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热点资讯 >

上海浦东为高中生职校生建设共青团活动室助推共青团发展

时间: 小采 热点资讯

­上海浦东的高中生、职校生们,在今年年初的时候陆续收到了一份来自上海浦东新区团委和教育局的“大礼”——53所高中、职校配齐一间至少40平方米的共青团活动室,每间“团室”的配置经费是10万元。

­去年12月,率先建起标准团室的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的学生干部们“不见了”。学生会活动结束后,校团委老师赵冉冉突然发现,学生干部们“消失了”,“找了很久,才发现他们自己跑到团室去开会了,搞得像开董事圆桌会一样,自己玩得很嗨”。

­如果你以为,一间团室只是为学生干部开会而设,那你就错了。这间小小的40平方米团室背后,站着整个共青团改革的“入口把关”背景,它的出现,实际上成为观察共青团深层次改革——“严把团员入口关”的一个窗口。

­此前,《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依据《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明确要求,重申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初中、高中阶段毕业班团学比例分别控制在30%、60%以内。未来,入团将越来越“难”,大部分学生将在高中阶段完成自己的“入团仪式”。

­未雨绸缪,入团需要“仪式感”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栏目曾在评价此轮共青团改革时,把中学阶段的共青团工作专门“抓”出来点评——“中学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养成、政治启蒙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根基的关键时期,但一段时间以来,共青团员的称号在中学似乎有些‘黯淡’”。

­实际情况是,全国各地,有些初中学校毕业班的团员比例超过80%,有些高中毕业班超过90%,不少班级甚至“全员入团”。

­时评称,“团员太多,早入晚入都一样,谁还会积极争取?团员和普通同学没有区别,先进性如何体现?团员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荣誉感和自豪感又从何而来?团的活动弱化、机械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哪能增强?”

­每一名中学生团员的发展,被认为是整个共青团系统团建的“第一粒扣子”。这粒扣子能不能扣好,直接决定着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在上海浦东,根据浦东新区团委和教育局的统计,改革前初中生入团比例大约在70%左右。实际上,多年前浦东就开始控制初中生入团比例,但实际情况距离30%的“硬指标”要求还有差距。

­“初中入团控制比例后,一些高中学校反映,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在高中入团,但入团仪式办起来捉襟见肘。”浦东新区教育局团委书记张力文说,很多高中受制于场地、时间,入团仪式只能在升旗仪式上“蹭一小会儿”,或者午休时间在班级里“稍微搞一下”,这样仓促的入团仪式,表面上看无伤大雅,但如果往深一些探究,这会让学生产生“入团很随便”的看法。

­“成为一名共青团员的荣誉感、仪式感,一定要有。”张力文介绍,浦东新区教育局去年将团室创建列入整体教育经费预算中,教育局为全区53所高中、职校均配置10万元来建设团室。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浦东新区学校共青团活动室达标创建评价表》上共有19项大大小小的考评内容,总分100分,考评得分70分以上才算合格。考评内容中包括“固定用房不少于40平方米”“有共青团活动室标牌”“有电脑、投影、打印机等设备”“有团旗、旗杆、旗架”“有《中国青年报》等共青团业务书籍报刊”“有每周工作安排、值日安排”等。

­张力文介绍,每一间团室的考评,都有一个由教育署工作人员、其他学校教师代表组成的考评小组来评价,他们除了“看硬件”,还要随机采访学生和老师,检查团室的实际使用情况。

7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