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请进场”,中华传统文化“潮”起来
近日,不少大学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和课程,引得大学生们纷纷前来学习,不妨来了解一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请进场”,中华传统文化“潮”起来,希望你喜欢。
大学生“请进场”,中华传统文化“潮”起来
“只有先开始接触京剧,才能让年轻人了解京剧,并改变对京剧的刻板印象。”在蔡端俊看来,如今京剧的“困境”,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年轻人缺少与京剧接触的机会,“科学和艺术需要融合,理工科学生也要能欣赏艺术,我们希望能够为当下的年轻人开启一扇窗,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了解、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一直以来,不少年轻人认为看戏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甚至觉得戏曲是“老物件”。不过在《国剧赏析》的课堂上,学生们总能找到属于青年一代的元素。蔡端俊一般会以戏曲知识系统讲解、专题内容讲演、赏析著名且珍贵的国剧演出录像、学唱脍炙人口片段等方式,带领学生认识京剧的背景、知识和戏曲表演艺术的创作与演出过程。
在兰州大学,有一门讲敦煌石窟的艺术通识课《敦煌文化艺术鉴赏与设计体验》,涉及建筑、壁画、雕塑、古谱、文本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学生们还能穿华服去上课;在浙江大学,有各种关于中华传统艺术的社团组织,古琴研究会、笛箫协会、书画社,青年学生们汇聚到一起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当传统文化在越来越多青年群体中“破圈”,其代表的含义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对美好生活向往。如今,一批又一批青年正在用创意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带来新时代的回答。
怎样让中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1.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这需要借助新兴科技的力量,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复原,同时创新性地表达和传播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
2. 深入挖掘中国文学传统的内在逻辑与深层机制。这需要跳出中西整体性体用论与新旧二元对立论的理论窠臼,寻找中国文学传统复兴的不二法门。
3. 重建“大文学”或“杂文学”的文体传统。这需要在中西文学与文化的立体交流与碰撞中,借助西方文学和文化的力量,有效地整合其价值资源,激活或者重构中国文学传统,达成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或转化性创造。
4、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绝不是简单地用新技术套用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不管是故宫还是敦煌,无论研发的产品有多另类、传播的形式有多时尚、跨界的尺度有多意外,都是基于自身的馆藏资源进行挖掘。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住文化初心是最基本的要求。
总之,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贡献。
总之,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贡献。
大学生应该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一、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大学生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积极在课外汲取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资源,增加自身传统文化底蕴;
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文化不应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应该在应用中继承与发扬。大学生们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多学习掌握传统技能,比如空竹、风筝、汉服等;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目前大多只限于知识分子们所喜爱,大学生们应积极宣传传统文化的精华,吸引更多的各阶层人士及外国友人,扩大传统文化的受众;
四、在继承中发扬,在创新中传承: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实用、更贴近生活,才能更为百姓所接受。大学生可以利用科技创新,将中药、印染等传统与医学制剂、电子印刷相结合,从而获得文化继承与经济创收的双赢。
为什么我们需要中华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2、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3、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
4、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 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