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慈禧产子有多少人侍候

时间: 耀聪2 野史秘闻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那么慈禧产子有多少人侍候?

  其实对于慈禧,我们家族以前是不怎么提关于她的事情的。即便是我爷爷的那位表哥同治皇帝,我们家族也都是不怎么提的。但是后来随着很多事情成为历史,我爷爷才有时候说起一些他见到过的事情,而慈禧怀孕,爷爷也是通过他的奶奶知道的。爷爷说:“慈禧初入宫时,身份不过是皇帝侍妾里等级较低的贵人,即便被咸丰帝宠幸封为嫔后,距离等级最高的皇后还差着好几级,但是她的亲生儿子同治帝的出世给她带来了发迹的转机。据说咸丰五年(1856年)的端阳节刚过,正在垂钓的兰贵人忽然心里一热,胃就翻腾起来了,顿时呕吐不止。守在一旁的宫女赶忙递上香茶和丝帕。

  正往湖中撒鱼食的总管太监安德海也赶忙跑了过来,笑嘻嘻地问道:‘贵人这些日子怎么了,懒洋洋的,吃什么吐什么,而且时常的口吐兰气,怕是遇喜了吧。奴才应早早启奏万岁,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呀!’而此时的兰贵人则稳稳地放下鱼竿,用香丝帕优雅地擦了擦嘴,道:‘鬼奴才,你比我还明白,难道万岁爷不知道吗?’安德海毕恭毕敬地回话:‘您的奏折又没有交给奴才我,要是交给我,奴才乐不得的往上递呢!’‘哼,我看这份折子是压在皇后那里不发吧,好,你这就去禀告皇上,就说我遇喜已经两个月了。’‘喳!’安德海和宫女们扶着兰贵人上了软轿,缓缓地去了。”爷爷说:“就是这么一段谈话,成就了慈禧以后的宫里生涯。”

  据说第二天咸丰就传下谕旨:“升兰贵人为懿嫔,令其母带两名妇人进宫,由苍震门进,至储秀宫住宿,以便随时照看。”转眼到了腊月,懿嫔已怀孕六个月,行动不便,饮食起居都需要分外照应,咸丰已传旨由内务府照应。正月二十八日,内务府送来精奇和妈妈(精奇,满语是从小看护孩子的地位最高的仆役;妈妈是孩子从小的乳母,也是工资地位较高的仆役)共10名,照祥也派首领太监王成选送来灯火,以及妈妈20名供懿嫔差遣。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宫里又精选六名妈妈到储秀宫昼夜伺候,同时精选两名姥姥(收生婆),在上夜守喜,太医院另派两名御医在御药房下所轮留值班。第二天又传旨太医院,守喜御医加派四名,分两班,每班三名,昼夜轮值。内务府各司也忙得不亦乐乎,做春绸小袄27件,自纺丝小衫4件,一幅红春绸,控单一块,红兜肚4个,潞绸被18床,布褥10床……一切接生用具,各色人物,全都准备妥当。咸丰六年(1857年),自正月二十四日起,御医每天诊脉,并及时奏报。经过一番折腾,懿嫔于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开始坐卧不安,未时生了个男孩子,这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懿嫔生了龙子,咸丰大喜,立即传旨,照妃例赏赐白金300两,绸缎70匹,宣布:“懿嫔着封为懿妃。”没多久又升为懿贵妃。爷爷说:“由于为皇上生了一个儿子,所以慈禧的地位在宫里也越来越高,所谓母凭子贵,在这里非常适用。”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 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 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负面评价

  个人的人格方面,慈禧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的手法残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慈禧当政的结果亦受到不少负面评价,包括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 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 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慈禧虽然政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以上列举的数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但继续战争的结果虽然会击败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法国,或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尽的日本,使中华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闭。

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