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书法介绍
元初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文宗天历初建奎章阁,专掌秘玩古物。元文宗常幸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是这时期书法的代表。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下面是小编带给大家的元代书法介绍。
元初书法主要特点
从整体上看元代书法,主要呈现出以下的几个鲜明特点:
第一,主张复古,以元初的赵子昂为首的书法家认为宋代的书法已经走到末路,唯一的成就就是因为政治的开放,使书法家能够随心而写、随心而发,为明代草书名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元朝统治者用武力征服了汉族,而汉族却在文化上征服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书法家,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辽代的 耶律楚材,蒙古的文宗、顺帝,还有 康里巎巎。元朝政府还专门设置了奎章阁等文化机构,所有的这些都促进了书法的发展。
第三,书体复兴以及与“诗、书、画”的结合。元代书法家注重复古的同时也使各种书体全面复兴。自从魏晋就少有人使用的章草再次兴盛,元朝出现了大批的章草高手,而隶书和篆书也出现了一定的书家。由 赵子昂开始的诗、书、画的结合,是艺术品的形制上的突破。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 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 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 文敏。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 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 赵构)书,中年学“ 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 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 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 文嘉所说:“ 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其代表作品有
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 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 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
汲黯传
赵孟頫作。小楷。他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 冯源深评云: “此书 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 得来。” 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引自《书林藻鉴》),用笔不下于 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
洛神赋
赵孟頫作。行书。纸本。是赵氏四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运笔和间架出自王 羲之,书风清新 妙丽,兼得《兰亭》、《圣教》两序的法度。元人 倪瓒称此 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朝第一书人。原作现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福神观记
赵孟頫作。楷书。纸本,乌丝方格。全称《杭州福神观记》。是 赵孟頫在元 延祐七年(公元一三二零年),六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 畅圆润,与《胆巴碑》,《仇公墓碑铭》相类。是赵书的代表作之一。
兰亭帖十三跋
赵孟頫作。行书。纸本。
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秋, 赵孟頫由湖州乘船去北京,时至 吴兴 南浔镇, 独孤和尚送给他一卷五字已损本的《定武兰亭》拓本,喜之不尽,途次舟中 不断展阅此卷,多有书学心得体会,皆跋记于卷尾,计十三段,并自临《兰 亭》一过。这就是所谓的《兰亭十三跋》。后此件遭火毁,但有烧残本传世, 已流入日本。
赵孟頫此件是以自家笔法临《兰亭》,临得形神毕肖,生动自然,如见《定 武》本的原迹,堪称赵书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