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热点资讯 >

我国多地高温天气持续

时间: 锦伟 热点资讯

最近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持续高温天气。酷暑天气的到来似乎让出汗变得更加简单,大量出汗会带走我们身体中的热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多地高温天气持续,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我国多地高温天气持续

高温预警16省区市等地有高温天气

预计7月13日白天,河南南部、安徽、江苏南部、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东部、重庆大部、贵州东部和南部、广西大部、广东大部、海南岛、新疆南疆盆地东部和北疆西部等地有35~36℃高温天气,其中,湖北南部、湖南大部、江西大部、浙江大部、上海西部、福建大部、重庆中西部、新疆南疆盆地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40℃以上。

高温天气形成原因

⑴太阳辐射。到了夏季,太阳直射点逐渐从南向北移动,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在此过程中,北半球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日照时间不断变长,接收到的太阳热量逐渐增多,气温也随之升高。这是形成高温天气的基本原因。

⑵大气环流。一方面,特定的环流形势易形成高温天气。比较典型的就是有着“高温使者”称号的副热带高压。盛夏季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着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由于副高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同时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显著,易形成高温酷暑天气。此外,大陆暖高压、热带气旋、热低压、弱冷锋等天气系统也会催生高温热浪。另一方面,大气环流异常对高温天气的形成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若副高的位置、强度等发生异常就会引起高温天气的变化。

⑶地理因素。一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点也影响着气温的高低。比如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它们都属于盆地式地形,易蓄热,不易散热,有助于高温天气的形成。又如因海拔高,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就未出现过高温天气等。

⑷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自然波动的影响,近130多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始终处于增长趋势。过去的几十年,每一个十年的温度都比前一个显著温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极端高温事件也越来越频繁。

⑸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建筑范围大,使得城市地表的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有所变化,导致城市的温度比周围要显著偏高。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对高温天气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社会上对于高温天气的防范

1、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温室效应明显,是全球气温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要燃料的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电器,开发利用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要转向更环保的交通方式,推广使用电动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2、科学规划和布局城市建设。要通过严格控制大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小城市的发展;降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根据本区域的主导风向等因素来规划城市的道路系统,并使建筑物低层化和合理分散化、市内道路宽敞通风;增加城市绿化,调节市内气温和空气湿度等方式方法来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

3、适时开展人工降雨。有关部门应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作业,以缓解高温热浪。

2023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进入盛夏以来,欧美各地出现了罕见的高温天气,有些地区的气温甚至连续数日高达100度以上。热浪侵袭,在欧洲已经造成300人热晕,上千人住院,数十人 死亡,美国医院心脑血管疾病的急诊病例数量也明显增加,专家提示民众:高温酷暑更易引发心肌梗塞和脑中风,慢性病患应提早预防。

高温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一是当机体处於高温环境时,平时大部分关闭的微循环毛细血管便开放进行散热和排汗。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微循环 血管只有三分之一处於开放状态以维持正常的循环血量。一旦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增加,循环血量随之下降,尤其是对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量会明显减少。当 心脏出现严重缺血、缺氧时就会产生胸闷气短,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另外,高温气候易导致体液的丢失,尤其是水分长时间没有得到适当补充,便会使血液浓缩, 血浓度增高,血流速度减慢,更易造成血管的栓塞,出现心脏病和脑中风。第三, 高温天气多伴随空气湿度增加,气压下降,人们会明显感觉呼吸困难,氧气供应不足,此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便会产生严重的后果。2003年,夏季热浪造成欧洲 3万人死亡的悲剧当中,就不乏死於心肌梗塞、脑中风的病例。

专家指出:预防高温给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的危害,首先应避免直接暴晒,减少体液挥发,补充足够剂量的电解质溶液,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对易发心肌梗塞和脑 中风的高危险人群(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应该加强监护,除了补充必要的水分之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维他命C以及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防止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高温预防方法有哪些?

高温天气34℃是个槛 ,日常生活中,冷与热都会造成身体的不舒适。人的正常体温大约维持在37℃左右,根据各国的实验,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是:夏季19℃~24℃,冬季12℃~22℃。所以,在炎热的夏天,湿度较高时,气温达到34℃就需要引起人们注意了。当气温和湿度高达某一界限时,人体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以致超过人的忍耐极限,造成死亡事故。

补充水分把握量少次多原则,炎热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极容易发生中暑或虚脱现象,老弱病幼人员应减少户外活动,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高温天气,人体内钠、钾随汗液的排出而大量丢失,可引起电解质平衡失调;人体内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随汗液的排出而丢失,可引起营养素的代谢紊乱;人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可引起能量消耗的增加。因此,保证高温天气下,人体营养需要与膳食合理,对于维持机体生理功能、代谢活动和电解质平衡,适应高温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障身体健康,均至关重要。首先要补充水分。夏季,气温在36℃~38℃环境下,从事室外体力劳动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10L~12L;从事室内工作的人,每日应补充水量2L~3L。补充水分宜量少次多,以免影响食欲。另外,大量出汗同样会引起无机盐丢失,故在补充水分的同时,应补充无机盐。同时还要注意,应增加维生素C、蛋白质、能量的摄入。

4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