内却经常看到类似新闻。那是因为,美国的大学大多位于“农村”。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几个地处大城市中心的大学。虽然后来校园搬到了相对宽阔的地区,但是从今天来看,哥大的校园还是非常小的,连一个操场都没有。
不难发现,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学校,必然会造成一系列的制约,如果要发展,外迁是必要的,但外迁也会造成一系列问题,需要配套的制度来完善。一方面,要加大学校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让学生老师搬迁之后不至于有过大的落差;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对应的措施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到新校区任职。(作者:诸葛昊)
延伸阅读:
- 山大筹建新主校区引争议 校方决策缺乏公开透明遭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