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给长辈拜年磕几个头
中国有着非常多的传统节日,而且有一些传统节日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春节,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春节给长辈拜年磕几个头,欢迎阅读!
春节给长辈拜年磕几个头
1、一般是给自家人磕三个头给别人家拜年的时候就磕一个。
2、一般给长辈磕头,最好是爷爷奶奶辈的,且不能多磕,会折寿。磕头是手掌触地,不需要正反,头必须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一般给神佛磕头时,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3、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__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一拜三叩,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
过年为什么要磕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在过去,磕头方位要正确,后背要冲着门,正面对着中堂、牌位、或八仙桌。长辈要坐在两边,无论人在哪里方位一定要正确,磕头不能对着人磕。
现如今,规矩已经没有那么讲究了,磕头大多是走个过场。磕完就走,很多老人也阻止孩子磕头,说人到了就是头,但年毕竟是要拜的,老祖宗的东西还是要继续传承下去,这既是一份孝心,也是一种流淌的文化。
春节磕头是一种旧时礼节,是过年拜年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小辈对长辈进行,小辈需要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怎么给别人拜年
首先,去给别人拜年时要知道怎样称呼对方,像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对亲戚间的称呼了解得不太全面,所以去拜年时应该先弄清楚你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去给别人拜年喊错了称呼那就尴尬了。
如果你不太了解你的七大姑八大姨称呼那么可以看看下面的介绍: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他的弟弟叫叔叔,同理,叔叔伯伯的妻子就该叫婶婶和伯母。
妈妈的哥哥姐姐叫舅舅和姨母,他们的妻子/丈夫叫舅妈和姨夫。
兄弟的儿子叫侄子,姐妹的孩子叫外甥。
还有一个堂表兄弟,爸爸那边的统称为堂兄,妈妈这边的都是表兄。
在去拜访他们的时候应该要去超市买一些礼品,可以买一些家里常用的油之类的,如果家里有小孩就买个大礼包,买一箱牛奶,如果有老人就买一些补品。
去别人家拜年应该要准备几个红包放在包里给别人家里的小孩子,之所以要多准备几个是因为以防万一他们家有其他的小孩。
在给人家拜年时应该多说一些祝福语,因为正直新年,说一些喜庆话人家听着也舒服。
比如说很普通的“新年快乐”也是一个很好的祝福。
去别人家里拜年最好不要太随便,不要在别人家看到东西就一直坐在那里吃,而忽略了和别人的交流。去别人家里拜年最好是多和他们说说话交流一下感情,就算没有什么好说也要多找点话。
古代人怎么拜年
在古代,拜年可是个脑力活+体力活。
脑力活:施展浑身解数写贺卡
“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宋朝出现了一种比较有意思的拜年方式——送贺卡。因为好些士大夫文官里,春节社会活动太多,拜年也就顾不上,便委派家人手持自己的“名刺”(名片)前往拜贺。好些高官家门口,每逢过年都在门口挂红纸袋,上面有两字“接福”,用以接受贺卡。
但别看方式很快捷,这“名剌”却十分讲究:都是两寸宽三寸长的梅花纸裁成,上面写上名字与贺词,而最讲究的却是贺词,必须得是自己原创的好词,而且每一封“名剌”,讲究的就是一家一个样,绝不重样!其烧脑程度可想而知!
比如北宋文武双全的名将苗授,这位北宋大词人兼吊打西夏的铁汉,有年回京城过春节,写了几天“名剌”,就累得头晕脑胀,竟深深怀念起前线:制定战略计划,都没写这个烧脑!
体力活:随时随地叩头拜年
明朝的北方,早晨起来,全家人要先拜祭天地祖先,然后敬奉家里老人吃扁食,也就是饺子。接着,大明朝特色的拜年风俗开始了,那真的是“拜”年,只要出去拜年,路上碰到亲友,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立刻就要当场叩头,以至于明朝南方官员提到,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走在大街上,大年初一,满眼都是叩头的!
南方呢?当然也拜,主要都是家里拜,大年初一的时候,整个大家族全家立在宗堂,辈分小的年幼的,要给尊长行叩拜礼,名曰“贺节”,家里拜完了,才允许出去拜年访友,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不管是当街拜,还是在家轮流拜,只要亲戚多辈分小,可以想象是多艰苦的体能考验。
“拜年”的由来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儿孙晚辈给长辈亲人拜年,要行拜年礼。传统的拜年礼是向长辈亲人三叩首,现在大多已改为三鞠躬。一边行礼,一边祝愿长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长辈端坐,接受儿孙们的拜年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儿孙晚辈,这就是“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其他亲戚之间则互相拜年,陆陆续续,可以持续很多天。朋友之间见面,则互道“恭喜发财”或“新年好”,以示庆贺。
拜年活动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孝敬孝顺,长辈对儿孙的慈爱关怀;亲戚朋友之间的拜年,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感情的加深。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拜年活动。宋代诗人戴复古《岁旦族党会拜》:“衣冠拜元旦,樽俎对芳辰。上下二百位,尊卑五世人。排门乔木古,照水早梅春。寒事将消歇,风光又一新。”把当时大家族二百多人互相拜年的活动写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