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殴打皇帝的历史
权臣高澄竟殴打皇帝,不想被厨奴刺死,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高澄殴打皇帝的历史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高澄殴打皇帝的历史:
在中国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执掌天下,统御万民。正因为如此,无数人觊觎着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从而引发种种变革,导致皇权旁落。中国历史上的傀儡皇帝并不少见,他们往往受制于太后、外戚、宦官,还有权臣。傀儡皇帝是悲惨的,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是摆设,在生活中也受到限制。
清末时受制于慈禧太后的光绪帝就曾愤愤的说道:“朕还不如汉献帝”。其实与历史上其他傀儡皇帝相比,小编甜心即可认为光绪帝的境遇还是颇好的,至少他没有挨揍。历史上有一位君主就曾被权臣殴打,打人的权臣叫高澄,挨揍的皇帝叫元善见,打手叫崔季舒。下面就介绍下这个历史片段。
高澄,字子惠,521年出生,东魏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的长子,母亲为娄昭君。高澄自幼敏悟过人,深得高欢喜爱。高澄12岁时,已经长得“神情俊爽,便若成人”,于当年迎娶了元善见的姐姐冯翊长公主元仲华,并开始参议军国要务。547年高欢死后,高澄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摄理东魏的军国政务,成为东魏新的权臣。
元善见出生于524年,是著名改革家、北魏孝文帝的曾孙,父亲是清河王元亶,元善见原本的身份只是清河王世子。534年高欢击败尔朱家族后,以晋阳为根据地,遥控北魏朝政,这引起了北魏孝武帝元修的不满。同年5月,元修准备联合其他地方势力集团讨伐高欢,这种行为极大的激怒了高欢。6月高欢以清君侧为名,调集数路大军南下,兵锋直指洛阳。北魏军一触即溃,孝武帝逃出洛阳,西奔长安,投靠割据关中的宇文泰。
10月高欢决定拥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是为东魏;而宇文泰杀死元修,后拥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元善见只是傀儡,大权完全掌握在高换手中。元善见非常聪明,主动提出迎娶了高欢的次女、高澄的同母妹高氏为皇后,经过一年多的纠缠,总算是得偿所愿。高澄与元善见的关系可以说是亲上加亲了。
元善见虽说是傀儡,但长得“美容仪”,善作诗文,而且武艺高强,“力能挟石狮子以逾墙”,精通骑射,射无不中,史书上说他“从容沉雅,有孝文风”。而高欢对元善见也还算客气,但他死后,高澄把持着朝政,对元善见“甚忌焉”,派自己的心腹崔季舒监视元善见,“小大皆令季舒知”。
549年高澄派兵将侯景的叛乱平定,孝静帝被迫封高澄为“相国,封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高澄声望日隆,有了篡位之心。身为姐夫的高澄对妹夫元善见的态度也更加粗暴。一次元善见、高澄君臣在邺城东郊打猎,精于骑射的元善见“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高声呼喊,“天子莫走马,大怒”。
不久后的一次宴会上,高澄的欺君行为也达到极致。当时高澄举杯向元善见劝酒,言道:“臣澄劝陛下。”元善见不悦的说道:“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活!”高澄大怒,道:“朕,朕,狗脚朕!”又让崔季舒殴打元善见三拳,随后奋衣而出。
马骑快了,就要受到警告;敬酒不吃,就要挨骂遭打。元善见不堪其辱,吟诵着谢灵运的诗”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志义动君子。”元善见的侍从荀济,听出了孝静帝的心声,于是与元瑾、刘思逸等人密谋,想挖地道,带着皇帝逃出深宫。不料计划暴露,高澄带兵入宫,质问元善见:“陛下何意反耶?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耶?”并示意左右诛杀后宫嫔妃。
元善见义正词严的说:“王自欲反,何关于我?我尚不惜身,何况妃嫔!” 高澄竟被元善见驳斥得哑口无言,连忙磕头,大哭有罪,并连夜摆酒谢罪。但三天后高澄把元善见囚禁在含章堂,“大器、瑾等皆见烹于市”。就在高澄步步紧逼,元善见日夜不安之际,高澄却先死了。
549年8月高澄在东柏堂与亲信大臣商议废除元善见,自立为帝之事。厨奴兰京入内送食,退出后,高澄对左右言道:“昨夜梦此奴斫我,宜杀却。”不料被兰京听到。兰京原本是梁朝大将之子,后被俘发作奴隶。闻听此言,他决定联合几个同伙先下手为强,他托言送食物,“置刀于盘”,再次进入堂中。
高澄见状大怒:”我未索食,尔何据来!”兰京大喝一声:“来将杀汝!”挥刀向前,平常嚣张跋扈的高澄也慌了手脚,从床上跃下时崴伤了脚,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兰京的同党随即赶来,杀死几名侍卫后。众人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兰京及其同党虽然很快被闻迅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早已身亡,年仅29岁。
高澄死后,他的二弟高洋掌握大权,元善见仍是傀儡。550年高洋派人逼迫元善见退位,元善见反倒非常平静,言道:”此事推挹已久,谨当逊避。”退位诏书用印后,人们劝他离开皇宫,元善见要求与后宫诀别,得到了允许。嫔李氏诵曹植的诗云:”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众人不禁欷歔掩涕。
此时一辆车马已经在东上阁等候,侍卫长赵德先先上了车,准备扶持元善见上车,元善见非常生气,言道:“朕畏天顺人,授位相国,何物奴,敢逼人!”但赵德不为所动。车驾抵达云龙门时,王公百官拜辞,元善见言道:”今日不减常道乡公、汉献帝。”百官悲怆,洒泪相送。
高洋即位后,元善见被封为中山王,封他的妻子为太原长公主,对孝静帝还算优待。元善见夫妻恩爱,妻子高氏经常为他品尝食物,但终归还是没有逃脱高洋的毒手。552年高洋设宴款待元善见,在杯中下了毒,最终元善见中毒而死,时年29岁。元善见死后被安葬于邺西漳北,之后遭到盗掘,陵寝坍塌,压死六十多人。
元善见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也被诛杀;而高澄的后人也在北齐皇室斗争中,凋零殆尽,其中包括最为知名的兰陵王高长恭;打手崔季舒于573年被北齐后主高纬以谋反罪杀死。
高澄简介:
高澄(521年―549年),字子惠,小字阿惠。高欢长子,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生于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东魏权臣。
为高欢正妻娄昭君所生,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十五岁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在高欢去世后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高澄对高氏地位的巩固,东魏、北齐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高欢死后,高澄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开始为北齐建立做准备,受魏禅前夕为膳奴刺杀。年仅29岁。
北齐时追谥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
史书记载:
世宗文襄皇帝讳澄,字子惠,神武长子也。母曰娄太后。生而岐嶷,神武异之。魏中兴元年,立为勃海王世子。就杜询讲学,敏悟过人,询甚叹服。二年,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尚孝静帝妹冯翊长公主。时年十二,神情俊爽,便若成人。神武试问以时事得失,辨析无不中理。自是军国筹策皆预之。
天平元年,加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三年,入辅朝政,加领军左右、京畿大都督。时人虽闻器识,犹以少年期之。而机略严明,事无疑滞,于是朝野振肃。
元象元年,摄吏部尚书。魏自崔亮以后,选人常以年劳为制。文襄乃厘改前式,铨擢唯在得人。又沙汰尚书郎,妙选人地以充之。至于才名之士,咸被荐擢。假有未居显位者,皆致之门下,以为宾客。每山园游宴,必见招携;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
兴和二年,加大,领中书监,仍摄吏部尚书。自正光已后,天下多事。在任群官,廉洁者寡。文襄乃奏吏部郎崔暹为御史,纠劾权豪,无所纵舍。于是风俗更始,私枉路绝。乃榜于街衢,具论经国政术,仍开直言之路。有论事上书苦言切至者,皆优容之。
武定四年十一月,神武西讨,不豫,班师。文襄驰赴军所,侍卫还晋阳。
五年正月丙午,神武崩,秘不发丧。辛亥,司徒侯景据河南反,颍州刺史司马世云以城应之。景诱执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暴显等。遣司空韩轨率众讨之。四月壬申,文襄朝于邺。六月己巳,韩轨等自颍州班师。丁丑,文襄还晋阳,乃发丧,告喻文武,陈神武遗志。七月戊戌,魏帝诏以文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文襄启辞位,愿停王爵。壬寅,魏帝诏太原公洋摄理军国,遣中使敦喻。八月戊辰,文襄启申神武遗令,请减国邑,分封将督各有差。辛未,朝于邺,固辞丞相。魏帝诏曰:“既朝野攸凭,安危所系,不得令遂本怀,须有权夺。可复前大,余如故。”
壬辰,尚书祠部郎中元瑾、梁降人苟济、长秋卿刘思逸及淮南王宣洪、华山王大器、济北王徽等谋害文襄,事发伏诛。九月己亥,文襄请旧勋灼然未蒙齿录者,悉求旌赏。朝士名行有闻,或以年耆疾满告谢者,准其本秩。授以州郡,不得莅事,听荫子孙。自天平元年以来,遇事亡官者,听复本资。豪贵之家,不得占护山泽。其第宇车服婚姻送葬奢僣无限者,并令禁断。从太昌元年以来,将帅有殊功异效者,其子弟年十岁以上,请听依第出身。其兵士从征,身殒阵场者,蠲其家租课。若有藏器避世者,以礼招致,随才擢叙。罢营构之官。在朝百司,怠惰不勤,有所旷废者,免所居官。若清干克济,皎然可知者,即宜超叙,不拘常式。
辛丑,文襄还晋阳。
武定六年正月己未,文襄朝于邺。二月己卯,梁遣使慰文襄,并请通和。文襄许其和而不答书。侯景之叛也,南兖州刺史石长宣颇相影响,诸州刺史、守、令、佐史多被诖误。景破后,悉被禽获,尚书咸处极刑,文襄并请减降。于是斩长宣,其余并从宽宥。
三月戊申,文襄请朝臣及牧、守、令、长各举贤良及骁武胆略堪守边城者,务在得才,不拘职素。其称事六品、散官五品以上,朝廷所悉,不在举限。其称事七品、散官六品以下,并及州、郡、县杂白身,不限在官、解职,并任举之,随才进擢。辛亥,文襄南临黎阳,济于武牢。自洛阳,从太行而反晋阳。于路遗书朝士,以相戒厉。于是朝野承风,莫不震肃。六月,文襄巡北边城戍,振赐各有差。七月乙卯,文襄朝于邺。八月庚寅,还晋阳。使大行台慕容绍宗与太尉高岳、大都督刘丰讨王思政于颍川。先是,文襄遣行台尚书辛术率诸将略江淮之北。至是,凡所获二十三州。
七年四月甲辰,魏帝进文襄位相国,封齐王,绿綟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食冀州之勃海、长乐、安德、武邑、瀛州之河间五郡,邑十五万户,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大行台并如故。丁未,文襄入朝。固让,魏帝不许。五月戊寅,文襄帅师自邺赴颍川。六月丙申克颍川,禽西魏大王思政,以忠于所事,释而待之。七月,文襄朝于邺,请魏帝立皇太子,复辞爵位殊礼,未报。八月辛卯,遇盗而崩。
初,梁将兰钦子京见虏,文襄以配厨。钦求赎之,不许。京再诉,文襄使监厨苍头薛丰洛杖之,曰:“更诉,当杀汝。”京与其党六人谋作乱。时文襄将受魏禅,与陈元康、崔季舒屏左右谋于北城东柏堂。太史启言宰辅星甚微,变不一月。时京将进食,文襄却之,谓人曰:“昨夜梦此奴斫我。”又曰:“急杀却。”京闻之,置刀于盘下,冒言进食。文襄见之,怒曰:“我未索食,何遽来?”京挥刀曰:“将杀汝!”文襄自投,伤足,入床下。贼党至,去床,因见弑,时年二十九。秘不发丧。
明年正月辛酉,魏帝举哀于太极东堂。诏赠物八万段,凶事依汉大霍光、东平王苍故事。赠假黄钺、使持节、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齐王玺绂,巉辌车、黄屋左纛、后部羽葆鼓吹、轻车介士,备九锡礼,谥曰文襄王。二月甲申,葬于义平陵之北。天保初,追尊曰文襄皇帝,庙号世宗,陵曰峻成。
文襄美姿容,善言笑,谈谑之际,从容弘雅。性聪警,多筹策,当朝作相,听断如流。爱士好贤,待之以礼,有神武之风焉。然少壮气猛,严峻刑法。高慎西叛,侯景南翻,非直本怀狼戾,兼亦有惧威略。情欲奢淫,动乖制度。尝于宫西造宅,墙院高广,听事宏壮,亚太极殿。神武入朝,责之,乃止。
论曰:昔魏氏失驭,中原荡析。齐神武爰从晋部,大号冀方。屡战而翦凶徒,一麾以清京洛。尊主匡国,功济天下。既而魏武帝规避权逼,历数既尽,适所以速关、河之分焉。文襄嗣膺霸道,威略昭著。内除奸逆,外拓淮夷,摈斥贪残,存情人物。而志在峻法,急于御下,于前王之德,有所未同。盖天意人心,好生恶杀,虽吉凶报应,未皆影响。总而论之,积善多庆。然文襄之祸生所忽,盖有由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