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教育平衡发展达到新水平:学校整合优势资源互补
走进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城郊的梅园中学,记者眼前一亮:一栋栋教学楼焕然一新,随处可见的“梅文化”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室里传来朗朗读书声。这是之前那个每年招生不到30人的梅园中学吗?校长杨维平说:“学校整合后,区政府加大了投入,交流进来了优秀教师,仅两年时间,学校口碑回暖,学区学生回流。”
梅园中学的变化是以强带弱、优质资源整合的典型,类似情况在荆州区不断涌现。近年来,为推进城市核心区建设,荆州区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首位,加强教育综合改革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优质学校大幅增加,区域教育的公平、优质、均衡发展达到了新水平。
之前,荆州古城区的优质学校班额过大,而薄弱学校则生源不足,学校布局与学生分布出现严重错位,成为阻碍荆州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堵点”。
如何打通“堵点”,破解困局?荆州区委书记周昌俊说:“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城市扩展到哪儿,学校布局就到哪儿,优质学校紧缺,我们就要建设更多优质学校。”
荆州市教体局局长文艺参与规划与研究后,市区部门进行协调,确定了“高中整体外迁”和“义务教育学段强并弱、优联薄,向城外转移,向农村辐射”实施方案。“十三五”期间,荆州区同步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城乡学校。2017年,在荆北新区建成荆州市楚都中学,在太湖农高区建成华中师范大学附属荆州高新区学校;未来3年,将投入9.5亿元用于迁建江陵中学、实验小学等8所学校。
荆州区打破行政区划,合并重组强弱校,用服务区同质化学校实质性合并、服务区狭小的相邻学校联合办学的思路,整合和提升一批学校。2016年,北门中学初中部并入梅园中学、北门中学高中部与西门中学、万城小学等8所学校合并。通过兼并重组,激活教育这一池春水。
长期以来,荆州区教师总量过剩,但结构不优。教师职务终身制、师资队伍活力不足,成为制约荆州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痛点。
为创新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荆州区探索出“统筹配置、区管校聘、动态核编、竞聘上岗、有序调剂、规范进出”的路子,打通教师流动渠道,强化教师“系统人”观念,弱化“单位人”属性。
“区管校聘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激发了师资队伍活力,学校里争待遇的人少了,争干事的人多了,打算混岗的人彻底断了念头。”荆州区教育局局长张从宝说。
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一直紧张怎么办?开源节流,优先保障。荆州区区长夏光宏反复说,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办好、办强教育”。改革不是财政甩包袱、减负担,而是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保障,要善于做加法。
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16年,荆州区教育经费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从2016年的5.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3亿元。2015年7月起,高中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按区公务员标准予以保障。2017年,全区教师人均发放奖励性补贴达2.38万元。同时,落实绩效工资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倾斜政策。
“我一年的工资收入高于公务员水平,还有医保、住房公积金,现在当教师可好啦!”在谈到待遇时,荆州区北门中学政治教师袁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