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落雁的故事
“落雁”,是昭君出塞那段故事。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宁。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下面给大家介绍昭君落雁的故事。
西汉时期,王嫱(昭君)被匈奴单于娶走,在西行途中,有一排大雁从她上方飞过去南方过冬。领头的大雁飞着飞着,突然看见一个美女(王嫱),于是大吃一惊,看傻了,不知道挥动翅膀了,结果失去空气动力,从天上掉将下来。这就叫“落雁”。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擅弹琵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
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
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事无正史可考,但极有可能是杜撰。有诗云“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
《后汉书》之《南匈奴传》记载,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
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王昭君在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历史影响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大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主角介绍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另外,有多部以《王昭君》为名的电视电影作品。
盐津县落雁乡
落雁乡是1984年成立的新区,1988年撤区建乡,地处滇东北入川要道和古丝绸之路边缘,位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城北部,是全县腹地,距县城新区31千米,与兴隆、盐井、牛寨、普洱、艾田、滩头六乡(镇)山水相邻,距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130千米,距昭通市156千米,距四川筠连50千米,内昆铁路过境9.65千米,最高海拔1384米,最低海拔400米,乡政府所在地海拔980米,年均温度160C,年均降雨量1240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湿度80%以上,位于东经104011′18″,北纬2809′32″,有明显多雨、多雾、潮湿的特点,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养殖、林果、乡镇企业和劳务输出,铜矿和煤矿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山区生态农业乡。
落雁是历史文化
落雁曾系沼泽,大雁常在此栖息得名。明代前为部分彝族居住。明末清初,因避灾荒兵乱,湘、粤、川、黔等地人民先后流徙于此定居。清宣统三年为大关厅及第、沐荣两乡。民国6年盐津建县属盐津,21年施行区自治区为第二区,30年废区扩大乡、镇为保隆乡,后又名及第乡。1950年7月人民政权建立为盐津县第三区办事处。1953年2月为第六区。1955年4月撤销以落雁为驻地的第六区,将所辖落雁、龙塘、天星3个乡划归第四区;柏树乡划归第一区;万和、保隆2乡划归以牛寨为驻地新建第六区。1982年3月,从普洱公社划出落雁、龙塘、天星3个大队设立县直落雁区工委筹备领导组。1984年春,农村政社分设时,从兴隆划出共和,牛寨划出保隆,以原落雁3个大队为基础,新设落雁区,辖5个乡。1988年春改区设乡、镇时,改称落雁乡。
境内有李、蓝义军古战场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烈士墓和“天生桥”。有南华宫、禹王宫、川柱庙、黑神庙等六大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