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
安东尼·艾登(1897一1977),毕业于牛津大学,1923年被选为下院保守党议员,鼓吹和平主义,主张建立国联。1935年任外交大臣,因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于1938年辞职。那么,下面给大家介绍这位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
1955年4月,丘吉尔终于宣布退休,艾登遂接替安东尼·艾登出任英国首相。艾登凭借著俊朗的外表、魅力和安东尼·艾登在大战的政绩,使安东尼·艾登在国内成为受欢迎的人物。因此当安东尼·艾登一上任首相,便立即举行了1955年大选,并为保守党在下议院带来更大的多数优势。可是,艾登从未出任过有关本土事务的职位,故缺乏处理经济事务的经验。为此,艾登把这些事务一概交给安东尼·艾登的副手们,如拉博·巴特勒(Rab Butler)等,至于自己则专注在外交事务,并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结成紧密的同盟。而艾登的名言:“要永远以和平为大前提。(Peace comes first, always)”更使安东尼·艾登的受欢迎程度有增无减。
但是,这个英、美同盟在日后被证明是徒具虚名的。在1956年,艾登联合法国,企图阻止埃及总统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因为苏伊士运河自十九世纪以来,都是“苏伊士运河公司”(Suez Canal Company)的资产,而该公司则正正由英国和法国的股东所拥有。面对著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艾登根据安东尼·艾登在三十年代的外交经验,视纳赛尔为墨索里尼的翻版,认为两人皆如出一辙,都是急激的民族社会主义者,并会入侵其安东尼·艾登国家。然而其安东尼·艾登意见却认为,纳赛尔的举动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合情合理。
结果在1956年10月,经过了几个月的谈判和尝试斡旋后,最终劝阻纳赛尔失败。于是英国和法国,联同以色列出兵埃及,并占领了苏伊士运河地区。不过在出兵以后,艾森豪威尔立即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谴责这是殖民主义的死灰复燃。同时,这位美国总统是非殖民地化(Decolonization)的支持者,认为这样除了可使殖民地得到自由以外,又有利于美国的对外贸易,而且更有助和阿拉伯与非洲地区的领导人建立良好关系。至于艾登则忽略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政府的财政状况都要依赖美国,以致艾登最后不得不向美国的压力屈服,进行撤兵。是次事件称为“苏伊士运河危机”,标志著大英帝国和法国的正式衰落,脱离列强行列。
在苏伊士的彻底失败,使安东尼·艾登的声望受挫之余,健康亦因而恶化。但安东尼·艾登的财相麦美伦,尽管是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其中一位策划人,在此时却乘机巧妙地操纵艾登,使安东尼·艾登终于在1957年1月辞去了首相一职,并由自己接任。艾登辞职后,成功挽留了自己的声望,并于1961年被册封为亚芬伯爵。
延伸阅读:
艾登唯一存活的儿子,尼古拉艾·登(Nicholas Eden)(1930年─1985年),在1977年以前称为艾登子爵,也是一位政治家,曾在艾滋病早逝。
艾登的长子,西门艾·登(Simon Eden),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英国皇家空军在百慕大的一次行动中阵亡。艾登与西门的关系十分要好,故安东尼·艾登的死讯对艾登造成了很大打击。
有关艾登的文件和政府档案,现正存放于伯明翰大学,以作特别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