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趣闻
为何朱元璋震怒大明功臣蓝玉奸污北元皇帝妃子?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趣闻:
别看妻弟二字,其实小有文章。
战争是要死人的,常遇春的老婆,丈夫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有一日没一日的过着随时可能寡妇的日子就算了,怎么放心把自己的弟弟也送去出生入死呢?
也许,这是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所持的想法。乱世当中,人们可不这样想。诚如陈胜、吴广所言,反亦死,不反亦死。对于蓝玉而言,饿死也是死,参军打仗也是死。是死于最轻飘的那种方式还是像一个英雄一样,反抗残暴的蒙元统治呢?显然,后一种更符合当时的形势。再说了,虽然一将功成万骨枯,毕竟,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啊。出人头地,谁不愿意——只要运气好就行了。
蓝玉就属于运气足够好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满身是伤人未死。尽管很多人侥幸活了下来,到最后仍只是一个士兵(当然,比起死掉,又好了何止千万倍),但蓝玉确实成功了。“临敌勇敢,所向皆捷”,姐夫不失时机的数次推荐于朱元璋,于是,他一步步攀上了人生的顶峰。
最高处,是1388年,出击北元,虽未擒获其大汗,却“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并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无算”——捷报传到京城,朱元璋大喜过望,将之比为卫青、李靖。有些网友将此役比作北元的靖康之变,确实也比较贴切。
为何只是比较呢?
因为被金人俘虏的嫔妃公主们,被奸被杀被分配给将领做妾。金人对于宋室皇族之女性,那可是毫不客气啊。
然则,蓝玉在此事上一点过分之举,却让朱元璋“切责”于他——切责二字,乃是严重指责之意,不是抚着他的肩膀说,玉啊,你要女人,到处有啊,以后这样的错,不可再犯……并且,最终成为牵连数万人的蓝玉案的罪状之一。
原来,有人告诉朱元璋,蓝玉“私元主妃,妃惭自经死”。
注意,这是别人跟朱元璋说的,那是不是诬告呢?应该不是。因为朱元璋切责他,应为当面指责,若无此事,蓝玉大可分辨解释。
再注意这个“私”字,是否为私通呢?从妃惭自经死来看,也不是。之所以用“私”,咱觉得《明史》的编撰者,有替尊者讳的意思。
其实,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蓝玉奸污了元主的一个妃子,这个妃子抵挡不住他的进攻,无奈受辱,但气节坚定,以死明志,上吊自杀——有些网友觉得她其实是武林高手,自断经脉而亡,这当然是玩笑话了。
为何朱元璋会对蓝玉凌辱一个元主妃感到震怒呢?咱觉得,他是认为,咱大明军队,乃是威武之师,仁义之师,军纪严明,绝不能欺男霸女,做出让天下人心寒之事——何况,北元还未彻底消灭,我还盼着他们主动归降呢!如此一来,不是授人以柄吗?
当然咯,在更多人看来。这其实只是蓝玉数大罪中,最为小的一桩而已,甚至可以略过不计。然要杀他,虽被告谋反,但最好要证明他一贯嚣张跋扈,道德低下。从为人处世之踩到地下,无疑能让清除功臣之事,更得老百姓们的理解与支持啊!
朱元璋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朱元璋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很小就给地主放牛。1344年,他家乡安徽凤阳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虫灾、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相继死于旬日之内”。十七岁的朱元璋无依无靠,就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和尚。不久,寺庙打发他以“化缘”为名去乞讨。在三年的“游方僧”生涯中,他走遍了安徽、河南许多地方。亲眼看到元朝末年贪官污吏夺取民财,强占民女。广大农民被田赋、徭役盘剥得背井离乡,死在路上。他愤然喊出:“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因此,他立志反元、反腐。
朱元璋二十五岁弃僧从戎,投到以郭子兴为头领的反元部队——红巾军中。
在郭子兴部队的基础上,逐渐招募了很多农民,还通过招降、俘虏、规劝等方法,收编了许多元朝官军和其他反元集团的人。他们大多是农民出身,受过元朝官、兵和豪绅欺压,有反元的积极性,但农民意识严重,生活散漫,自私自利。这支部队在郭子兴死后由朱元璋率领,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许多将领和士兵就出现了居功自傲、违法乱纪现象。特别是来自元军和其他反元集团的人,原来就纪律很差,归顺以后恶习未除,一有战功,就有恃无恐,肆意横行,强占民财民田,霸占民女,嗜酒妄杀。面对这种现象,朱元璋就把整军当做反腐的当务之急,狠抓不怠。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一月,朱元璋受郭子兴之命初任“总兵”去增援和阳。先到和阳的是郭子兴的内弟张天祐。张入和阳“暴横多杀人”,把女人集中起来,准备带回滁州。朱元璋赶到和阳,就严整军纪,放归女人,使家人团聚,“人民大悦”。以后,朱元璋取太平,据金陵,以至以后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中,无数次大整军纪。
朱元璋治军整军的特点是狠抓将,继抓兵。他派将出征以前,都告诫将士:征战并非为“略地攻城”,重要的是“平祸乱以安民生”。“城下之日,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杀耕牛,勿掠人子女,有犯令者,处以军法。纵之者,罚无赦。”朱元璋发现将领有问题,就严肃处理。他曾对徐达、常遇春等将领说:“闻尔等所畜家僮乃有恃势骄姿,逾越礼法,此不可不治也。小人无忌,不早惩治之,他日或生衅隙,宁不为其所累?”朱元璋严诫诸将,将官也严管部下。
朱元璋治军整军的另一特点是“言到法随”。取太平以前,朱元璋就令人写好“戒戢军士”的榜文,一入城,便将榜文张贴出去。有士卒欲行“剽掠”,一见榜文,“愕然不敢动”。有一名士兵违令而行,被斩首示众。此后,全城“肃然”,“人心悦服”。朱元璋治军的再一特点是赏罚严明。洪武三年(1370)大封功臣时,他对那些论战功该封高一级爵位,因有违法乱纪行为的人,如汤和、赵庸等四人,封了低级爵位。而对那些不自私贪财,服从调迁的人,如李文忠、邓愈二人,则封高级爵位。
正因为朱元璋严格治军整军,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史载:取镇江,“号令严肃,民不知有兵”。下婺州,“民皆按堵”。入南昌,“军令肃然”。武昌降,“士卒无敢入城,市井晏然”。其后攻杭州、苏州、大都等,都有类似的记载。开国以后,针对武将干预地方事务的作法,他下令:“民间词讼,虽事涉军务者,均归有司申理,毋得干预”;“遇有造作,……其合用物料,并自官给,毋擅取予民。”不许军人干预地方政务,不许军队直接向居民征用器物,就有效地从源头上避免了军队的腐败现象。
在整饬军纪的同时,朱元璋更加关注政府官员的反腐问题。随着战争的节节胜利,逐步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其官员多是留任的元朝官吏,腐败恶习严重地沿袭着。朱元璋说:“元朝之所以失天下,就在其官吏贪得无厌,……然此风流传至今,未有遏制,如蝼蚁蝇蚋本性难移一样,贪官污吏随处皆是,不思悔改。”面对官吏“掌钱谷者盗钱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的腐败现象,必须整饬政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