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官服等级制度
5000年的服饰花色繁多,变化万千,数不胜数,应从哪里说起呢?我们就从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成为贯穿数千年来礼仪制度主要成分的帝王官员礼服谈起。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元朝的官服等级制度。
元朝官服有级别。据《元史·百官志》及《元史·舆服志》记载,元代的品服规制是:一至五品官着紫袍,六至七品官着绯袍,八至九品官着绿袍。元朝政府规定承袭前代的,如冕服、公服、仪卫服色、器皿、帐幕车舆、鞍辔等等,都有严格的等第,下不僭上。同时规定:“蒙古人不在禁限,及见当怯薛诸色人等亦不在禁限”等。在宫廷之内,由于各个侍者、卫士以及一般小吏的工种不同,所以其衣冠服饰也有所不同。
赐服制
“元朝的赐服制源自元世祖忽必烈皇帝。忽必烈每年到元上都,在其西城西内都要举行隆重的赐服仪式,即质孙宴。所谓‘质孙’,含有华丽之意。皇帝要亲自举行国宴,百官应讲究服饰,要穿上华丽的衣服赴宴,因此而得名。质孙宴,其实质就是一个皇帝的赐服仪式。”
《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中记载,忽必烈生于阳历9月即阴历八月二十八日,是日在元上都大行庆贺。蒙古每年之大节庆,除年终举行之节庆外,全年节庆之重大无有过之者也。世祖于其庆寿之日,衣其最美之金锦袍。同日,至少有男爵骑尉12000人,穿同色之衣,与皇帝同。所同者盖为颜色,非言其所衣之金锦与皇帝衣价相等也。各人并系一金带,此种衣服皆出皇帝所赐,上缀珍珠宝石甚多,价值确有万数。此衣不止一袭,盖皇帝以上述之衣颁给其12000男爵骑尉,每年有13次。每次皇上与彼等服同色之衣,每次各易其色,足见其事之盛,世界之君主殆无有能及者也。元朝的官服首先讲究颜色,所谓“一色服”,指的是一次赴宴穿一种颜色的服装,皇帝和百官有13种颜色的服饰。
搬用汉人舆服礼乐
元英宗时制定的官服制度直接大量搬用了汉人的舆服礼乐;另一方面,在种族等级制度高昂的头颅之下,质孙服、姑姑冠顺理成章地凌驾于交领右衽、峨冠大袖之上。
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 种,夏服有 15 种。而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姑姑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延伸阅读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如一般百姓服饰则仍是披发椎髻,夏戴笠,冬服帽。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名目,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一般男子服饰,以袍衫为主,形制多样,儒生文士则以襕衫、直裰为常衣。妇女服饰主要有袍衫、袄、霞披、褙子、比甲、裙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