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世界事迹 > 英国历史 >

英国首相张伯伦简介

时间: 耀聪2 英国历史

  阿瑟·尼维尔·张伯伦,1869年3月18日出生于英国伯明翰市的巨富之家。1889年,张伯伦从伯明翰梅森学院毕业,先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后到西印度群岛的巴哈马岛上经营张伯伦父亲创办的剑麻种植园。那么,下面给大家介绍英国首相张伯伦简介。

  人物简介:阿瑟·尼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e Chamber lain,1869—1940),1869年3月18日出生于英国伯明翰市的巨富之家。1889年,张伯伦从伯明翰梅森学院毕业。1897年,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哈马岛上经营张伯伦父亲创办的剑麻种植园经营不善之后回到伯明翰。1911年,张伯伦依靠家族的势力,当选为伯明翰市议员。

  1915年,当选。1916年12月,张伯伦出任劳合·乔治战时联合政府中新设立的国民兵役局局长,7个月后因为没有实权而辞职。1918年底,张伯伦在家人支持下,以保守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下议院竞选,当选为议员。从此,张伯伦跻身于政界,先后出任博纳·劳政府和两届鲍德温政府的邮电总局局长、财政大臣和卫生大臣,成为英国政界的头面人物。

  绥靖政策

  英国统治集团内部,在如何对付德国战争威胁的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以丘吉尔为代表的对德强硬派认为,德国的目标是控制整个欧洲,英德矛盾不可调和,战争正在逼近,必须加强战备,联合法、美及其张伯伦有关国家,组成以英法两国为核心的“武装的国际联盟”,并调整与社会主义苏联的关系,共同对付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以张伯伦为首的对德绥靖派则认为,对德国采取强硬行动会引起“普遍的欧洲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只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灾难”而“不会赢得任何东西”,故而极力主张对德国的侵略扩张采取妥协、退让、姑息的绥靖政策。

  1937年5月28日,张伯伦出任首相。张伯伦自信“对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整个世界了如指掌”,一反前任首相不多过问外交事务的作风,统揽外交大权,不让整个内阁参与外交政策,独断专行,推行绥靖政策。在张伯伦主持下,英国政府逐步形成整套所谓“全面解决”欧洲问题的绥靖“总计划”。这套绥靖计划的战略目标是避战求和,稳定现状,确保英国的霸权地位;战略重点在欧洲;首要任务是谋求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改善关系,实行“友好合作”;战略设想是通过谈判和秘密交易,在不损害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用让出自己的部分利益,出卖中欧与东欧国家的利益和牺牲社会主义苏联,来满足德意法西斯夺取“生存空间”的扩张要求,并在此基础上与德意法西斯缔结广泛的协议,达成解决欧洲问题的“总谅解”,确保西欧无战争,维护既得利益,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

  为了推行既定的绥靖计划,张伯伦极力排斥打击强硬派。上台伊始,张伯伦就立即撤换驻德大使,将主张对希特勒的扩张行动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加强防务的费布斯撤职,换上鼓吹英德合作、被人责骂为“纳粹大臣”的汉德逊为驻德大使。1938年2月20日,又迫使强硬派领袖、外交大臣艾登辞职,任命有“绥靖船上的大副”之称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为外交大臣。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张伯伦也只是装模作样地“谴责”了几句。

  德国侵吞奥地利得逞,使希特勒的胃口越来越大。希特勒又把魔爪伸向捷克斯格伐克,提出让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沉湎于“拯救欧洲和平”的张伯伦早已决定把苏台德奉送给希特勒,从捷克危机一开始就不准备“为了捷克斯洛伐克而与德国打仗”。1938年4月底,张伯伦在英法会谈中要求法国政府不要履行法捷条约,并共同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向德国法西斯屈服。同时,拒绝苏联关于采取集体行动制止侵略的建议。英法会谈后,张伯伦对记者发表谈话:“为了和平的利益,英国赞同让苏台德区‘自治’。”张伯伦的所作所为使希特勒的侵略气焰更为嚣张。

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