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世界事迹 > 英国历史 >

英国首相波特兰公爵

时间: 耀聪2 英国历史

  威廉·卡文迪许·本廷克第三代波特兰公爵,1738年至1762年曾称为蒂奇菲尔德侯爵,曾分别自1783年4月至12月及自1807年3月至1809年10月两度出任首相,但两次都没有掌握任何实权,仅属有名无实。那么,下面给大家介绍这位英国首相波特兰公爵。

  早年生涯

  波特兰公爵本名威廉·亨利·本廷克,1738年4月14日生于英国白金汉郡的布尔斯楚园。他有两名胞姐、两名胞妹及一名胞弟,而作为家中长子,他甫出生即从父亲袭取得礼节性封号,故早年又通称为蒂奇菲尔德侯爵。蒂奇菲尔德侯爵的家族相当显赫富有,父亲为第二代波特兰公爵,在全国各地拥有多处田产。至于他的母亲玛格丽特·哈利贵女是第二代牛津伯爵的女儿,在诺丁汉郡拥有一座规模宏大,名为威尔贝克大修道院的家族宅第。

  蒂奇菲尔德早年入读伦敦的西敏公学,后来升读牛津大学____堂学院,1757年2 月1日从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毕业后,蒂奇菲尔德侯爵与胞弟爱德华·本廷克勋爵游历欧洲大陆,期间曾到访过波兰、德国及意大利等地。

  投身政坛

  返回英国后不久,蒂奇菲尔德于1761年参与英国大选,在透过家族的影响力下,他成功于3 月28日夺得赫里福德郡威尔奥比利选区议席,他遂以蒂奇菲尔德侯爵的身份晋身下议院。不过,他在下院的时间相当短暂,处事低调,而且从未发言。不久到1762 年5月1日,他因为父亲逝世而继承家族的公爵爵位,成为第三代波特兰公爵,他于是放弃其下院议席,晋升为上议院议员。

  在上议院,波特兰公爵很快就成为了辉格党罗金汉侯爵派系的支持者,而且是罗金汉党人的其中一员;至于凭借其家族地位及财力,波特兰公爵亦受到党内重视。在1765年7月13日,罗金汉侯爵出任首相组阁,波特兰随即获委为宫务大臣,另外又获委任为枢密院顾问官。

  到1766年7月,罗金汉因失势下野,并由辉格党另一派系领袖威廉·皮特(后为查塔姆伯爵)接任首相,但波特兰与部份罗金汉党人继续在政府供职。不过,波特兰等罗金汉党人在皮特政府供职的日子并不长久,他们很快就不满皮特作风专断,再加上波特兰与内阁另一阁员格拉夫顿公爵结怨,最终促使波特兰与余下的罗金汉党人在1766年12月全体从内阁辞职,此后波特兰在上院渡过了长达近16年的在野生涯,先后与格拉夫顿政府与诺斯政府对立,但由于他欠缺演说才华,因此表现并不突出。

  退出政府后,波特兰公爵透过自己的家族影响力,继续为不少罗金汉党人取得下院议席,[10]但自己却陷入财政危机。在1767年8月,他与詹姆士·劳瑟爵士就多幅位于卡莱尔的土地业权问题展开法律诉讼,有关诉讼一直持续到1776年8月才告终结。虽然波特兰最后获判胜诉,可是他却因为要支付庞大的讼费而几近陷于破产。另一方面,他又在同年与生母波特兰公爵太夫人达成协议,答应每年向她提供 16,000英镑租金,以继续居住于由她拥有的布尔斯楚园,至于公爵太夫人自己则居于威尔贝克大修道院。为了支付大笔款项,波特兰公爵被迫出售大片位于坎布里亚郡的土地以作周转。

  出任首相

  在1782 年3月,时任首相诺斯勋爵领导的托利党政府终因为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大败而垮台,结束长达12年的执政。英王乔治三世当时除了求和以外,别无他途,他因此转而向主和的辉格党招手,寻求组阁可能性,结果罗金汉侯爵得以第二度出任首相。罗金汉上任后委任波特兰公爵为爱尔兰总督,至于波特兰岳丈的胞弟约翰·卡文迪许勋爵则获委任财政大臣。

  波特兰公爵在1782年4 月14日抵达爱尔兰都柏林正式上任,可是罗金汉侯爵却突然在同年7 月1日卒故,政府内部随即出现纷争。罗金汉死后,乔治三世委任亲皇室的内政大臣谢尔本伯爵接任首相,但外相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及财相约翰·卡文迪许勋爵却大表反对,并向乔治三世要求由波特兰公爵出任首相。他们的请求被拒绝后,两人双双在7月从内阁辞职,谢尔本却邀请托利党的小皮特加入内阁,接任财相,使辉格党进一步陷入严重分裂。到同年9 月15日,波特兰公爵跟随福克斯等人辞任爱尔兰总督,此后其他辉格党人物如埃德蒙·伯克及理查·布林斯里·谢里敦也纷纷从内阁辞职。

  到1783 年2月14日,福克斯与政敌及前首相诺斯勋爵出乎意料地合作,组成“诺斯-福克斯联盟”,并向外宣称联盟是建基于“深厚的善意及互信”,但他们的主要目的仅仅旨在务求推翻谢尔本政府。乔治三世曾极力维护谢尔本及阻止两人组阁,但在得到托利党及以福克斯为首的辉格党反对派支持下,他们在1783 年4月2日于下院取得足够优势,成功使谢尔本政府垮台。由于波特兰公爵在辞职后已成为辉格党罗金汉派系内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之一,因此这个诺斯-福克斯联盟亦授意由他出任首相,但事实上,波特兰公爵在政府中的地位可谓有名无实,虽然身为首相,但扮演的角色却是无关重要,而大权则落在分别出任外务大臣的福克斯,以及出任内政大臣的诺斯勋爵身上,政府施政主要由两人所全权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也是乔治三世自登位以来,首次没有参与其中的组阁行动。其中,内阁及首相人选完全由福克斯与诺斯勋爵等人内部协商而定,福克斯甚而宣称这次组阁是以“民主原则”进行,没有受皇室干预,而且“为宪法带来完全改变”。不过,乔治三世则责难联盟政府的组成是“王国有纪录以来最胆大妄为及不讲道德的举动”。

  这个背后由福克斯及诺斯控制的政府,支持度没多久就因为多项争议而急剧下滑,到同年12月19日更因为福克斯提出的《印度草案》遭上议院否决而被迫垮台。在得到19名上院贵族支持下,乔治三世遂选择以年仅24岁的小皮特出任首相,联盟政府至此寿命仅仅约八个月而告终。当波特兰公爵卸任首相时,乔治三世没有按惯例召见波特兰收回首相印鉴,而是派侍从到波特兰那里取回印鉴。由此可见,波特兰公爵虽然没有在政府发挥影响,但却仍然因为加入联盟任相而被乔治三世敌视。

  人物评价:

  他没有引人注目的能力,当然也没有演说的天才---“他具有完全保持沉默的出众才干,”这是一个政界人物的不寻常的本领。他没有驱使他的野心,而有一种更宝贵的东西使他历经非凡的政治生涯而安然无恙,这就是他的信念;在英国,诚实的公爵总是会得到地位的。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