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薪资不如农民工”怪论再起评论:不如练好内功
当前高校毕业生基本上已经是“95后”,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就业价值观。相比薪酬,他们更看重的是积累职场经验,提高能力
高校毕业生纠结于一时的低起薪没什么实际意义,倒不如多花些功夫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有了创造价值的能力,加薪才能水到渠成
毕业季已至,又一批高校毕业生将进入职场。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约795万,创历史新高。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不仅面临找工作的难题,还要面临起薪低的压力。有调查显示,2016届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约为4000元。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4000元的月薪,甚至不如工地上的钢筋工,学算是白上了。
大学生的薪资不如农民工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是怎么看待“起薪”。一个“起”字,意味着这只是职业生涯的最初收入。在用人单位看来,新招录的员工能力如何、忠诚度怎样、能给企业作多大贡献,都需要一定时间来评估。考虑到给职工未来加薪留出余地,在职业初期确定一个不太高的起薪,就成为用人单位理性的选择。
同时,当前高校毕业生基本上已经是“95后”,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就业价值观。相比薪酬,他们更看重的是积累职场经验,提高能力。可以说,大学生起薪高一点或低一点,不能算是多么影响就业质量的一件事情。
此外,起薪高或低,是比出来的。用什么指标比,和哪些人比,不同的比较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拿大学生起薪和农民工平均工资或者农民工中的高薪者相比,并得出“农民工逆袭”的结论,从逻辑上说并不合适。如果比起薪,农民工的起薪往往是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一个月一两千元的大有人在,远低于高校毕业生。若比较平均月薪,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增长6.6%。2013年至2016年,我国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为14%、9.8%、7.2%、6.6%,增速已经连续四年回落。相比之下,高学历群体在就业环境、社会保障、发展空间方面常常有更好的表现,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收入也会逐渐增加到较高水平。拿高校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中的高薪个案作比较,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最后耽误的恐怕还是自己。
其实,对于大学生薪资不如农民工的现象,我们完全不必大惊小怪,大可不必扣什么“知识无用论”的帽子。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谁拿多少钱,完全由供需说了算。每年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但用人单位不可能为每一名大学毕业生都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对于部分供大于求的专业来说,起薪低一些实属正常现象。在产业结构深入调整的背景下,农民工尤其具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在局部地区用工缺口巨大时,更能体现自身价值。不要说起薪,甚至在就业难易程度上,这样的熟练工种恐怕也是市场疯抢的“香饽饽”。
要让知识、技能更体现价值,关键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高校毕业生纠结于一时的低起薪没什么实际意义,倒不如多花些功夫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了创造价值的能力,加薪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