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有哪些讲究
小暑节气有哪些讲究?小暑由于是非常古老的节气了,所以风俗和习俗当然也是真的少不了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暑节气有哪些讲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暑节气有哪些讲究
1、小暑最忌吹南风
“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说,意为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涝。
在江南,故农谚说“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江苏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农谚“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三车是指油车、轧花车、碾米的风车,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机会多,主年景不好,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都不动了。
2、小暑忌讳坐木头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3、忌洗冷水澡
小暑时节,忌讳洗冷水澡。虽然小暑时节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用冷水洗浴的方式清凉降暑,但是殊不知炎热的夏季让人体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如果此时用冷水洗澡的话,很容易导致寒气侵入人体,阳气暗损,最终导致疾病缠身。
4、忌喝水少
小暑时节,最忌讳喝水少。小暑前后,气温攀升,人体很容易缺失水分。所以古人建议我们一定要多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要养成平时多喝水的好习惯。如果人体出现缺水,就会出现新陈代谢紊乱并诱发多种疾病,如果突然感觉口干舌燥,那就是身体极度缺水的信号。
5、忌饮食不清淡
小暑时节是多雨、高温的季节,更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在小暑节气,非常忌讳在饮食上不清淡,不卫生。
自小暑这时节开始,在饮食方面,纵论古今,均倡导多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品为宜,且多建议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猪苓、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
小暑是入伏吗
入伏指的是三伏天的开始,但是小暑和入伏并不是同一天,所以小暑不是入伏。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到来,但和入伏还是有区别的。
小暑,是中国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的时间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期间是雷暴、雨水最多的季节,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后还有一周时间就将“入伏”,进入一年中最酷热的日子。今年的伏天有40天,比去年多出了10天。众所周知,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气象专家表示:实际上小暑节气炎热程度取决于出梅早迟和有无台风影响,出梅迟和梅雨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出梅早并且没有台风影响,天气就炎热,易出现高温伏旱。
小暑节气吃什么好怎么养生
其实这个时间段由于实在是太过于炎热,所以人们出汗非常的多,消耗大所以又累,其实人们就没什么胃口了,也忽略了对养生,这个养生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一、吃三宝
古语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已经入伏了,所以人流汗严重,为了补充体力,那当然是要吃好的,所以就有三宝了,黄鳝、蜜汁藕、绿豆芽了解一下!
二、吃新的米
这个时候有的米已经成熟了,所以吃新米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黄瓜+煮鸡蛋
山东地区会早上吃煮的鸡蛋,不吃别人,下午中午就吃黄瓜,即保证了蛋白质的摄入,又有黄瓜的维生素真的是好东西呀。
四、吃饺子
饺子来了,不管什么节日好像中国人都非常的喜欢吃饺子,有谚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所以这个饺子也是要吃的,开胃解馋,没有胃口的你是不是也非常的喜欢了。
五、吃面
吃面这个习俗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记载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面的面就是汤面了,面在古代有解烦热,止泄,实大肠等等好处。
六、吃羊肉
入伏天吃羊肉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的,叫“吃伏羊”,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明间也有谚语“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也是厉害死了。
七、三花三叶三豆三果
三花指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泡茶喝消暑了;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也能泡水喝解暑;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这三种豆子大家也知道了功效是多么的厉害吧,简直就是消暑神器;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刚好这个季节就产这几个素菜瓜果,应季的蔬菜也是顺应天时了,所以一定是好东西。
其实还有很多,什么藕啊,芒果啊,还有什么黄瓜,南瓜等等都是夏季很好的解暑消暑的好食物了。
小结:中国的小暑其实就预示着我们的天气已经入伏了,入伏意味着气温的升高,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相应的防暑降温工作。
小暑热还是大暑热?
大暑要比小暑热
我们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三伏天是我国农历用来表达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有的年份三伏是30天,有时候是40天,今年的三伏有40天,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有一点是肯定的,大暑小暑基本在三伏天内。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所谓避热解暑,就是外在注意不要在阳光下曝晒,内在多吃一些清凉消暑的食品,后者也是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另外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这是民间常用的去暑方法。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四大注意事项
1、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2、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3、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4、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少进冷食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小结:小暑虽然是没有大暑那样炎热,但是其炎热程度也是够我们受的了,夏季蚊虫细菌增多,所以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当然了防暑也是要准备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