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黄金的历史
金是世界上金属中最稀有、最珍贵的金属之一。黄金是人类发现和利用较早的金属,由于它稀少、特殊和珍贵,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之首,有“金属之王”的称号。下面给大家介绍英国黄金的历史。
公元前三千年以前,黄金在古国埃及第一次被人类所认知。从此以后就与人类的发展形影不离的交织在一起。黄金凭借其耀眼的光彩,成为人们用于装饰的首选材料。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逐渐离开自给自足的年代,迈向商品经济时代。在人类需要钱币来作为交易的媒介,以使买卖进行的更加简便的时候,黄金自然成为了最优的选择。公元前七百年前,小亚细亚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黄金与白银合金制成的钱币,被称为琥珀金。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公元前600年,在小亚细亚的利迪亚王国首先被铸造出来。随后,在公元前约50年,西欧的罗马帝国就发行了一种Anreus的金币,在金币上还刻有凯撒大地的肖像。当罗马帝国国势日渐衰落的时候,也就是在公元400年间,当罗马人放弃英伦三岛大不列颠的统治时,他们也顺手把岛上的金币统统掠走,结果导致人民各个货币不足,商品价格大跌造成经济混乱。
公元1066年,诺曼底民族征服了英伦三岛,他们除了政治上拥有政权以外,还对英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例如创造了英镑、先令、便士等货币单位制度,还建立了以金属为货币本位的制度。那时,一英镑就可以兑换一英镑的纯银。这银本位制度在1377年,才被复本位制度所取代。在复本位制度底下,货币的后盾除了白银以外,也同时采用黄金作为通货的本位。在复本位制度沿用了好几年之后,英国皇室又决定用金本位制度。1717年,英格兰银行正式定名盎司士的黄金价格是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实行了金本位制度以后,英国的物价指数均明显的维持着低幅度的波动,金本位制度稳定物价和经济的功能也得到了证明。
自从英国采用金本位之以来,美国和欧洲的国家也都争相仿效。美国在1792年,已采用复本为制度,规定19.3美元即可换取一盎司的黄金,但是这并没有引发任何的黄金热潮。直到1848年的某一天,一名叫约翰马歇而的年轻木匠,在今日的加洲境内建造锯木厂的时候,不经意的发现了金箔片,由而引发了西部淘金热。这也使曾经荒凉的西部,迅速的发展起来。
为什么要采用金本位制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易通常是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来完成的。具体一点来讲,就是假如我一袋小麦,你做了一把斧头,您和我都同意以我的小麦来交换你的斧头,这样交易就成功了。但是假如我需要你的斧头,而你需要的是一只鸡,即使我希望交换可以成功,可你却不愿意和我交换,这样交易就无法进行了。
人类逐渐的发现,假如利用一种媒介来取代实物的交易,就会解决交换的弊端。人们最开始选择了贝壳。随着交换的不断进行,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足值的,并且不被腐蚀、不会生锈和变质的物质来充当这几角色,黄金自然成为首选。
黄金是适合充当货币的物质,因为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的稳定,而且还能够与其他的金属进行化合,且化合后的产品的性质也比较的稳定。黄金由于起价值较高,产量稀少,铸造困难,而且成本很高,这些都使得黄金的价格十分的稳定,是充当货币这一角色的首选。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黄金的价值都得到了肯定。
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和民间对货币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但是黄金的年产量却远远追不上需求的增加,这也就大大的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假如不解决这一问题就会重新回到物物交换的年代。因此,在1816年,英国率先发行了纸币,并推向民间。纸币的出现可以舒缓因黄金不足而造成的货币短缺的状况,但是乱发和乱印纸币的问题却影响着大众对于纸币的信心。因此政府订下制度,银行发行的纸币,需要维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国家不能发行超过所拥有黄金总值的银纸。由于持有银纸便可以向政府库房兑换黄金,官方以黄金来保证纸币的流通和价值。这就是所谓的“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除了对国民的一种偿付保证以外,也是保证国际偿付的公正方法。假如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过多,但是民间的资产并没有这么多的话,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金本位制作为一个划时代的货币制度,对国际而言均具有约束力,以免任何国家滥发纸币,自食其果。
2 黄金的历史
早在1717年,爱锡纽顿爵士就以其个人的经济实力建立起黄金的兑换价,为金本位制奠定了基础。1816年,英国制订了黄金法,开始了金本位制的历史。在1870年以后,欧洲各大国也开始树立起来了自己的金本位制度,规定了国家货币兑换黄金的价格。19世纪末,欧洲与全球的许多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度,各国的货币都是从各国的黄金兑换汇率折算而成的。
金本位制的特点
一个地区的金本位制度,必须具有以下的六点特质,才能算是完备的,该国的货币才算是真正的全球通行的货币。
1. 只要将纸币带到国家的中央银行就可以兑换等值的黄金。
2. 黄金的重量和成色与各国货币单位的兑换比率是国家确认和订立的。
3. 黄金的价格有法律所规定,固定在一个既定的价格。
4. 黄金的进口和出口并不受到任何的限制,进出口完全自由开放。
5. 国家所发行铸造的金币和金条储备,虽然所铸是方形,但是可以自由的熔和作其他的用途。
6. 各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根据兑换黄金的比率,订出一个合理而公平的汇价。并在这一汇价的基础上可以与他国的货币进行。
如果各个国家的金本位制度都恪守上述的原则,国与国之间的收支就可以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因此,每一个国家的货币,均是等值的黄金作为后盾的。,若此国的贸易收支出现盈余,意味着大量的黄金从他国滚滚而来。这也会使得货币发行量大增,国家的黄金存量增加,尽而使社会上的各项消费和需求大为增加。需求的增加会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国家的出口;在出口的不利的情况下,国家为了使国际收支盈余的局面缓和,就会实行平衡赤字的状态,促使黄金外流。与此相反,如果国家的收支帐出现赤字,黄金外流使支援货币流用的黄金数量减少,货币发行量亦随之下降,带动物价的下降。此种情况又有利与国家贸易的出口,可令黄金回流到该国。
金本位制度的起起落落
正是因为每一个国家都要求有自己独立的金融政策,金本位制度自然就对各个国家财政金融部门构成了过大的约束。比如说,假如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货币的需求较大。可是黄金在这一国家的存量却相对的较少,不能够配合货币的需求。这就不得不通过滥发货币来进行弥补。这样必然会使得货币的“含金量”降低。
在1914年欧洲战争爆发期间,由于战乱的关系,许多人都抢购宝物防身,导致物价飞涨,但是货币的供应本身因为受黄金存量所左右,并未能作出配合。从而导致有一些国家放弃有金储存才印银纸的政策,大量的发行钞票以应当前的需要。这也使得金本位制度所发挥的功能完全的失效了。
欧洲战争过后,世界经济极其不景气。为了改善各个国家之间的收支平衡,除了将自己国家钞票的面值增加以达到货币贬值的目的以外,还实行对资金的管制。在加上一段时期以后的世界经济大恐慌,黄金兑换货币的政策,亦渐寿终正寝。不过,到了1941年,全球性的世界大战爆发时,金本位制度宣告完全崩溃。
1944年7月,世界各过主要国家为了整顿国际性的金融紊乱状况,各国在美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达成协议,重新制订黄金兑换制度,并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会。国际货币基金会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国会员国跨越国际收支的难关,并负责使各国的汇率保持稳定。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条款规定,各个成员国家的货币都必须以黄金作为基础,美圆可以以固定的汇率兑换成黄金,而其他的会员国可以以黄金或者美圆作为其货币的后盾。也就是说,除了黄金以外美圆也可以作为储备的一种。而美圆则把黄金兑换率定位官价每35美圆一盎司,也就是说只要拿着35美圆就可以到美国的中央银行兑换一盎司的黄金这就是黄金兑换制的基本内容。
虽然各国的汇价及其银纸的发行可以重新依据黄金或美圆,使世界金融秩序重新恢复。但是假如美国的经济一旦倒退,人们对美圆的信心产生动摇,各国自然就会把其货币储备的美圆部分纷纷兑换成黄金,那么就会把黄金的价格抬高,美国的黄金可换性就会受到严峻的考验。
3 黄金的历史
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美国经济在50年代出现了国际收支赤字,全世界都对美圆看淡,不断的将美圆转换成为黄金。美国国库内的黄金储备一夜扫光,造成了美国及全世界的黄金和货币危机。当时大家都看好黄金,投机性买盘将伦敦金的金价推高至40美圆一盎司。若金价持续的走高的话,美国为了切实的履行黄金的兑换制度,就不得不将美金贬值直到与黄金市价相同,变相令与黄金兑换制的货币同时贬值。此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等七国的中央银行连手组成一个“黄金总库”尽力维持和稳定黄金的价格在35美圆一盎司的标准,以支持美圆度过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风暴。这一方法虽然在采取之初产生了一点的成效,金价的升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英美两国仍然不能扭转国际赤字收支的颓势,因此出现了更大量的黄金买盘抢购热潮。七国的努力最终因1968年3月的抢购潮高峰期而宣告失败,七国央行最终向外界宣布成立“黄金双价制”。官方的国际贸易结算的黄金交易,依然以35美圆一盎司为交换标准,不过黄金在市场上的交换价格完全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虽然各国的中央银行的兑换价格仍然维持在35美圆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价格,但是私人的黄金却需要在自由市场上实行买卖,私人并不能以官价来兑换黄金,所以便产生了官价和市价两种黄金价格。
“黄金双价制”实行了几年间,因为美国国际收支情况持续向坏,外贸逆差不断扩大,各国越来越对美圆缺乏信心,纷纷要求美国以官价兑回黄金,使美国难以应付1917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新的经济政策,终止与外国央行继续兑换黄金,不过黄金的官价仍然是每盎司35美圆。至此,实行不足四年的“黄金兑换制度”宣布告吹,但黄金双价制仍然维持。
在1971年至1973年间,美圆多次贬值共约10%,令黄金官价升高到42美圆的水平。在1973年的1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黄金双价制,黄金的价格也就不再存在着官价,一切的金价均按市场自由供求决定其价格。没有了政府的干预,黄金的价格才得以真正的表现出来,得到了市场的完全认可。
到了80年代初期,美国的里根政府多次将美圆和黄金的关系拉拢,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是由于美国的美钞的发行速度远远的超过了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速度,因此也没有能够将金本位制得以恢复,这也正是金本位制的缺陷所在。自此,黄金在国际间的地位已不如昔日,在纸币盛行的年代里,已经没有当年在货币领域的光彩,它不再参与交易支付,仅仅是一种受供求关系影响的贵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