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侯班超的轶文趣事
定远侯班超曾经通过茶叶救活了蒙古牧民,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定远侯班超的轶文趣事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定远侯班超的轶文趣事:
传说,西汉张骞开通西域后,东西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一次,班超的商队西出帝都洛阳半月后的一天中午,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岭之中,突遇一场暴雨,使得所载茶叶都淋得透湿。雨过天晴,丝绸布匹被风一吹就干了,可茶叶要晒干没两三天是不行的,茶商怕耽误了赶路的日期,只吹干了茶叶表面的水分,重新包装打点就跟着队伍前进了。
进入河西走廊,车队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行走,气温很高,烈日炎炎,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酒泉地带。一天黄昏,车队准备在驿站休息,护队的校尉发现附近的戈壁滩上有一群人在围观什么,立即催马向前看个究竟,只见两个蒙古族牧民捂着肚子在地上滚来滚去,疼得喊爹叫娘,额头上汗珠如雨,听围观者介绍,这是草原戈壁上的不治之症,因为牧民们终年吃的都是牛羊肉和奶类食品,脂肪多,食后不易消化,造成肚子鼓鼓胀胀,每年都有不少牧民死于此症。
班超听到军校的报告,立即传令把患病的牧民抬回驿站诊治,经过检查,医生诊断为消化不良症,由于离开洛阳的时间太长,治肚子疼的药物已经用完,医生思来想去,就想到了茶叶,因为茶叶有清神醒脑、促进消化之功能,可以试试看。班超首肯之后,医生奉命去取茶叶,可打开篓子一看,只见茶叶上密密麻麻长出了许多黄色的小斑点,他犹豫了,这长黄霉的茶叶能吃吗?没办法了,救人要紧。于是,他抓了两把发霉的茶叶放到锅里熬了一阵,给患病的牧民每人灌了一大碗。过了片刻,患者各放了几个响屁,觉得舒服多了,再喝上两碗,肚子里几个胀鼓鼓的硬块渐渐消失了。两人站起来,向班超与医生磕头致谢,并问是什么灵丹妙药使他们起死回生。班超答曰:此乃楚地运来的茶叶。
两位牧民立即跳上马,连夜把汉族商人用茶叶救他们性命的事向部落首领作了汇报。第二天一大早,班超的队伍还未启程,部落首领就带了厚礼前来酬谢,并用重金买下了这批茶叶。楚地茶叶能治病的消息从此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
定远侯班超简介: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永元十二年(100年),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同年九月,班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班超成名经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原文: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班超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班超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班氏三父子:
班彪、班固、班超是班氏三父子,他们建功立业,青史载殊勋,炎黄子孙铭记于心。
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东汉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为其子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班彪写赋、论、书、记、奏,也颇有成就,功名传千秋。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初继续完成其父所著《史记后传》,后私撰汉史,汉明帝阅其稿,赞许有加,授予典校秘书。奉诏完成其父所著,历20余年,修成《汉书》。《汉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无论在史学上还是文学上都有很高的价值。班固善作赋,其《两都赋》,文辞渊雅,脍炙人口,古今传诵。
班超,字仲升,班固之弟,东汉名将。班超从小不喜好文墨,尝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乎?”东汉明章两帝时,班超出使西域,屡立战功,封定远侯,青史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