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彪的趣闻
曹操多次整治杨彪,但却能凭智慧得以善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关于杨彪的趣闻,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关于杨彪的趣闻:
汉末,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世家大族首屈一指的当数汝南郡袁氏,紧随其后的就要数弘农郡杨氏了,这个家族自高祖皇帝起先后出过杨喜、杨宝、杨震、杨赐等名臣,是个长盛不衰的旺族,到了杨彪和他儿子杨修这一代,情况发生了改变。
曹操与这些世家大族的关系有点微妙,既利用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又防止他们削弱自己,威胁自己的权力。所以,曹操重用荀彧、荀攸,但对司马懿、陈群等人加以抑制,不让他们全部得势。有人认为曹操是所谓庶族出身,与世族有着天然的分水岭,因而他对世家大族一直是很警惕,他“有扶有压”的政策只是权宜之计。
与荀氏、陈氏、司马氏等传统的世家大族相比,弘农郡杨氏家族到汉末时期略显沉寂,虽然杨赐当过灵帝刘宏和大何进的老师,并在朝野上下有着崇高的威望,但他似乎不专注于权力,更专注于学问。这一点也影响到他的儿子杨彪。杨彪“少传家学”,与袁绍、曹操等“高干子弟”一样,他年轻时道路也是一帆风顺,先是被举为孝廉,后又举为茂才,孝廉重德,茂才重才,这意味着杨彪被贴上了“品学兼优”的标签。
此后,他的仕途也很顺利,先后担任过议郎、侍中﹑京兆尹、五官中郎将以及颍川郡﹑南阳郡的太守,后来担任了永乐少府﹑太仆﹑卫尉等朝廷部长级高官。董卓把持朝政时杨彪还担任着卫尉,董卓决意迁都长安时“百官无敢言者”,只有杨彪不怕死,力驳董卓,董卓大怒,要杀杨彪,幸亏太尉黄琬及时圆场,董卓才饶杨彪一死,黄琬、杨彪因此被免官,后来董卓慑于二人的政治影响力,又恢复了他们的官职,杨彪在董卓手下又先后任光禄大夫、大鸿胪、少府﹑太常,几乎把九卿干了一遍。后来又被任命为司空、太尉,又几乎把三公干了一遍。汉献帝东归期间杨彪兼任尚书令,主持朝廷日常工作。但是,这个职务他并没有干多久,因为曹操掌管朝廷后把这个职务给了荀彧。
据史书记载,汉献帝迁到许县后,大会公卿,曹操在殿上发现杨彪“色不悦”,曹操“恐于此图之”,没等宴会结束,就借上厕所出还本营。随后,杨彪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被免了官。这条记载有点简单,曹操仅以杨彪在宴会上流露出不高兴的样子就要收拾他,这未免有点太随意,其背后应该另有隐情。杨彪敢于反抗董卓,视死如归,说明他是一个血性汉子,从来不惧怕威权。曹操迎接天子于洛阳杨彪应该是赞成的,但随后把天子迁到许县,就有点像当初董卓把天子迁到长安一样,在杨彪看来不符合定制,而且曹操自己当上了大,又“录尚书事”,把杨彪手里的权夺了,杨彪更不高兴。宴会上的不悦是表面,杨彪对曹操有内在里的不满和不服,曹操这才把他免官。
杨彪这个人恐怕过于骨鲠了,被免官后仍然没有退缩之意,不肯向曹操低头,曹操决定再向杨彪下手,杀一儆百。这时袁术称帝,杨家与袁家有姻亲关系,史书记载杨彪的儿子杨修是袁术的亲外甥,那么杨彪就是娶了袁术的亲姐姐或妹妹,曹操以此为借口,将杨彪下狱,罪名是“欲图废置”,如果这个罪名成立,杨彪就犯了大逆之罪,不仅自己没命,全家人都将无一幸免。
时任将作大匠的孔融听到消息,来不及穿朝服急忙跑到曹操那里替杨彪求情,孔融说:“杨家四世清德,海内素有名望,古人说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拿袁氏这罪归于杨彪,难以讲得通呀!”曹操说:“此国家之意。”意思是这不是我的意见,这是有关部门的意见。孔融也火了:“孔融是一介鲁国男子,明天便拂衣而去,不再上朝了!”曹操不得已,把杨彪放了。
关于此事还有一个记载,说曹操把审理杨彪的任务交给了许县令满宠,孔融、荀彧找到满宠让他不要对杨彪用刑,满宠答应,但一上来就把杨彪打了个死去活来,孔融和荀彧很生气,责问满宠。其实这是满宠为救杨彪故意做的,他向曹操报告说杨彪被打得快死了,仍然问不出什么口供来。曹操无奈,加上孔融、荀彧都出来求情,曹操只好把杨彪放了。这件事对杨彪刺激很大,他终于看清楚了局势,也看到了“汉祚将终”的现实,从而放弃了与曹操的对抗。
他以腿疾为由不再担任任何官职,在家修养长达十来年不出门。不过他的儿子杨修却是个活跃分子,受家学影响,杨修“好学,有俊才”,深得曹植的欣赏,成为曹植的心腹。在曹植与曹丕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杨修积极为曹植出谋画策。曹植在夺嫡斗争中失败,杨修一度疏远了曹植。那时他担任曹操丞相府里的主簿,随同曹操出征汉中。
此战是曹操亲自指挥的最后一场大战,但却很不顺利,曹操一直想撤军。一天晚上,曹操亲自颁布以“鸡肋”作为口令,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杨修说:“鸡肋食之无所得,弃之又可惜,曹公已经决定回师了。”后来曹操果真下令回师,有人向曹操报告了此事,曹操下令将杨修诛杀。杨修被杀最重要的原因不是无意间泄露了军机,而是他卷入了曹氏兄弟的内斗,当曹操决定以曹丕为继承人时,杨修以及丁仪、丁廙等人的命运也就决定了。
曹操杀杨修就像他杀崔琰一样,是为了巩固曹丕的权力。杨修较为张扬和外露的性格也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另一个原因,按说他应该从其父一生的经历中总结出人生经验和教训来,但他似乎毫无警惕。杨修被杀后曹操见到了杨彪,曹操明知故问:“杨公怎么瘦了?”杨彪回答:“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金日磾子是汉武帝跟前的重臣,他有个儿子叫弄儿,武帝也很喜欢,经常让弄儿到后宫里玩,有一次金日磾看见弄儿在殿中与宫人嘻戏,金日磾“恶其淫乱”,竟然把弄儿杀了。杨彪的回答让曹操“动容”,对于儿子的被杀,杨彪岂能不痛不恨?但他明白那些都于事无补。杨彪的示弱反而让曹操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他给杨彪写了封信,还送来锦裘二领、八节角桃杖一枝、青牛二头、八百里骅骝马一匹、七香车一乘,以及“钱绢甚厚”以示慰问。
卞夫人也专门给杨彪的夫人写了信,信中写道:“贤郎有盖世文才,阖门钦敬,明公性急,辄行军法。”接到信后,杨彪及夫人都“答书引愆致谢”。杨彪总算得了个善终,曹丕受禅时,甚至打算让杨彪为首任太尉,曹丕派人征求杨彪的意见,杨彪以年老多病为由予以固辞。
杨彪此时已年近八十,只想安度晚年,不再过问任何事。曹丕于是给了他一个光禄大夫的荣誉性职务,为了表示对他的推崇,还“赐几杖衣袍”,下诏说杨彪如果参加朝会,可以“着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
职场里有一条潜规则:不看你做得多好,要看你活得多久。这句话有点俗,有点油滑和明哲保身,但仔细想想也有它的道理。有的人表面很聪明,办事也老到,总不见他吃亏,都是别人吃他的亏,可是突然间却跌了大跟头,一跌就再也起不来。大家这才发现,原来表面的聪明和真正的聪明是两码事。
杨彪简介:
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杨修之父,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少年时受家学的熏陶,最初被举为孝廉,州里举其为茂才。后因博学多闻,被公车征拜为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在任内揭发了黄门令王甫让门生勒索各郡的财物七千余万的贪污行为,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王甫,国人无不拍手称快。历任侍中、五官中郎将、颖川、南阳太守,三次升迁后任永乐少府、太仆和卫尉。
后历任三公,在董卓打算迁都时据理力争。汉献帝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献帝定都许县,杨彪被曹操诬陷下狱,后被释出,又任太常。见汉室衰微,便诈称脚疾,不理世事。曹丕受禅,欲以杨彪为太尉,遭推辞,拜光禄大夫,待以客礼。黄初六年(225年),逝世,享年八十四岁。其著作很少见,现仅有《答曹公书》一篇。
孔融: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
袁绍:故太尉杨彪,历典二司,元纲极位。
满宠:此人有名海内。
曹丕:公故汉宰臣,乃祖以来世著名节,年过七十,行不逾矩,可谓老成人矣。
傅玄:是后刘珍、朱穆、卢植、杨彪之徒,又踵而成之,岂亦各拘于时而不得自尽乎?何其益陋也!
袁宏:王室大乱,彪流离播越,经历艰难,以身卫主,不失中正,天下以此重之。
范晔: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裴松之:杨公积德之门,身为名臣,纵有愆负,犹宜保佑,况淫刑所滥,而可加其楚掠乎?
洪迈:夫曹氏篡汉,忠臣义士之所宜痛心疾首,纵力不能讨,忍复仕其朝为公卿乎?歆、群为一世之贤,所立不过如是。彪逊辞以免祸,亦不敢一言及曹氏之所以得。盖自党锢祸起,天下贤士大夫如李膺、范滂之徒,屠戮殆尽,故所存者如是而已。
胡三省:杨彪有愧于龚胜多矣,通鉴辑览曰:杨彪以汉三公不受魏爵,托于大义自持,则何不骂贼而死乎?观其于光禄大夫之拜,赐几杖、施行马,恬不知耻,十万而受万尚得谓无垢全节耶,既贪生复好名,千秋以下正论难逃,终于进退无据而已。
王夫之:袁隗、杨彪以德望世臣,且无以自靖。
赵翼:按彪虽辞太尉,仍授光禄大夫,亦未免有玷。
沈钦韩:彪之苦节幽贞,始终如一,在魏代欲饰美谈以掩篡迹耳。
汤鹏:自汉已降,弟靡波流,以至于魏晋六朝,所谓名材硕德非无一二之存,所谓媚世乱德则更仆悉数而不能终焉。尔乃杨彪就秩于曹氏,王导钓誉于江左,崔光取容于拓拔,谢朏屑屑于齐、梁,何其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