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对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新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央有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要求,2016年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高等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同年6月印发《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并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进行了评估。本次评估的数据信息采取网上收集的方式,采集了当年全国1235所高等职业院校评估数据及1227份院校长、6100多份专业主任和61000多份学生抽样调查问卷。根据学校报送的数据信息、各省和各院校自评报告,以及全国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形成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如下:
一、基本成就
1.在校生持续增加,形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职业教育。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341所,全日制在校生数1048.6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形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专科层次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
2.院校布局遍布城乡,成为服务地区发展有生力量。院校布点不断向中小城市延伸,形成了覆盖区域广泛、分布更加均衡的院校网络,615所高等职业院校布点在地级及以下城市,240所院校在160个县级城市办学,为城乡居民“在家门口上大学”提供了极大便利,成为服务区域、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
3.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注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开设各类专业1040种,专业点数超过3.4万个,基本覆盖各产业领域,60.7%的专业点与当地支柱产业密切相关。服务新兴产业、民生需求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康复护理、健康养老等专业点增长迅速。
4.基础办学能力提升,形成一批高水平专业。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明显增加,近400所院校超过1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突出,带宽在100Mbps及以上的院校比例为93.5%。基础办学能力提升为建设高水平专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等一批专业呈现领跑国内外同类专业的态势。
5.双师队伍建设有成效,企业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作用。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和企业实践成为提升双师素质的重要举措,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2.0%。企业兼职教师总量达15.9万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一批行业技术升级较快的专业重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专业点兼职教师授课总量占专业课学时总量的25%以上。
6.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丰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央财政连续多年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成效,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超过5.6万个,校均45个,形成校内实践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的特色,推动了专业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比例超过50%,获行业和龙头企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比例达31.2%。
7.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产业元素渗透教学过程。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培养的近1000所,覆盖专业点近10000个,订单培养学生规模接近70万人。企业把设备放在高等职业院校是专业教学对接企业生产实践的一种新模式,高等职业院校累计从企业获得的实践教学设备总值达44亿元,超过“百万元”的院校456所、“千万元”及以上的院校123所。
8.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形成一批高水平院校。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加强社会培训和促进终身学习,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和企业的特色。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服务到款额超过23亿元,较2013年增长31.5%。社会培训服务到款额超过28亿元,较2013年增长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