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中华杂谈 >

三国时期皇后的残忍死法

时间: 鸿宇2 中华杂谈

  贵如皇后命如草芥,三国时期不同皇后的死法都极其残忍,这是怎么回事?赶紧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您推荐的三国时期皇后的残忍死法,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三国时期皇后的残忍死法:

  人们总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在历史上不管什么时期的战争最后受苦的还是女人,更不要说是杀人如麻的三国,翻开三国历史,可以看到里面几乎不是正在杀人,就是在酝酿杀人。排兵布阵、相互厮杀的场景连绵不绝,用计使诈、政变谋杀的桥段横生迭出,可谓危机重重,杀气弥漫。

  一般来说不管什么时代最为安全的应该是皇家,但偏偏就是这个有着无数文官武将保护支持的皇室,死于非命人的概率也是相当高的。如在三国时期的四位皇后,她们的命运就是明证。

  首先出场的是汉灵帝的何皇后。她的惨死完全可以说是婆媳不和的产物,不过她到不是被自己婆婆打败的,完全是影狼入室的结局。首先这位皇后出身低微,在当时能进宫当贵人已经是一步登天了,谁知又顺利生下皇子刘辩。但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何皇后果断地毒死了皇帝宠爱的王美人,可是王美人留下了一个儿子——刘协。偏偏病危的皇帝和董太后都想立刘协为太子。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地位,何皇后的哥哥大何进在曹操和袁绍的协助下杀掉对手。这时的何皇后已成了何太后,大约可以松口气了。但她婆婆董太后(确切地说,成了太皇太后)却很不服气,安插亲信,意图专权,甚至有垂帘听政的打算。

  何太后对董太后挺客气,宴请董太后,跟她聊了些有分量的体己话,总结起来就是安心当太后,被理朝政,但谁知董太后根本就没把何太后放在眼里,不仅大揭何太后的老底,什么出身低微没有见识啦,因为嫉妒杀死王美人啦,句句都是戳肺管子的话,还威胁道:“我杀你哥哥的头,易如反掌!”董太后发完飙就回宫睡觉去了,但何家可没闲着,忙活布置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董太后就因为“原系藩妃”被赶出京城了,没过多久就被易如反掌地毒死。不怕狼一般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在杀掉所有挡道的人何太后还没安心几日,自己的弟弟来了一个惊天大案,调京外的部队来杀十常侍,结果外兵还没到,本身手握重兵的何进就被十常侍设计“砍为两段”。

  而当西北军董卓奉调而来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废掉何太后和她的儿子,立刘协为帝,就是汉献帝。何太后和儿子、儿媳被关进永安宫,结果缺衣少食的日子没过多久,董卓的手下李儒带着短刀、白练和毒酒来了。在这时出身非贵族的何太后,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表现出勇敢泼辣的市井本色,她指着李儒大骂:“董卓逼我母子,天打雷劈!你们帮凶作恶,全家死光光!”李儒大怒,两手扯住太后,直接给扔到楼下摔死了。随后武士绞死唐妃、毒死废帝。

  而如果说何太后死得离奇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伏皇后可以说是死得悲惨了。

  伏皇后是汉献帝的妻子,汉献帝在权臣曹操面前一点儿面子都没有,每见曹操,如芒刺在背。伏皇后托父亲杀掉曹操,事情泄露,连累娘家人被杀光了。她自己吓得躲到皇宫的内夹壁中,被曹操党羽华歆揪着头发拖出来,披头散发光着脚被押到殿外。皇帝看到媳妇这么狼狈,忍不住跑下殿来抱住痛哭。伏后被押到曹操面前,曹操“喝左右乱棒打死”了伏后。她的两个亲生儿子也被毒死。

  冤死张皇后

  曹睿的儿子曹芳和张皇后的故事比较广为人知。两口子看见权臣司马师的感觉,一如汉献帝夫妇面对曹操,也是战栗不已,如刺在背。张皇后的父亲光禄大夫张缉谋废司马师,结果事情不慎泄露,司马师按剑闯入宫中,也要杀皇后。皇帝仍旧是难过得大哭,皇后照样被拖出去杀掉。唯一不同的是,张皇后比伏皇后死得轻松一点,不是被乱棒打死,而是用白练勒死的。

  不明不白毛皇后

  最匪夷所思的还是毛后之死。毛后是曹操的孙子曹睿的皇后。曹睿是一个人格严重分裂的皇帝。他小时候善良天真,连一头小鹿都不忍射杀,当了皇帝后变得胡作非为,穷奢极欲。曹睿与毛后原本非常恩爱,后来宠爱郭夫人,就不理毛后了。一天,曹睿和郭夫人一起赏花喝酒,郭夫人说,干嘛不请皇后来,一起开心一下?曹睿说,她来了,我一滴酒都喝不下。还传谕不许告诉毛后喝酒的事。

  可巧毛后当天散步到附近,听到乐声,一问,是那两位在赏花饮酒,心里立刻百般地不是滋味,但也无可奈何,就回宫自我疗伤去了。第二天毛后碰到曹睿,赔着笑说,陛下昨天游园,玩得很开心啊!谁知一句话惹恼了曹睿,当即下令杀掉昨天侍奉的人,吓得毛后赶紧躲回宫里。曹睿还是不依不饶,降旨赐死毛后。想来毛后至死都不明白,自己怎么会落了这么个结局。

  三国时期简介: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等三个政权。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曹魏

  随着汉丞相曹操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都邺。220年正月,曹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后不久,大权旁落。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爽屈服,并处死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251年)、毋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1]

  蜀汉

  188年,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焉死,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子璋继任。

  焉、璋相继压平了当地豪强的反抗。207年,刘备邀诸葛亮为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思想。211年璋邀请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214年,备占据益州;219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备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白帝。刘禅继立。备死,亮辅刘禅,处境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225年,亮南征,亮军西平越嶲,马忠军东平牂柯,然后与中路李恢所部共指益州郡。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亮败获,并按马谡“攻心为上”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使获归心,南中平定。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并允许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汉国军资。西南夷人地区的闭塞状态,从此有所改变。南中战争结束,汉吴结盟也取得圆满成果。亮227年率军进驻汉中,同魏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亮在益州疲惫情况下急于求战,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借以图存。228年,诸葛亮北伐开始。以后三年,亮又屡次北伐,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234年再次北伐,进军渭水南面的五丈原,病死军中,汉军撤回,北伐停顿。亮死后,蒋碗、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258年以后,宦官擅权,政治腐败。姜维北伐,劳而无功。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年冬灭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东吴

  黄巾起义时,孙坚随朱儁到中原镇压黄巾,后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东吴大帝·孙权(字仲谋)。董卓之乱时,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坚死,子策统领部众,约于194年开始向江东发展。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刘繇,逼降王朗。196年献帝迁许以后,策拒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199年,策击破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并取得豫章郡地。200年策死,策弟孙权统众雄霸江东。208年权由吴徙治京城。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210年招附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211年权徙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219年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夷陵之战胜利,限制了汉出峡发展的可能。229年,孙权称大吴皇帝,迁都建业,建立孙吴。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234年诸葛格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权主要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之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 诸葛亮死,魏汉战争停止,魏加强淮南对吴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魏吴相持有年。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230年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扶南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像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权死后吴日趋衰弱,而魏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政权暂得延续。269年,羊祜命王浚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279冬,晋灭吴之战开始,280三月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