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尉迟孙立为何上梁山
显赫权贵的孙立家族为什么也被逼上梁山?病尉迟孙立为何上梁山?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大家病尉迟孙立为何上梁山,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哦。
病尉迟孙立为何上梁山:
孙立是登州兵马提辖,一个中级武官。书中说,登州好几次贼人造反,都是孙立杀退的。可知他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对朝廷有功。在登州,他有一个弟弟,孙新。一个很厉害的弟媳,母大虫顾大嫂。一个妻舅,乐和。还有表兄弟解珍、解宝。这些人都是厉害角色,都有一身本事。这些人脉关系,再加上孙立在官府的地位,他们本来应该是家族显赫,登州一霸。但是情况却不是这样,这个圈子很快遭到侵犯。孙立竟然被迫劫狱,最后一起上梁山入伙。孙立的上山有着“民逼官反”的荒唐。这又很符合梁山后期逼人上山的思路。到底是合理,还是荒唐?最后也没法说清。
解珍、解宝解氏兄弟本来是登州的猎户,本事高强。他们承担着一项任务:射杀当地的老虎。世道太乱,《水浒传》里的老虎经常出来伤人。两兄弟安排好机关,等待老虎出现。尽管官府是有期限的,催得紧,他们也只有等。他们不能像李逵那样主动去寻,也没有武松那样徒手打虎的本事。到第三天时,他们终于用毒箭射得一只老虎。中箭的老虎却滚下山去了,一直滚到毛太公的庄园上,兄弟俩只好下山去讨要。
毛太公将他们接入庄园,假意招待,暗中却安排了一场阴谋。《水浒传》里的太公大多是好人,一个个慈眉善目,只有这个毛太公,真是歹毒。他让儿子偷偷将老虎交到衙门里领赏,而且还带回官差。解氏兄弟在庄后的草丛里发现痕迹与血迹,以此认定虎一定落进庄园。很明显老虎已经被人弄走,他们便要毛太公交出老虎。毛太公的儿子回来时的说辞是,他们家也捕得一只虎。这样两家就发生了冲突。毛太公早有准备,后面的官差将解氏兄弟抓入牢房。而且让自己的女婿利用职权将解氏兄弟判死罪。一只虎有多少价值,值得毛太公如此用尽心计。既然得到虎,何必害人性命!毛太公真是太歹毒。他可能是害怕解氏兄弟的复仇,希望斩草除根。但是他没想到,他的做法引来孙立等人更大的复仇。而且,像解氏兄弟这样的猎户,本事高强,射杀老虎,为民除害,是地方上的宝贝。若是杀了他们,以后谁来射虎?毛家人肯定是没有那个本事的。他们实际上是人群里的老虎,是真正祸害一方的禽兽,杀掉他们是大块人心的。
乐和乐和是孙立的妻舅,是一个像燕青一样聪明伶俐的人——不但会枪棒,还会些音乐。在牢里认出了解氏兄弟,知道他们与孙立的关系,想要救他们。于是他就去联络顾大嫂——解氏兄弟同祖父的姐姐。顾大嫂是个很讲亲情的人,听说兄弟被困,首先想到的是劫牢。而且她招集了一群弟兄,包括山里的邹渊、邹润叔侄。她拿定主意,孙新是不会反对的。但毕竟家里最高的人物是孙立,他们就约孙立来商量。注意,孙立好歹也是个官,在登州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劫狱。根本就没想依靠孙立的权势来合法地解决问题。结果,孙立来了,顾大嫂直接说出打算,没等孙立思考,她就拿出刀来要和孙立拼命。这样的弟媳,孙立根本没有办法应付,也没有发言机会,更谈不上出主意,做决定。一切都是顾大嫂安排好的,他只是答应,然后回去派几个人过来帮忙就行。这里看出孙立的无奈与无能。平日里顾大嫂就是这样当家的。
整件事情,根本就没有想到一个更合理的解决方式就开始劫狱了。作为一个州府提辖官,孙立没有在官府做任何的周旋就急急地跟着一群百姓造反了。而且他是从犯,不是主谋。即使他不同意这样做,顾大嫂照样会劫牢,最后他们留下的摊子还是得孙立来收拾。面对兄弟、弟媳,孙立没有能力约束控制;作为官员,他在官府里混得肯定也不怎样。于是,他只有参与这次行动了。他们一行人很快就成功劫狱。离开登州时,他们前往毛太公庄上,将他一家全部杀死。然后,向梁山进发。这个情节存在着众多的不合理。后来在央视版的电视剧《水浒传》将情节作了修改,说孙立等人的投靠是宋江亲自去请的。
三打祝家庄孙立到达水泊时,向吴用献了一条计策:到祝家庄去做内应,作为投靠梁山的见面礼。于是一行人来到祝家庄。祝家庄的教师是孙立的同门师兄。作为着一群人的头目,孙立的确有些本事。他的谋略比其他人强,只是不知他为何总会依从一些弱智的决定。在祝家庄,他很快取得信任。在战场上,他假意抓住石秀,暗暗记住庄里地形,以及关押好汉的地方。很快做好准备,宋江立即指挥好汉们四面重兵攻打,祝家庄的军队全部被吸引出来。这样孙立就行动了,庄内的十几条好汉一起发作,祝家庄的指挥很快混乱,抵抗意志崩溃,很快就被消灭。这是孙立上山的第一仗,打得漂亮,而且他的计谋是梁山打败祝家庄的关键。只是他出卖自己的同门师兄,品德上显得有些下作。
但是,作为一方头目,孙立没有像李俊、花荣、武松等人那样在梁山取得应有的地位。他连个正将都不是,而解氏兄弟反而名列正将行列,真是让人不解。有一个版本的《水浒传》里,孙立是河北名将,后来竟然名列五虎。孙立的外号“病尉迟”,似乎有意表示他与尉迟恭相比差得很远。但是在战场上,孙立很有威风,并没有“病相”。他与呼延灼对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不能说没有本事。在历次的战斗中,孙立都很威风,战功赫赫。无论是智谋,还是武功,他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那孙立的金枪神出鬼没。寇先锋见了,先自八分胆丧。斗不过二十馀合,寇先锋勒回马便走,不敢回阵,恐怕撞动了阵脚,绕阵东北而走。孙立正要建功,那里肯放,纵马赶去。寇先锋去的远了,孙立在马上带住枪,左手拈弓,右手取箭,搭上箭,拽满弓,觑看寇先锋后心较亲,只一箭。那寇听的弓弦响,把身一倒,那枝箭却好射到,顺手只一绰,绰了那枝箭。孙立见了,暗暗地喝采。寇先锋冷笑道:“这厮卖弄弓箭!”便把那枝箭咬在口里,自把枪带住了事环上,急把左手取出硬弓,右手箭搭上弦,扭过身来,望孙立前心窝里一箭射来。孙立早已偷眼见了,在马上左来右去,那枝箭到胸前,把身望后便倒,那枝箭从身上飞过去了。这马收勒不住,只顾跑来。寇先锋把弓穿在臂上,扭回身且看孙立倒在马上。寇先锋想道:“必是中了箭。”原来孙立两腿有力,夹住宝镫,倒在马上,故作如此,却不坠下马来。寇先锋勒转马要来捉孙立。两个马头却好相迎着,隔不的丈尺来去,孙立却跳将起来,大喝一声:“不恁地拿你,你须走了!”寇先锋吃了一惊,便回道:“你只躲得我箭,须躲不的我枪!”望孙立胸前尽力一枪搠来。孙立挺起胸脯,受他一枪,枪尖到甲,略侧一侧,那枪从肋罗里放将过去。那寇却扑入怀里来。孙立就手提起腕上虎眼钢鞭,向那寇先锋脑袋上飞将下来,削去了半个天灵骨。
他与兄弟孙新、顾大嫂后来竟然都能活着,回到登州任职。转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原地。他的那批兄弟是梁山原有人马中经历这许多血雨腥风后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他上梁山是被本是百姓的毛太公、顾大嫂等人逼迫的,这显得很荒唐。然而,后来梁山作为暴民群体又逼迫了多少高官为贼。孙立的遭遇不过是个前奏而已。他的性格没有太多的光彩。他那群人里,最有光彩的是顾大嫂。豪爽、大气的风格在孙立身上是看不到的。
柴进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水浒传》第五十二回里有首诗说:“脂唇粉面毒如蛇,铁券金书空里花。可怪祖宗能让位,子孙犹不保身家。”这首诗是对“铁券金书”的迷信者“小旋风”柴进的揶揄,也是对铁券的权威性的嘲弄。
何谓“铁券金书”?原来,柴进“是大周世宗柴荣的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这可以说是“丹书铁券护家门”了,会永保柴家一门平安无事。当然,这“铁券金书”也没能保得了柴进,最终还是被逼上了梁山。
据史书记载,赵匡胤于陈桥驿被“推戴”为天子时,曾与诸将相约:“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赵匡胤还是很厚道的,称得上是个君子,这在帝王之中很是难得,他对周代皇帝没有加害。但是,史上也没有“铁券金书”之类的记载,这恐怕是《水浒传》作者的虚构。
不过,“铁券金书”史上确有此物,是皇帝封赠诰命文书的一种,是赐给对国家有重大功勋的功臣或者是归降的帝王,具有契约的意义。它始创于汉代,用铁铸成,表面上用金屑书写,因此称为“铁券金书”,民间俗称的“免死牌”。汉初的时候,朝廷顾虑当时的功臣心有不安,怀有异志,所以作此物以安其心,打消功臣们“兔死狗烹”的担心。铁券上写明所赐者与皇室“砺带山河,同享荣禄”,如果有罪,可以免死,并且“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唐大诏令集》中便有赐大臣的铁券文八篇。其中,明确记载免死罪可以免一次、两次直到十次。唐初的开国功臣裴寂可以“免一死”;中唐的中兴名将李晟可以“免其十死”;唐末的节度使韩建可以“恕九死,子孙恕二死”,节度使陈敬瑄可以“舍十死”。唐昭宗赐给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的“铁券金书”,就一直保留到了现在。铁券上嵌有楷书金字333个,券文明言“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长刑,有司不得加责”。明代的时候,皇帝封赠功臣也授给铁券。《明会典》规定:凡是有功被封爵为公、侯、伯的,都给铁券。
其实,“铁券金书”对功臣及其子孙来说,未必是幸事。如果以此有恃无恐,必会违法犯罪,草菅人命,危害社会。如果功臣及其子孙真的犯了事,“铁券金书”的免死功能也未必能显现出来。其有无免死作用,还得要看皇帝的心思。因为皇帝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会选择性遗忘,不管其有罪还是无罪。
五代时期,后梁节度使朱友谦归降了后唐。唐庄宗李存勖十分厚待于他,并赐给世代免死铁券。后来,朱友谦受到一桩冤案的牵连,李存勖不仅杀了他本人,而且还派节度使李绍奇到其家中,杀死其全部家人。临刑前,朱友谦的妻子张氏含着眼泪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递给李绍奇。李绍奇接过来一看,原来是李存勖以前赐给朱友谦世代免死的“铁券金书”。张氏悲愤地说:“这是皇上去年亲手赏赐的,我是一个妇道人家,不认识字,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李绍奇万分羞愧地低下了头,但他也无可奈何,只好握着免死铁券下达了执行死刑的命令。
所以,“铁券金书”在免死这一点上,君臣心理上彼此都是有数的,也都应该有数,尤其是功臣,千万不可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