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玉器是怎样的
元朝(127~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强大帝国。元代政治强盛,经济发达,手玉业有玉器、瓷器、铜镜、漆器等。玉器表现出蒙古族的一些文化特点那么元代玉器是怎样的?
(一)元代玉器的种类
装饰品有带钩、带扣、飞天、鱼形佩、羊形佩、熊虎纹饰、螭纹饰、花朵形饰、等、项链、双童坠、春水玉、秋山玉等;礼仪器有玉带板、玉册;观赏螭设器有玉海、鱼、瓶、壶、杯、洗、炉顶(器钮)、雁、兽等。
(二)元代玉器的造型
装饰品多以动物型与花卉型为主题。圆雕为主,片形为次。其他器多属圆雕,有圆形、椭圆形及随形。纹饰造型有龙纹、虎纹、鹿纹、螭纹、凤纹、鱼纹、花朵纹、凌霄花纹、鸟纹、人物纹、雁纹、天鹅海东青纹等。
(三)元代玉器的工艺
材质以青玉、白玉为主,还有渎山玉(珉玉)、水晶、玛瑙。雕刻方法包括浅浮雕、钱雕和圆雕,并均与阴线纹结合。带钩、带扣上加接雕纹饰,是新创的造型与工艺方法。按雕器物的造型与技法,和宋、辽、金玉器一脉相承。按雕玉带板带作双层镂空形式。圆雕器物以滨山大玉海为代理,工艺精湛。
元代玉器在来辽金三朝琢玉工艺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不论宫廷还是民间;以“碾玉”行为手玉业的重要部门,反映了蒙古族统治集团,秉承汉族文化系统,崇玉观念及用玉制度依旧。元朝文化的总体特征是,传统胜于创新;继承胜于发展。玉器即表现了这种风貌。渎山大玉梅的独特创意及成就代表当时琢玉的最高水平。玉器风格,造型简概朴略,刀法粗扩劲逸。这些特点,为明代玉器中的粗壮放达型艺术格调作了准备。
延伸阅读
元代是蒙古贵族依靠铁骑和极端的民族压迫为统治手段而建立起来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这一时期,城市商业及手玉业(主要是官办手玉业)得到了畸形发展,陆路和海道交通顺畅,对外贸易发达。由于民族歧视和仕途阻塞,知识阶层多沦落潦倒,有机会接触底层社会,了解民间疾苦,从全文艺创作,所以,元代文学艺术有了特殊发展,比较著名的有元曲和文人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玉器工艺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变化。
蒙古族发祥于漠北,受地理环境制约,比较喜欢玛瑙、碧甸子(松石)。成言思汗及其所部攻入欧洲,占领中、西亚,掠夺了大量宝石,并对其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是,蒙古骑兵八主中原,若想巩固其统治则必须接受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当政者也不得不注意玉器的澳琢与使用。如忽必烈在灭宋之前14年,即至元二年(1265年),当“渎山大玉海”竣玉之后,“敕置广寒宫”。这件不平凡的大玉完引起了蒙古统治者关注,说明蒙古族接受了汉族的玉石观将玉器摆在重要的地位上。元统一全国后,在礼制上近取金、宋,远法汉、唐。在冠服、车舆等制度上广泛地应用玉器,比宋、金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天子见服用玉甚多,玉格以玉饰之,镇圭、国实也用玉琢制。据参与拆毁元故宫的明玉部郎中荒沟《故宫遗录》所祀:元急宗安雁帖睦尔逃离皇宫后仍留下延春堂的玉台床,玉德殿贴白玉龙云花六路供及殿中的白玉金花山字屏台及上置的玉床等等五件。总之,皇帝从头到脚的装饰及其出行坐卧之器具无不用玉制做或以玉饰之。但是,百官公服用玉则受到极大限制。如偏带只有正、从一品用玉,或花或素并八镑、器叫一品至三品许用金玉;按辔,一品许用金玉。至于减人,帽笠不准饰用金玉。违反用玉制度者要受到处罚。
蒙古当仪者为了满足皇帝、后妃、皇手以及玉公、贵族、命妇等人用玉,设置“渚路金五人匠总翎府玉局提举司”(至元十五年,1278年立)、“上都大都路貂鼠软皮等局提领所玛猫玉局”(至元十六年立)、杭州路金玉总管府”(至元米七年立〕等三个管理确到手玉业的政府机构以及多处官办玉作坊。元官办衹器作坊始终以大都为主,早期可能在和林,接着又创于杭州。玉产地有和田与匪力沙。确玉破产于大封路设大同路采砂所。碾玉砂亦称”唐玉县水砂,运往大都,以供玉玉磨会之用。元代控制玉、砂产地,掌握了大批玉玉,制造了大量的玉器。所以,元代创办玉工艺不仅在规模上相当可观,而且还得到了制应的发展。
元代官办玉器作坊利用和田、匪为沙所出玉材碾玉或以旧改新。蒙古族人喜戴大沿帽,以玉或作顶饰。明人沈德符对这种玉帽顶有所上述“元时除朝会后,玉公贵人俱戴大帽,视其顶之花烊为等人尝见有九龙而一龙正面者则元主所自御也。当时俱西域国手所至贵者值数千金”。这种玉帽顶传世甚多但尚未见九龙者。而西域国手玉匠来到大都确玉九龙帽顶一事说明在官办玉作中,至少有汉族和西珪少数民族的玉玉在为皇家确玉。苏、宁、机及和田等地方玉作也仍然在维持生产或有所发展。
元代社会各阶层收藏玉器的情况,因不见文献祀载,故详情不明。但从元书画家朱德润编辑《古玉图》玉器图录传世,可以想见元代民间收藏玉器之风还是相当盛行的。官祀、民间用玉情况,通过大同冯道真、安庆范文虎、吴县吕师孟、苏州张士珪父母等墓出土玉器可以知其只鳞片爪。故宫博物院和各省市博物馆也收藏一批传世元代玉器,有的艺术水平很高,而出土玉器中则鲜见高水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