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热点资讯 >

华中师范大学助力提高乡村教师队伍质量让中西部孩子拥有更多好老师

时间: 小采 热点资讯

近年来,华中师范大学通过引导优秀毕业生到中西部任教、参与培训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在中西部推进教育数字化等多种方式,助力提高基层教师能力水平、缩小区域教育差距。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立足优势、多措并举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华中师范大学责无旁贷。”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郝芳华说。

坚定理想,奔赴乡村学校

2023年8月,华中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李先宇告别母校,来到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担任地理老师。为什么不去大城市工作?面对亲友的疑惑,李先宇说:“我是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我要在家乡实现梦想。”

李先宇为家乡教育发展作贡献的梦想,在大学期间便逐渐形成了。大二时,李先宇选择从计算机专业转到师范类的地理专业。经过努力,她不仅跟上了新专业的学习进度,还屡获校内外学科比赛奖项。

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到中西部任教,是华中师范大学长期以来推动师范生培养向中西部倾斜的结果。2021年,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从当年起,华中师范大学开始面向安徽、广西、贵州等22个省份招收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每年招收150人。

如何让这些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华中师范大学注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开设“教育强国”等课程,由学者名师授课,着力开展师德和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厚植教育情怀。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一批师范生奔赴中西部乡村学校开展支教服务,增强到中西部从教的信念。举办“师范生走进国培课堂”等系列活动,为师范生搭建与中西部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桥梁,更加坚定教师职业理想。2021年至2023年,该校应届毕业的师范生中,每年有六成以上到中西部就业。

开展培训,传授理念方法

“这是一本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课教材目录,请大家想一想,它和过去的语文教材有什么不同?”日前,华中师范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一名年轻教师向“学生”发问。尽管台下许多“学生”的年龄比老师还大,但都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这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承担的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被帮扶高中骨干教师培训的一部分,授课教师是武汉市第十二中学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张慧怡,“学生”则是来自青海玉树、四川甘孜等西部地区的高中藏语文教师。

从2010年参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来,华中师范大学已为来自31个省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6万名中小学教师提供培训服务,其中60%以上的学员来自中西部地区。每年,华中师范大学都会针对不同地域及培训对象特点,结合教育改革趋势安排课程。

“培训让我收获很大。”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三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张习祥已是第二次到华中师范大学参加培训。“上一次听老师说,教师当久了会有瓶颈期,如果不突破,教学水平就很难提升。”张习祥回去后不断思考,琢磨出信息技术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融合教学的新路子,还组织师生成立科学社团,由多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科技发明并参加科学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落实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可以使乡村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王后雄说。

数字赋能,缩小教育差距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第四小学何桥分校的多媒体教室里,丁芷嫣、丁芷怡姐妹俩正对着大屏幕学唱纳西族民歌《阿里里》。“我们特别爱唱歌,每天都盼着上音乐课。”丁芷怡说。

屏幕那头的音乐老师熊紫伊,身在崇阳县实验小学联校网教协同中心,同时给23个教学点的学生远程授课,“音乐课不仅能让孩子们自信地展示自己,也能拓展他们的视野。”熊紫伊说。

学生少,师资力量不足,音乐、美术等课程开不齐、开不好的问题曾长期困扰崇阳县的不少学校和教学点。2016年起,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指导崇阳县教育局以城区实验小学为中心,建立联校网教协同中心,建成14个主讲教室,精选音乐、美术学科优质师资在主讲教室专职教学,全县11个乡镇28个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则分别建设了听课教室,每个教室配备1名辅导教师。

如何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光靠培训不够,还得结合应用。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吴砥和研究团队深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十五中学,发现教师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存在不足,团队总结先进教学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模板化”的数字备课资源,提供给全校教师共享。通过数字赋能,该校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华中师范大学坚持以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教育赋能,让更多欠发达地区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将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说。

6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