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
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是哪一天?文化遗产都包含哪些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
六月的第二周星期六,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叫中国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所以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和昌盛的体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俗学家、作家、画家冯骥才(1942~)先生提出:希望中国能和欧洲一些国家一样,设立自己的文化遗产日。二OO五年七月,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古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1916~2017)等十一名专家学者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提议,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二OO五年十二月,国务院决定:从二OO六年起,每年的六月第二周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圆了爱国学者冯骥才老先生的梦。二O一六年九月国务院批准把“中国文化遗产日”更名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遗产包含什么
文化遗产包括物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资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它包括古遗址、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壁画、不可移动的代表性的建筑以及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碑文及碑文拓片、图书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是各种以非物资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传的以及手工绝技等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礼仪节庆仪式、传统手工技能等。整体的意思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存在空间与这个民族的宇宙观、自然观及传统文化价值观相结合的统一体综合体。
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继承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融和。
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每年一个主题,主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委员会确定。二0二二年的活动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设立时间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以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2022年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产生背景
政府倡议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冯骥才就提出:希望中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而在2004年和2005年的__上,冯骥才又提出这一建议,并提交了《关于建议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
2005年7月,郑孝燮等11名专家学者联名致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倡议中国设立“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历年主题
2006年: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7年: 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008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9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2010年: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2011年: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
2012年: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2013年: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
2014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5年: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2016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2017年: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2018年:多彩非遗,美好生活
2019年: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
2020年: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2021年: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2022年: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2023年: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