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类APP暗藏“荤段子”涉强制消费专家:应执法检查
◆2016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9001.4万人,未来几年还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小学生占据了“半壁江山”。
◆一些学习类APP有强制消费、诱导消费的嫌疑。
◆一些APP提供的答案不完整,还有错误。
◆一些面向中小学生的APP暗藏“荤段子”,甚至还爆出后台教学生写“小黄文”解压等乱象。
◆尽管多家APP都对这些行为有禁止规定,但多位受访家长都认为,看似严格的规定,实际上作用并不大。
“在线学习”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为了提高儿子的单词量,最近一段时间,武汉市民周女士让读七年级的儿子在“百词斩”APP上记单词,然后晒到朋友圈打卡。在周女士看来,这个APP为每一个单词提供了趣味的配图和例句,让记单词不再枯燥而是成为一种乐趣。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类APP越来越红火,从在线辅导到在线写作业,可谓“应有尽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享受到这些软件提供的便利。然而,这些学习类APP也引发了新的烦恼:有的APP暗藏不良内容,有的APP变成了学生“交友”聚集区,还有的有强制消费、诱导消费的嫌疑……
学习类软件成许多学生“必备”
近几年,“人手一机”成为常态,各类学习类APP喷涌而出。《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9001.4万人,未来几年还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9年预计将达到1.6亿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据了“半壁江山”。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以“学习类APP”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安卓、苹果系统立即能弹出不下100个推荐,覆盖语数外各科目,功能侧重不尽相同。如“小学生学习APP排行榜”“中学生必备十大学习APP”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学习类APP,几乎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
记者采访武汉、广州、沈阳等地的部分中小学发现,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示,自己和孩子有使用学习软件的习惯。一些家长和孩子说,相比传统教育,这些学习类APP具有便利性、能够弥补教育资源短缺的优势。
北京市民刘女士的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她已经使用了“一起作业”“同步学”“京版云”等多个APP。她告诉记者,这些APP有的是老师要求下载使用的,有的是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的。
刘女士说,这些APP以作业为纽带,有效地串联起了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促进了师生、家校、亲子间的互动。在APP提供的平台上,老师可以一键布置作业、高效批改作业,随时查看学情分析;家长也可以及时查看孩子的作业报告,获得个性化的指导。“一些APP题库量大,电脑程序自动批改作业的过程有点像游戏攻关,如果孩子获得的分数高,就有奖励,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武汉市民成女士说,有一次孩子的语文阅读作业,要求根据一段百来字的文章,提炼两个或以上的成语,他们夫妇想了两三个小时都没有想出来,只好下载一个搜题软件,很快就找到了同样的题目和答案。
采访中,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清楚这些APP的详细功能。“孩子说,有的软件可以在线问题答疑,有的软件是背单词的。”许多家长表示,有在线平台帮助孩子学习是好事,但是并不知晓这些APP是否有娱乐和社交功能。
武汉市民王先生认真研究了这类APP,他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有的在线学习APP在上线之初界面干净简洁,功能也比较单一,以学习为主,可是这两年,随着APP不断更新,功能也越来越多。王先生说,有几个学习类APP,这几年来陆续加入了类似通讯工具的加好友、加圈子、发动态和娱乐、动漫、鸡汤文等内容,甚至还有购物专区,这些原本以学习和教育为主要目的的APP逐渐“变味”,“加这么多功能,又不是为了学习而设,这样孩子更不愿意放下手机了。”他说。
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某款在线学习APP的界面。记者看到,点击屏幕下方进入“问吧”的窗口,出现了交友专区、励志鸡汤等不同的板块;“问吧”界面上也不是常见的答疑求助,而是充斥着各种交友信息:“找个异性朋友”、“暖男求女友”等等,随意点击一个帖子进入,不少人留下了自己的QQ号;而留言的人,有注册显示为高中生的学生,也有小学生。甚至,记者还看到了某些涉黄的帖子。“现在已经不是学习软件了,就是个发帖聊天软件。”王先生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