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热点资讯 >

浙江高校实施课堂教学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创新创业类选修课

时间: 小采 热点资讯

在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教授强根荣是学校最早一批尝试“翻转课堂”的。原先课堂上要先花几十分钟讲述实验原理的他,现在在课前把课程讲稿、视频、自测题等“推”给学生。如此一来,一门课省出8至10小时,可以指导学生再做一些综合性更强的实验。“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创新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强根荣说。

课堂“变脸”,正在浙江高校落地生根。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近日向记者介绍,从2014年起,浙江启动了“高校课堂教学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引导高校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助推学生创新创业。

这项计划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一批“创业基础”“创业管理”“中小企业创业概论”“大学生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等专业“双创”课程开始进入学校。除了创业导师以此授课外,其他教师在课程中也可加以渗透。

按照要求,高校普遍建立了新开课预讲制和准入制,严把开课关。对新开课程加强集体研讨,平行开设的课程由教师申报试讲,学校根据评价情况确定任课教师。允许学生先试听课程,再进行选课学习,如果课程不受学生欢迎,也会有相应的退出机制。

同时,全面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根据“双创”的要求给学生更多的选课权。比如,浙江工商大学根据学生的“双创”需求,邀请企业财务总监、金融高管、技术专家等为学生上实务专题课,着重讲授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一年下来开课量有100多堂。

“在这次改革中,我们把传统的课堂称为第一课堂,同时也提出了第二、第三课堂的新理念。”王国银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浙江把学科竞赛、创业项目归为第二课堂,把社会实践归为第三课堂。据统计,近年来浙江每年面向全省高校全体学生开设省级学科竞赛30项、技能竞赛40余项,覆盖除哲学、历史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

不少高校还出台政策,规定学生在第二、第三课堂获得的相应学分,可用来替换第一课堂学分,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在“双创”教育的师资配备上,高校进一步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学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建立健全了教研组(室)、教研中心、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等基层教学组织。基层教学组织可按课程(群)或专业设立,也可跨学科、跨院系交叉设立。目前,这样的基层教学组织覆盖到了高校的每个教师、每门课程。

升级版的高校课堂,为大学生“双创”搭载了引擎。近几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自主创业率均在5%左右,并呈逐年提高态势。

浙江高校升级版课堂助推“双创”

7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