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传记的图书推荐
榜样的力量从来都不可小觑,读名人传能够激励我们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人。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名人传记图书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好的传记的图书推荐(精选篇1)
1. 《三国奇士与国士》 畅读三国才德之士的历史故事,一窥三国奇士与国士的智慧与才能。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
——清代史学大家赵翼
三国之所以精彩,关键就在于曹、刘、孙三雄从无到有地聚众用士、开疆辟土的过程,以及彼此间奇谋迭出,高来高去的明争暗斗。其间的过程决非狮子对兔子的一面倒戏码,而是龙与虎间的高手大对决。
2. 《邱处机与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与邱处机究竟谈了什么,能使这位蒙古帝国的缔造者如此重视?
1222年,在中亚兴都库什山脚下成吉思汗的大营中,邱处机与成吉思汗第一次见面。他们一共进行了三次谈话,每次谈话成吉思汗都将身边的人全部遣出帐外,密谈后,成吉思汗甚至还专门下令:有关内容作为最高机密,绝不许外传!
随丘处机远赴中亚的弟子,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契丹族官员耶律楚材,从各自的角度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记录,他们的记载留传下来,使我们可以揭开这一秘密。
3. 《宋慈洗冤》 宋慈首次将中医药学成果和刑狱检验经验结合整理,为后世官员断案指明方向;其《洗冤集录》影响中国法律文化达六百年之久。
青年学者钱斌先生继在《百家讲坛》讲述《千年一笔谈》之后,再次推出宋代科学文化专题。
本书穷十余年研究,以科学史的视角,勾勒出宋慈的成长经历,解析他成为“法医学之父”的社会、历史原因及个人因素,介绍了《洗冤集录》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科学手段进行说明。
4. 《九刺客》 立山通过实地走访和查证资料,还原了要离、曹沫、朱亥、荆轲等先秦时代九位刺客的悲壮人生。
目录
开篇:“小人物”与大时代
曹沫:劫持者的身份谜团
专诸:刺客之道的开创者
要离:一个刺客的罪与罚
组麂:杀与不杀的两难抉择
豫让:当复仇成为一种仪式
聂政:刺客“变形记”
朱亥:配角的精彩人生
荆轲:个体与国家的纠缠
高渐离:刺客之道的极致与终结
最好的传记的图书推荐(精选篇2)
1. 《漫话中国人》 精选中国知名作家、学者的作品,领略中国不同地区的人情风貌,体验多样的地域文化、民俗风尚、以及群体特性,认识普通中国人的形象。
目录
到底是上海人 张爱玲
合肥人 黄书泉
厦门岛与厦门人 易中天
会受活的西安人 杨牧之
香港人的“时间观” 邓丰
北京人速写之一 梁晓声
大草原和蒙古人 郭雨桥
漫画广州人 戴胜德
湖南人的性格 刘健安
澳门人不好赌 陈立宇
2. 《漫画老子传》 以漫画的形式图解了老子的一生。
目录
序:东方智者的低语
第一章 聪颖少年
第二章 入周求学
第三章 孔子问礼
第四章 高论生死
第五章 函谷著书
第六章 点化阳子居
第七章 再授孔丘
延伸阅读:
《赵公明传》 以漫画的形式图解了赵公明由人到神的身世述要。
3. 《非常师生: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史上最伟大的老师和最出色的学生,孔子所创办的教育代代相传,影响力远远超过任何帝王。
在儒家思想的创造过程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各扮演了什么角色?
假如没有这批优秀的学生,还会不会有这位中华民族的圣人?
弟子有被贬、被骂、被讽刺挖苦甚至被开除学籍的,他们为什么始终对老师痴心不改?
隐士骂孔子,孔子却敬隐士,个中的真谛是什么?
延伸阅读:
《孔子与儒家》 了解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及其与儒家发展的关系。
4.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先生早年关于儒家的讲学记录。
梁漱溟,原名焕鼎(1893-1988),字寿铭,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皆自学。
梁先生讲儒家思想归纳了14种态度,并非就《论语》字面上推衍出来的,而是从孔子的生活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这是梁先生与一般研究孔子学者所不同的地方。
最好的传记的图书推荐(精选篇3)
1. 《我的父亲罗家伦》 罗家伦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曾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是为我国现代教育做出很大贡献并产生极大影响的教育家。
他与傅斯年等人共同创办的《新潮》杂志,使之成为当时继《新青年》后倡导新文化运动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他是国立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改组旧清华,为现代化的清华大学发展奠定了方向;
他亦是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十年“重建”,遂使中大有“民国最高学府”之称谓;
2. 《诗侣莎魂——我的父母朱生豪、宋清如》 朱生豪之子朱尚刚为其父母作的传记。
“正义凛然,贡献巨大”,一生为译莎剧“功绩奇绝”。
——曹禺
本书从两人的幼年写起,一直写到两位老人的去世。在书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关于两人真挚美好的感情。书中分别讲述了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求学的过程,以及两人从相识到相恋,最后走到一起的经过。
3. 《长相思:梁实秋与程季淑》 本书是作者饱含真情怀念父亲、母亲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从一个家庭的角度间接反映了历史的演进过程。
作者的父亲梁实秋,母亲程季淑,相濡以沫,恩爱一生。
作者是家中幼女,自幼体弱,备受疼爱。在父亲去世后她为减轻痛苦、寄寓离情而写成一系列散文,也是完成对父亲的一份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