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国留学生现状跨文化适应风险利益并存
4月6日至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在中美关系中,留学生扮演着重要“使者”角色,而且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7年是美国国际学生最大生源国。如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学生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对于留学美国颇具参考和指导价值。——编者
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已经连续7年蝉联美国国际学生人数首位。截至2016年,在美中国留学生总数已达328547人。因在语言、文化、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迥异差别,中国学生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值得关注。而且,鉴于中国学生代表着在美国际学生的最大群体,他们在美国面临的又是一个迥异于中国的文化国别,全面了解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跨文化情况成为美国留学研究与指导的期待之一。
在跨文化转变过程中,外来个体既承担风险也收获利益
根据国际跨文化心理学会创始人之一约翰·贝利的跨文化适应理论,跨文化族群穿行于两种文化中,受双重文化的影响,由此引发一系列深刻变化。宏观变化如经济变化、社会变化、文化变化。微观变化如个体的语言变化、宗教转移和价值观转变。这里,主要从文化、社会生活和就业等状况来阐释中国留学生群体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情况。
众所周知,跨文化过程受到接受国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种族组成、多文化元素构成、对待外族的态度。因此,在讨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美国的文化和种族关系。轴心文化的缺乏和多元文化的并存,以及对科技的无限痴迷和自身经济力量所引发的强烈民族自豪感,使美国成为研究现代和当代多元文化关系的理想实验室。
一方面,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美国社会已从“大熔炉”(meltingpot)社会到“混合色拉型”(mixedsalad)社会转变。另一方面,美国社会愈加均一化(homogeneous)。无处不在的高科技和互为依存的工业生存方式的影响遍及美国的每一个角落。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博弈的结果是外来文化个体的外在行为和生活方式迅速改变而愈加趋近于主流文化模式,同一化现象严重,而他们内在的种族身份或意识形态却大多维持母国传统。在跨文化转变过程中,外来个体既承担风险也收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