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名人素材 > 名人故事 >

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

时间: 金浪 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具备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

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精选篇1)

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就连窗口对面的教堂钟声都听不到了。

绝望中,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他坚信只有音乐才能拯救他。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它毁掉我!”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从事音乐创作。从此,维也那的官廷乐会少了一位出色的钢琴弹奏家,但世界乐坛却诞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贝多芬从32岁起开始音乐创作,在近两年的彷徨与探索后,他终于创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音调跌宕起伏,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令人情绪激愤。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本来是想献给拿破仑的,但他听到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的消息时,怒不可遏,愤而涂去原来的献词,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作。 1810月,法军占领维也那,趋炎附势的奥地利贵族们争向占领者们献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强迫贝多芬为法军军官弹奏钢琴听,这使贝多芬忍无可忍,他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并在当晚离开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张纸条,上书:“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另一次,当贝多芬与歌德一同散步时,迎面撞见了皇后,太子和一群贵族们。面对他们,歌德立刻让路,而贝多芬则坦然地说:“让路的应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但歌德还是摘下礼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贝多芬则背着双手,阔步向前。结果太子认出是贝多芬,连忙脱下礼帽向他致意,其侍从们也毕恭毕敬地分列两边,目送贝多芬挺胸而过。那次,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严。

贝多芬54岁时,创造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他前后用了六年时间来创作、修改这部曲子。1824年5月7日,《第九交响曲》首次在维也那卡德剧院演奏。贝多芬亲自指挥演奏,他既不看眼前的乐谱,也听不见丝毫的琴声。他全凭自己的记忆来指挥这场演奏。结果听众们兴奋若狂,不时爆发出热烈的喝采声,鼓掌次数多达五次!而皇族成员出场也不过鼓掌三次。

从心理学上讲,贝多芬之所以会在极度困苦的状况下,一再创作出辉煌无比的音乐 篇章,这与他的自励人格有极大关系。自励人格的突出特点是能很快将生活中的压力转化为自我励志的动力,并在不断的奋斗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自励人格的人还很善于升华个人的精神痛苦,他们会把每一次生活挫折都当成个人成长的契机,从而磨练个人的意志。

贝多芬的可贵在于他每每生活失意时,都会在音乐创作中寻求内心的平衡。例如,贝多芬因失恋而谱写出《致爱丽丝》,因向往自由而谱写出《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因失聪而谱写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他的音乐创作都饱含对人生的深刻感受,又充满了激情。他最大的名言是“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用一生的努力去向世人证明他有这个能力!

贝多芬的可贵还在于他永远傲视达官显贵,不因自己出身卑贱就去刻意巴结他们。他在音乐创作当中也突出体现出他的傲骨,他谱写的旋律可比惊涛骇浪,可如气壮山河,充满了个性特征。

一个失聪之人,却能写出人类最动听,最振奋的音乐 篇章,这是贝多芬自励人格的不朽传奇。

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精选篇2)

拉斯顿断臂求生

有一个年轻人自小父母离异,在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下长大。

小学时,年轻人对音乐情有独钟,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望子成龙的母亲日积月累,凑前为他买了一架钢琴。“玩”者琴,年轻人挖掘着潜力,慢慢积聚着自己的音乐“资本”。

高中毕业后,年轻人没有考上大学,只能到餐馆当服务生,被老板暴骂过,克扣过薪水。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轻人被台湾乐坛老大吴宗宪看上,进入吴的公司做音乐制片助理。期间,他不停的写歌,结果都被吴宗宪搁置一旁,有的甚至当面扔进垃圾桶。

年轻人没有泄气,吴被其努力感动了,答应找歌手唱他的歌。但是,许多著名歌手都不愿意一展歌喉,因为他写的歌太稀奇古怪。年轻人只得一如既往、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的创作。

有一天,吴宗宪抛给年轻人一个机会:10天,写50首歌,然后自己挑选10首,自己唱,出专辑。这样,年轻人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绞尽脑汁,拼命写歌。终于,他的第一张专辑问世了,立即轰动歌坛。接着第二张专辑《范特西》又流行音乐界。

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周杰伦——两岸三地最受欢迎的歌手。

冰心有首小诗:

成功的花/

人们只敬慕它显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周杰伦的成名之旅,不正是这首诗滋生懂得诠译吗?

古今中外励志名人经典小故事:曼德拉的人生顿悟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得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我们之所以总是烦恼缠身,总是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如意,是不是因为我们缺少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呢?

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精选篇3)

1、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2、贫穷造就了作家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

3、磨难是财富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分析:也许没有声音的世界更能静心思考,但"被褥的坟墓"绝难予人灵感,一颗坚强的心才是根本!

话题:"磨难是财富""生命的力量"

4、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5、面对失败和贫困

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家的决心,他改变主意,以社会为学习的课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学习。达尔文、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学会思考;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学会写作。他开始写稿投稿,但却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并不灰心。生活困难,就靠典当过日子,挤时间写。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写;勤奋地做笔记,搞索引,抄卡片。终于在1890年发表了处女作《给猎人》,后来名著累累,成为一名大作家。

分析:艰难困难,玉汝于成!杰克·伦敦的经历只不过把人类几千年来的经验和真理再实践了一遍而已。

话题:"挫折""决心""成才的途径"

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精选篇4)

作为领导,最重要的不是发布命令或指示,而是传承一种精神状态。公司大了,你的肉身不可能到每一个现场,但你的灵魂气息却要到达每一个地头。如果老板自己的付出输于众人,而只是忽悠员工,这种状态绝对不长久。

稻盛和夫在日航危难之际到来,3万名员工6万双眼睛盯得死死的,就看你稻盛为什么做、怎么做。稻盛硬气的是,他以80岁高龄,还处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生命状态中,由此才会点燃和感召一颗颗不甘平庸的灵魂。

“因为那是可能的,所以我们就去做。”这不是稻盛和夫。不是因为是可能做到的,才去做,而是因为我们的真实本性、我们的初衷要我们这样去做。稻盛坚信,想达到高目标,就要力行正道,垂直攀登。在这个过程中,无论遭遇什么困难,都不能有瞬息迷茫,要相信自己有无限的可能。只有持续付出无止境的努力的人,才能突破困境,享受创造的喜悦。

日本经济连续20多年低迷,政治混乱,像日航这样的日本标志性企业又濒临破产,对日本民族精神是一个沉重打击。重振日航,也就是重振日本的民族精神。日本的民族精神,从来不在口号中,而在一刻接一刻的精进之中。一种巨大的使命感,渗透进每一个日航员工的心田,化成巨大的能量。

曾经,散漫的纪律和无章可循的日常管理,让日航拾掇不起一个团队精神。稻盛和夫平时生活中持戒是一种自然,他对管理上的要求也分外严格。比如,京瓷公章管理,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是:公章任何时候不能出他的房间一步。盖章经过5~20道审批程序,要盖章需他的秘书给开门;在房间里有一个大大的保险柜,保险柜的钥匙在一个部门的专人手里;保险柜里面,又有一个放公章的保险箱,保险箱的钥匙放在另外一个部门的员工手里。盖一个公章,除了走正常的审批程序,还要经过这三个人拿出公章盖上。

起初,公司内部也有人抱怨:“老板,你这不是拿我们当贼防吗?”稻盛和夫说:“别这么说,我通人性。一秒钟之内人可能有1000个念头,其中999个是正向的,就有那么一个是负向的,碰到那一个瞬间,好人就可能变成了坏人。偏偏这时有一个至交的公司需要盖个章,你以为没大事就盖了。出了事这不是你不好,是我这个当家人没有保护好你!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公司一道保护员工的网。我爱你们每一个人,我不愿意你们任何一个人出事。你们出了事,都是我的责任!”

这种严格管理被引进了日航,形成了一个维护正气的保护网。

胡萝卜加大棒,这是我们习惯的激励措施。稻盛没有太多胡萝卜供他奖励表现优秀的员工,他要在日航贯彻“最小的费用,最大的收益”这一经营原则。每个人物质上所得到的,跟他的付出不成正比。可是日航人还是争先恐后付出不亚于任何人努力。为什么?这是稻盛对人性原点的深刻理解。人有两个本性:一是动物的占有欲,占有更多自己需要的东西;二是社会人被认可的需要,被周边的人、被社会认可。员工当期贡献与当期收入绝对不挂钩。但是贡献大了,一定会给你足够的名分认可。日本人,就追求“大义名分”,堂堂正正,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精选篇5)

“我要感谢大学时自费生的经历,正是有了这段挫折,我才会不断试图证明自己,才没有被淹没在民歌的声音里。”——谭晶

出征伦敦演唱会前,歌手谭晶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除了各界官员代表外,功勋教练员李永波、李琰以及奥运冠军林丹、张宁、罗雪娟、程菲、张国政等人悉数到场,一起登台为谭晶送上了祝福。

没有出现在活动现场的成龙,亲自录制了一段视频。镜头前,成龙微笑满面:“以前我自己在国外宣传中国文化,老是感觉力量单薄。现在好了,有谭晶姐姐来了,证明我们的文化能被更多人接受。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形象,需要一批像谭晶这样的优秀艺术家去传扬。”

将在伦敦与谭晶携手合作的是瑞典国宝级钢琴演奏家罗伯特·威尔斯。“中国的莎拉·布莱曼”,这是罗伯特眼中的谭晶。在主持人杨澜的提议下,他与谭晶现场再次合作了北京奥运歌曲《天空》。

这是一场不算盛大但足具规格的发布会。在观众席左侧的角落,坐着一对中年夫妻,他们是谭晶的父母。谭晶现场演唱时,妈妈的身子始终前倾,专注地盯着台上的女儿。3周后,谭晶将成为第一位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个人演唱会的中国歌手。母亲最清楚,从家乡山西侯马那个小县城到这里,谭晶到底走了多久。

一定要去北京

“我妈老说我小时候长得特别漂亮。我百日的时候,妈妈把我抱出来,院里的人都上来看,说这是谁家的小孩,怎么这么漂亮?雪白的皮肤,红红的小嘴。一看就觉得这小孩与众不同,不像是那个小城市的人。”

谭晶的家乡侯马是晋南的一座县级市,侯马文工团是这里最大的文艺团体。母亲周丽萍,14岁那年,一个人从农村老家骑车走几十里山路,来到市里报考文工团。因为“地主”的家庭成分,考官不许她报考。坐在考场门口哭了一场后,周丽萍守在门口,拦住主考老师:“您听我唱唱再决定,行吗?”一曲唱罢,识才的主考当即决定收下她。

“我妈说我就是人来疯,天生属于舞台。她每次登台,都需要克服一下怯场,但是我就从来不害怕。”谭晶的舞台经验从胎教就已经开始。周丽萍怀孕期间,一直没有间断登台。四五岁时,大人在台上演出,她就在后台的道具箱上睡觉。翻开当年的照片,很多都是她睁着惺忪睡眼,被大人抱着在台上跟观众谢幕的情景。

市文工团解散后,父亲谭新明去建筑公司当起了电工,母亲周丽萍就在公汽公司做起了售票员。谭晶7岁那年,周丽萍通过临汾艺校一位老师的推荐,只身来京,在中国音乐学院完成两年的自费进修。“那次妈妈进修的经历,最大的收获就是带回了很多书,有钢琴、乐理、声乐,她说自己没赶上好时候,以后决定好好教我。”

侯马市当时只有两架钢琴,一架在群众文化馆,一架就在谭晶家。1900元的一架钢琴,对于普通之家来说难以奢望,妈妈进修时的1万元学费更是天文数字。“我们家在当地不算特别富有,但是比较殷实。”父亲谭新明改行做起了建筑,承包了一个工程队,扛起了母女二人的音乐梦。

谭晶成名后,周丽萍经常跟女儿念叨:“我这辈子有很多遗憾。但是看到你,我就不遗憾了。你就是我的影子。”妈妈一直认为,自己的实力比女儿要强。来京多年,她经常跟女儿说一句话:昨晚我又梦见自己登台唱歌了。

谭晶第一次在校外正式登台,是9岁那年和妈妈一起参加市里的晚会。那次母女合作了《妈妈教我一支歌》和《洪湖水,浪打浪》。14岁时,谭晶长到1米64。当时周丽萍已经是当地有名的歌手,很多合唱团都邀她做领唱。分身乏术时,谭晶就会替妈妈上阵。

从那时起,周丽萍就一直教育女儿:你一定要去北京,一定要考中国音乐学院。“印象中我妈反复在讲这句话,这可能也是她自己的一个心愿。”

最不起眼的自费生

高中时的谭晶跟所有同龄人一样,进入了青春叛逆期。“那段时间,大人越让干什么就越不想干。”她还有一个至今没有克服的毛病: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初三那年,因为考过一次音乐学院附中,谭晶很清楚:她跟同学们不一样,将来考试,不需要考数理化。

后来这些课上,就很少见到谭晶了。学会逃课后,她也会在其他课上看小说,学校附近书摊上的各种小说,琼瑶、金庸、古龙,基本全部被她租来看完了。“我妈一看,这样肯定不行,于是就带着我出去考试了。”那一年,谭晶才高二。

第一站是临汾艺校。谭晶一唱完,老师们震惊了:唱这么好,考艺校干嘛?在老师们的建议下,母女坐上了去省会太原的火车,报考山西大学音乐系。一路过关斩将的谭晶最终闯进三试,拿了专业考试第二名。因为不是应届毕业,学校只可能破格录取。

回家后,周丽萍请来家教,全心辅导女儿的文化课。高考分数出来那天,她对女儿发火了。谭晶一气之下冲出家门,爬上对面楼的楼顶,上了天梯。“我也不是想做什么过激的事,就是想释放下自己。这么长时间我也在努力,考不好,能怪我吗?我不想考好吗?”

谭晶还是被山西大学音乐系破格录取了,当时她16岁。入学后,因为比同学年纪要小得多,“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人好像一下就懂事了,所以学习特别勤奋。”大一暑假回家,妈妈听见她唱歌,特别惊喜:你的声音怎么突然就出来了?女儿的突飞猛进让周丽萍特别兴奋。她跟丈夫商量之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学,带女儿去考中国音乐学院!

得知来意后,山西大学音乐系的系主任气得没让周丽萍进门。招生的时候,学院领导也是顶着上级巨大的压力,破格录取了谭晶。周丽萍在系主任家门前站了整整一天,学院最终无奈放人。

谭晶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如果落榜,也不可能再回山西大学。那个夏天,她又全力以赴参加了一次高考。录取通知书终于如愿以偿寄到家中,但她是“自费生”,户口也不会进京。

报名那天,其他同学学费不过900元,她的学费却是5900。看着妈妈数了半天都没有数完,谭晶跑回和妈妈在学校租的地下室,大哭了一场。“那件事对我的自尊心是一个巨大的伤害。我跟自己说:我一定会比你们任何人更努力,我会证明我绝不比你们任何人差!”

系主任金铁霖老师后来曾经这样评价谭晶:学校里最不起眼的那个孩子,就是她。大学期间,她从来没有在演出之外化过妆。“我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出类拔萃的。自费生这个身份,甚至让我有些自卑。我知道你们没有给我公平,我一定会证明自己!”

挫折让我不被民歌淹没

后来的日子里,名不见经传的谭晶参加了各种比赛。她自己的专业方向是民族唱法,但是参加的比赛,全是通俗类。大三那年,她又偷偷报名参加了七星杯中外歌手大奖赛。凭借一首当时流行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谭晶最终获得第一名和7000美金的奖金。在北京长虹桥附近的一个银行里,她把奖金兑换成了五万多人民币。“家里这几年为我付出的那些学费,我一次就全部挣回来了。”

毕业那年,大家都忙着找工作。为了把户口迁到北京,谭晶当时报考的所有单位都是部队院团。当时总政文工团因为毛阿敏的离开,领导希望再招一位唱通俗的歌手。谭晶因为大学期间一系列通俗歌曲比赛的获奖成绩,最终顺利进入总政,穿上了军装。

第一次演出时,她在后台看见了一张又一张熟悉的面孔:、阎维文、蔡国庆……那都是她小时候无数次在电视里听过的声音。“现在我居然和这些老师成为了同事!”

8月,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里,青歌赛进入通俗组决赛之夜。抽到最后一位的谭晶压轴出场,当时已是晚上11点。选手和评委都很疲倦,谭晶以一曲《大地》结束了首次青歌赛之行。这是一首让谭晶打通民族、通俗、美声跨界唱法的特点得以尽情发挥的代表作。斩获金奖的喜讯传来,侯马的亲人们已经开始放鞭炮庆祝了。

“其实大家不再满足一个人只有一种唱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需要,李谷一老师的时代跟老师不一样,宋姐(宋祖英)的时代,跟我们又不一样。”她也成为继宋祖英之后,第二位放歌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歌手。

那天演出,她一直都在台下的观众席里找寻妈妈的身影。这些年来,只要有大型演出,妈妈都会在台下的一个角落里全程陪伴女儿。当演唱到电视剧《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时,谭晶一眼就找到了台下的妈妈,那位最忠实的观众泪流满面,却满是微笑……

“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一夜成名,我的每一步,都是妈妈的陪伴、自己的努力和学习的结果。入学时我十几名,毕业时第三名。我的钢琴,永远是班里的第一名。”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谭晶觉得自己的成功应该归功于踏实,“我要感谢大学时自费生的经历,正是有了这段挫折,我才会不断试图证明自己,才没有被淹没在民歌的声音里。”

3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