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资料研究方向
时间:
小采
热点资讯
侯云德是谁?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后,对这位鲜少在媒体上露面的科学家,不少人都发出了好奇的一问。
同样的问题,60年前也被人问过。当时,前苏联《病毒学杂志》的编辑特意询问:“侯云德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物?他的论文怎么会发表这么多?”不怪编辑好奇,这位中国留学生在前苏联学习的3年半时间,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并在仙台病毒等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最终直接越过副博士,被原苏联高等教育部破格授予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侯云德院士留学苏联照片
一辈子与病毒打交道,作为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侯云德说:“认识世界的目的应当是要改变世界,学习病毒学、研究病毒学,目的应当是预防和控制病毒,为人类做出更加切身的贡献。”
侯云德院士在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门口留影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集毕生精力编织传染病防控网络
2008年,侯云德79岁。这一年,他被国务院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
这时,距离2003年的“非典”疫情已经过去5年。公众或许已淡忘了当时的恐慌,侯云德却不敢忘。“‘非典’来得太突然,我们没有准备,病毒研究不充分,防控体系太薄弱了。传染病在历史上是可以让一个国家亡国的,老的控制了,还会不断出现新的,传染病防控绝对不能轻视!”这位少时立志学医、并且要当名医的科学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防病事业而奋斗。
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侯云德又忙碌起来,担负起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顶层设计的重任。他带领专家组,设计了2008-2020年降低“三病两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主导建立了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的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