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中华杂谈 >

千岛湖历史档案解密

时间: 玉玲2 中华杂谈

  千岛湖,国家5A级景区。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部分位于安徽歙县),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它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是上海经济区和我国东南一流风景旅游城市杭州的“后花园”。解密千岛湖,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的资料,欢迎阅读!

  千岛湖历史档案解密

  千岛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产物,是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上游的江水汇成的一个巨大水库,也是浙江历史与地理上的一个新地名。

  新安江水电站从1957年8月正式动工,至1959年9月封孔蓄水,这样新安江水库才始建成。高一百多米的巍巍大坝,将新安江上游拦截成巨大的水库,水下淹没了两座1800多年历史的古城,成了一个烟波浩渺的湖泊。

  于是,原来那些山峰,淹在水中就成了“岛”,因此才得名为千岛湖。为适应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1984年12月15日,经浙江省地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千岛湖为新安江水库风景区的区名。

  说起新安江水电站与千岛湖的建设,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争议历来不断,矛盾与困难也一直频繁,很多观念与现实的冲突始终存在,至今还在延续。

  今天人你看到千岛湖绿岛碧水无垠、山清水秀雾奇。但是未形成千岛湖前的新安江,并没有现在这样的风姿。而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急流险滩,大雨时洪水泛滥,干旱时江水干涸。

  县志上曾记载:“万历三十五年(1607)夏大水,毁坏农田万余亩,漂没房屋,溺死男女不可胜数。”“乾隆九年(1744)七月,大水骤至,自安徽一带漂没田庐、牲畜、棺柩、木材不可胜计。”翻开历史,新安江既给淳安人民带来江水之利,但带来的苦难也述说不尽。

  新安江是杭州安徽的主要水道,船民对这条江的怨恨就更多了!古诗有“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之说。从安徽屯溪到新安江紫金滩仅仅100公里的距离,地形落差却高达100米。难怪船民望江兴叹:“下滩容易上滩难,行舟到此心胆寒,士夫牵换寸步进,滩声人声入云端。”

  上世纪30年代,出了一个水电专家徐洽时,第一个看中新安江,也是他第一个提出要给新安江修建水电站。

  徐洽时193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曾到美国学习水利工程。是他,发现了这条“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的这条奇江。这么高的天然水位落差,在水利专家的眼中,是建造水电站的最好条件,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很难找到这样优良的地形。

  徐洽时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沿着新安江进行细致考察,并写出了调查研究报告,于1947年呈送给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他建议在新安江建造一座8万千瓦的水电站。

  当时忙于内战的国民党政府,还是批准了徐洽时的提案,同意建造新安江水电站。国民党政府用高价请来了美国水电专家柯登。柯登装模作样来新安江沿岸勘察了一番,随便指手画脚了一通,就推说天气太热,掉转车头回杭州西湖避暑去了。同时也来过一个美国“钻探队长”奥尔逊,每月给他1000美金报酬。可他到新安江工地不久,还没打一个孔,就说“聘用年限已到”,立即飞回美国。就这样在新安江上建一座水电站的梦想,立即像肥皂泡那祥很快破灭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国家非常重视电力建设。因为要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必须要有电力。当时煤炭、石油产量不高,能源缺乏,火力发电能力有限。当时,我们建设主要依靠原苏联,什么都听苏联专家意见。苏联专家认为:为了解决电力困难,首推建设水力发电站。

  这样,党和国家就非常重视徐洽时的意见:决定建造新安江水电站。从1952年开始,国家调集了3千多勘探人员,对新安江沿岸进行地质勘察。并让华东水电设计院、浙江水利电力设计院等单位进行设计方案的筹备。

  经过几年的积极筹备,1957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正式动工建设了。徐洽时担任新安江工程局的总工程师。

  古往今来,一项重大的建设项目的决策,必须对民生和社会、经济综合效益进行统筹规划和考虑。否则,某种效益或利益追求的最大化——比如对水电资源,势必对其他方面,比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生态与人类居住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前司长朱幼棣同志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假如细细考察和检视我国几十年的水电建设史,我们会不无遗憾地发现,为了某一方面的需要,为了水力的最大出力,我们实际上很少统筹考虑分析过,科学计算过成本和利弊得失。几乎可以肯定,通常这一切源于‘高坝情结’。”(引自朱幼棣《借问新安江》一文)

  他在一次讲课中,谈到新安江水电站,这一座被称为“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第一座110米的高坝。他认为:这在今天根本就干不成,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发展上考虑,都值得讨论。如果要建水电站的话,也可以考虑选择中坝和低坝,而不一定选择高坝的方案。

  这是一些必然和偶然的因素,促使我国中央政府在1952年下半年把这项重大工程,推上了“非常决策”“特事特办”的轨道。

  因为当时,黄河上的三门峡水电站工程巳箭在弦上了,而新安江又有“小三门峡”之称,所以不得不张弓试射。

  从1954年开始,国家就投入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从规划、勘测设计到坝址的选定及大坝高程。

  根据当年的档案材料,1955年初,按国务院指示,上海水力发电设计院和燃料工业部水力发电总局呈报到中共华东局的新安江水力发电站的设计方案一共有3个。

  一级方案:坝高105米,装机容量66万千瓦,移民23.5万人,淹没耕地31万多亩,库区面积580平方公里,淳安、遂安两县被淹;

  二级方案(甲):坝高36.55米,装机容量22万千瓦,移民6.8万人,淹没耕地4.7万亩,淳安县部分被淹;

  二级方案(乙):坝高36.73米,装机容量24万千瓦,移民9.4万人,淹没耕地7.6万亩,淳安县部分被淹;

  如果比较上述3个方案,不难看出各自的优劣。一级方案虽然发电量大,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大,淹没的耕地、林地、山地也很多,移民达到23.5万人(最后移民近30万人)。

  而二级方案,特别二级(甲)方案,是建两个中低坝,进行梯级开发,装机虽然只有一级方案的三分之一多一些,但淹没的耕地不足高坝方案的七分之一,移民也只有6.8万人。淳安和遂安两座县城,即有1700多年历史的繁华的贺城和狮城都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特别遂安县全境,可基本上不被淹没。580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这对地少人多的浙江省来说,是多大一笔财富,更何况还要移民近30万。

  但当时,一些热心开发新安江水力资源的人却主张:“要搞就搞个大的”,使“北有三门峡,南有新安江”这一“宏图大愿”付诸实现,所以力挺高坝方案。

  那时候,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的是李先念同志。这位一向深沉不露,后来曾经担任的领导人颇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他在签发《新安江开发意见》中指出:

  各种开发方案中,如在罗桐埠建坝36米或105坝,淹没范围在浙江境内或95%在浙江境内。如在云头建坝,淹没将由浙江及安徽分别负担,浙江要占40%。以上意见请华东局考虑。1954年5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的谭震林,在上海苏浙皖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上当场拍板:“为了全局利益,只得牺张局部利益”,决定立即上马一级水电站。

  1956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复电力工业部,批准新安江水电站正式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56年计划。7月底,新安江水电站初步设计在上海完成。两个月之后,在建德铜官建设新安江水电站的准备工作就开始启动。同年11月,淳安茶园紫峰乡芹坑村的移民开始了搬迁,36户171人迁往桐庐县横村乡。

  从此,震撼世界的全球最大的水库移民拉开了序幕。大坝坝址原来选在安徽省的街口,后来改为浙江淳安的铜官。到底为什么要这样改址?众说不一,难以解密。

  从1957年开始,新安江沸腾了!从东北小丰满水电站来的,从浙江甚至全国各地来的建设者们,为了建造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水电站而日夜奋战!那个年代特有的激情与豪迈,在建设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大型水电站时,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过十多万名职工奋战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开挖了700多万米土石方,浇灌了17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这些混凝土可以用来建造130座15层的大厦;如果将这些土石方全部堆积起来,可以建造3条高1米宽1米从铜官峡直到北京的长堤。

  新安江拦江大堤,硬是把上游178亿立方米的水拦住了。奇迹般的数字,反映了数万工人气壮山河的气概!1960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发电,高峡出平湖,连绵群山化作了大湖中的小小岛屿。3000多个西湖那么大的千岛湖也随之形成。面积等于3个大上海,也等于1个新加坡的国家。

  今天面对这宏伟的新安江水电站大坝,人们想起了徐洽时,想起了为之奋战的人,想起了那激动人心的日日夜夜,巍巍新安江大坝可以作证。

1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