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曹操之死与华佗之死的联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曹操之死与华佗之死竟存在这样的联系?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曹操之死与华佗之死的联系,看完本文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曹操之死与华佗之死的联系:

  精兵法,善诗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的曹操,在历史上面一直都是一个争议人物,但是其影响力绝不容忽视。一生多疑的曹操,让后代的研究学者完全无法找到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曹操之死和华佗之死。

  之所以将曹操与华佗联系在一起,其主要是因为曹操的死因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华佗有一定的关系。相关资料记载,曹操虽然戎马一生,但是其疑心非常重,以至于最终拒绝了华佗的治疗方案,最终因为头风病发作而亡。

  史料记载,曹操患上头风病的时间是在建安五年,在长达二十年的折磨之下,于建安二十五年去世。

  《医林绳墨·头痛》当中记载,“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相关资料对此表示,当时曹操头风病一发,立马心慌目眩,其非常难受,据此可以推断曹操很有可能是患有神经性头痛。

  而华佗乃东汉末年最为著名的医学家,与董奉以及张仲景并称之为“建安三神医”,其特别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因为治学得法,其医术迅速提高,远近闻名,而当时崛起于中原动乱当中的曹操闻而相召,应召前来的华佗在诊视之后,于曹操胸椎部鬲俞穴进针,片刻之后,立即脑清目明,其疼痛症状极大缓解,令曹操非常之高兴,并留华佗于府中,并了解华佗十分重视民间疾苦之后,特许其为百姓治病。

  关于其头风病的加重原因是因为其亲自处理国家大政,导致日渐严重,随即令华佗为之专用侍医。特别是在建安元年,汉献帝迁都许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五年之后官渡之战败走袁绍,四年之后再度击败袁尚,其定都邺城,再到击杀袁谭等,整个袁氏集团的倒台都是全面亲力亲为,这也令曹操处理朝政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繁忙,其头风病频发,而专职侍医的华佗却请假回家了。

  关于华佗请假的缘由,《后汉书》记载其借口回家取药方,而在《三国志》的记载当中表示其收到家信,最终曹操准假,而回家之后以妻子病未愈为由一直续假。刚开始,曹操还层多次写信,同时委派地方官进行催促,但是华佗依旧不动身,生性多疑的曹操在知道华佗一直不动身之时,勃然大怒,并且派出专人前去检查,随后发现华佗其妻属于装病,于是逮捕华佗,并投其入狱进行审讯,随后华佗也承认其犯有“欺骗罪”。

  看到曹操勃然大怒之后,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为此感到担忧,其向曹操进言,华佗其医术着实高明,存在事关诸多人之性命,还是赦免为佳。而曹操早就对其阳奉阴违不满,完全不听荀彧意见,并表示不用担心,不相信缺其不可。于是,最后神医枉死。

  而曹操在杀死华佗之后,其曾公开表态称,乃华佗有意刁难,原本可以治好其头风病,但是却不作为,并且以此抬高身价,而且即便是不杀华佗,其也不会为其彻底治愈头风病。后史书证明,曹操最终死于脑疾,也就是头风病引起,而坊间同样有传言称,当时华佗曾提出开颅治疗,但是生性多疑的曹操怀疑华佗的动机,最终气愤的将华佗轰出门去,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死洛阳,终年66岁。

  曹操为什么杀神医华佗:

  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演义中说华佗要开曹操的头颅惹怒曹操被杀,但史料上并不是这么记载的。

  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曹操的病果真那么严重吗?

  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有要挟的成分在内。曹操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这说明,曹操当时是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的。但是,他并没有立即满足华佗的要求。

  于是,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服罪伏诛。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回家后,曹操曾经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还是不肯回来。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赐给四十斛小豆,并放宽期限;如果华佗说谎,就拘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就被交付许县监狱,审讯后他认罪了。曹操杀华佗是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呢?判处华佗死刑有法律依据吗?

  曹操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动以王法从事”著称。无论是理政还是治军乃至齐家、诫子,曹操都以汉律为基本准则。徐少锦在文章中指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华佗的罪名主要是后者。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要处以重刑,《汉书·申屠嘉传》便载有人“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

  神医华佗简介:

  华佗,东汉末医学家。名旉,字元化。汉未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外科,曾用“麻沸散”施剖腹术,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用以锻炼身体。五禽戏是以体育活动为主、与气功结合的健身运动。三国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于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今谯城区华佗镇)。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华佗精于医药的研究。《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是宋人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1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