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元朝 >

元明两朝之间的较量

时间: 耀聪2 元朝

  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也是首个征服全中国外来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市)。下面一起看下元明两朝之间的较量。

  洪武元年(1368年),中原义军四起,并且在与元军的交战中接连获胜。而元朝各地将领拥兵自重,内讧不断,元朝廷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历史的天平开始向义军中势力最大的朱元璋倾斜——

  尽管如此,元军还有相当势力,不过分散在全国各地各自为政,不能相互呼应。在这样的状况下,朱元璋麾下大将徐达提出:由临清(今属山东)直捣大都。朱元璋同意了,还亲自绘制《征进阵图》交给徐达。闰七月初一,徐达率军二十万自中滦(今河南封丘西南)渡黄河,沿御河(今卫河),经临清、长芦(今河北景县)、通州(今北京通县),向北挺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挡,直逼大都城下。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见大势已去,在清宁殿召集三宫后妃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准备逃回蒙古老家。七月二十八日半夜三鼓时分,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携太子、后妃出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由此,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八月初二日(1368年9月14日),徐达率军进发大都,至齐化门,令将士负土填壕,登城而入。徐达本人亲自登上齐化门楼,杀死元朝监国宗室淮王帖木儿不花和右丞相张康伯等人,并俘元王子六人,从根本上结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当年,忽必烈派伯颜率军二十万灭掉南宋。时间仅过百年,朱元璋派徐达将蒙古逐回大漠,也是率军二十万。不知是不是历史的巧合?

  众所周知,蒙古的武功一度震惊世界,改变了整个亚洲甚至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格局。然而,元朝统治中原却不过百年时间,堪称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奇事。元朝一共有十一个皇帝,第一个皇帝为元世祖忽必烈,在位三十四年。忽必烈之后,九个皇帝一共只经历了三十八年。这期间,政治阴谋和宫廷斗争层出不穷。最后一个元顺帝,却在位三十五年。

  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为元明宗长子。即位之初,元顺帝受制于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的家族势力,“深居宫中,每事无所专”。因为无所事事,元顺帝读了不少汉书,这使成为元朝皇帝中唯一一个对汉文化有所了解的皇帝。后来,元顺帝又被立他为帝的权相伯颜(很多蒙古人用这名字,此非灭宋之伯颜)挟制。甚至在元顺帝十五岁时,伯颜当面将他的皇后(另一被伯颜清算的权臣燕贴木儿之女)牵出处死。

  此时的元顺帝年纪虽幼,却颇有心计,表面不动声色,暗中却在等待时机,蓄势待发。七年后,元顺帝二十岁,利用伯颜的侄子脱脱发动政变,将伯颜及卜答失里流放,这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大权在握后,元顺帝以脱脱为相,力图革新朝政。复行科举,亲试进士,招修辽、金、宋三史,颁《至正修格》,印行至正交钞,治理黄河。然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始终以高压及歧视政策统治汉人,轻视儒生,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吏,多属无知粗暴贪残之辈。所以,元朝所面临的对中原的统治,始终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不稳定局面,并且逐步恶化,民变蜂起。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事。此时的元顺帝,内部掣肘于皇太子和皇后奇氏,外部各地方将领又拥兵自重,回天无力,局面终至土崩瓦解。 元顺帝北逃回蒙古高原老家后,残存在中原各地的元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整个中原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久,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即位,是为明太祖,国号大明。

  此时,元顺帝虽然被赶出了中原,却仍然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蒙古各汗国、部落享有宗主权。所以,元朝灭亡了,但蒙古帝国的势力和根基仍然存在。历史这一政权称为北元,终明一朝,北元始终对明朝的北部边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和威胁。

  元顺帝北走到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胜旗达里诺尔西南),心情十分不好。他是元朝皇帝中接触中原文化最深的一个,难免不产生“去国怀乡”的悲凉。虽然他一心想回到中原,但此时明军兵锋正健,他始终不能如愿。回到北方草原两年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因痢疾在应昌病逝。

  北元退出中原后,蒙古贵族追忆中原的繁华与富庶,仍然一心要重新入主中原,不断组织力量反攻。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蒙古采取了征讨和招抚并用的策略。其结果,双方都没有能够如愿以偿,从而形成了明朝与北元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元初期,蒙古贵族依靠的力量主要有三支:元河南王扩廓帖木儿(原名王保保,本为汉人,为母舅察罕帖木儿收养,元顺帝赐蒙古名,意思是抬举他做蒙古人)率领十余万军队,占据山西、甘肃方面。北元丞相纳哈出拥二十余万众据守辽东。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管辖之下的云南还有十余万军队,策应北元皇帝的军事行动。此外,北元与东面的高丽、西面的畏兀儿地区仍旧保持着政治经济的联系。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驻守在沈儿峪口(今甘肃定西县北)的扩廓帖木儿与明将徐达和常遇春率领的明军对峙交战,双方互有胜败。扩廓帖木儿手下有人暗中投降了徐达,约为内应。当夜,徐达派轻骑暗中偷袭。扩廓帖木儿正在帐中读书,忽然外面喊杀连天。他料知内外有变,急忙推案而起,连靴子都不及穿齐,光着一脚跑出帐外,跨上一匹马飞逃。仓促之间,手下只有十八骑跟随。扩廓帖木儿北渡黄河后,一直逃回到漠北哈拉和林。扩廓帖木儿原来所控制的陕西、甘肃一带,皆被明军占领。

  扩廓帖木儿的家属在这一战中都被明军俘虏,妻子妹妹被俘,包括他尚在襁褓中的最小的儿子。为了笼络北元势力,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些俘虏善加优待,还把扩廓帖木儿的妹妹嫁给了自己第二个儿子秦王朱樉为秦王妃。

  明太祖朱元璋又爱惜扩廓帖木儿是北元将帅中最出色的人才,特派李思齐做说客,前往哈拉和林劝说扩廓帖木儿投降。

  李思齐原是元朝关中大军统帅,与扩廓帖木儿并称二员大将,为元朝倚重。后来兵败凤翔,为徐达所困,不得已投降了明朝。但李思齐与扩廓帖木儿素有嫌隙,同在元朝为官时便有仇。李思齐与扩廓帖木儿的养父察罕帖木儿为同乡,二人关系甚好。后来中原群雄并起,反抗元朝。元顺帝派军南下平叛,扩廓帖木儿被封河南王,用檄文调动李思齐兵马。李思齐见扩廓帖木儿在檄文中的语气甚为无礼,大怒,不听调度。扩廓帖木儿也大怒。两方各调人马,自己跟自己打了起来。元顺帝居中调和都没有效果。双方打了整整一年,大小几百战,不分胜负。元顺帝借扩廓帖木儿部下倒戈之际,解除了扩廓帖木儿的统帅权。尽管如此,元顺帝还是疑忌扩廓帖木儿,派皇太子总制天下兵马,并利用李思齐防备扩廓帖木儿。后来,扩廓帖木儿被明徐达围困在宁夏,曾经向当时驻防陕西的李思齐求救,恳请他助一臂之力,李思齐却拒不发兵。结果一战中扩廓帖木儿损兵折将,家属尽被明军俘虏。

  李思齐明知明太祖朱元璋此时派他前往和林谕降,隐有借刀杀人之意,却不敢违命,硬着头皮,出使漠北。见面时,扩廓帖木儿倒没有表现出要清算老账的样子,以礼相待李思齐。只是当李思齐说到招降时,扩廓帖木儿不答。李思齐知道此行必然无功,便赶紧辞别。扩廓帖木儿特地派骑士送李思齐到塞下。刚要分别,骑士突然说:“主帅有命,请留一物为别。”李思齐道:“我远来,无所赍送,怎么办?”骑士道:“珍玩财宝,我主帅并无所爱,只要你的一条手臂。”李思齐这才知道扩廓帖木儿一直没有忘记旧仇,取自己手臂之意是报复当初他不肯助一臂之力,但势不可免,只好挥剑砍下自己的左臂。回来后不久,李思齐便因伤重而死。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说:“如今天下一家,只有三事未了,挂在心头。一件少传国玉玺,一件王保保未擒,一件元太子无音讯。”

  元顺帝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逃到哈拉和林,与扩廓帖木儿会合。爱猷识理达腊随即在哈拉和林即皇帝位,称必力克图汗,年号宣光。他厉兵秣马,希望有朝一日重登中国皇位。然而,蒙古的军事力量已经衰败了,不再是从前战无不胜的铁骑,北元在与明朝的较量中节节败退,北元主力逐渐北移到哈拉和林一带。

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