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晒年终奖的趣闻
古代公务员也喜欢晒年终奖,然而朝廷三年没发钱给苏东坡,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官员晒年终奖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古代官员晒年终奖的趣闻:
苏东坡晒肚皮,晒出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东坡“晒薪”,晒出一肚皮的哀怨凄凉。他晚年被贬海南时,所有财产只剩下一所透风漏雨的“桄榔庵”,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于是写信向友人发牢骚,说朝廷还欠他三年的俸钱共两百贯钱币,按京都币值计算也有一百五十贯。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天性乐观的苏大学士,这时也苦恼得像被欠薪的民工。
苏东坡最羡慕的人当属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白诗人一生相对安逸,他可谓古代最著名的“晒哥”,喜欢晒情史,更喜晒工资“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这是他刚参加工作任校书郎时的工钱,科级干部水准;“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这是他最后升为太子少傅时的薪酬,部级领导待遇,相比第一份工资,已狠狠涨了近十倍。不难看出老白在晒薪之时,带有一份满足甚至炫耀心理,这在现代某些官员眼里有些不可理喻。更难能可贵的是,白居易晒薪时还流露出一些惭愧之情“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厚俸将何用,闲居不可忘”……因此与其说老白在炫耀,不如说他以此警诫自己: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拿的俸禄,为官要尽职尽责,对得起国家和“纳税人”。
与此相仿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他借“晒薪”来表达自己鞠躬尽瘁、精忠报国之志。他晚年时在《自表后主》中写道:“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在给友人李严的信中,他还“晒”出这样的细节:“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一代名相的老婆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都没有,这不知要让多少官员为之汗颜!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对他的“身后清廉”作出保证:“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
还别说,有些官员的财产就属于死后被“晒”的,其中既有清官也有贪官。海瑞去世后,御史王用汲开出海瑞的遗产清单:俸银10余两,绸缎两匹、麻布一匹……更让人唏嘘的是,临死这天,这位“傻傻”的老兄竟然还很精明地算出兵部给他多发了六钱银子的柴火钱,吩咐他的老仆一定要送回去。
历史上的苏东坡与王安石:
说到苏东坡的敌人,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
苏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不是站在旧党一边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苏东坡本人的政治观念与王安石的新法南辕北辙,他的学术思想也与新学格格不入,忠鲠谠直的他不可能违心地对方兴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势必要成为新党的政敌,也势必要与新党党魁王安石发生冲突。
嘉祐六年(1061年),二十六岁的苏东坡参加制举,王安石以知制诰的身份出任考官。苏东坡在制策中全面地提出了自己对朝政的看法,许多观点正好与王安石两年前向仁宗所上的万言书截然相反。众考官都欣赏苏东坡的“文义灿然”而置之于高第,王安石却斥责苏东坡之文“全类战国文章”。王安石随后还在任苏东坡为福昌县主簿的制文中说:“夫士之强学赡辞,必知要然后不违于道。择尔所闻,而守之以要,则将无施而不称矣,可不勉哉!”虽是代朝廷立言,但也显示了他本人对苏东坡的不满之意。
苏洵与王安石素不相协,嘉祐年间苏洵以文章名动京师,王安石却未有一言褒奖。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苏洵独不前往。苏洵还写了《辨奸论》暗刺王安石矫饰反常、不近人情的举止,并预言他必将祸害天下。七年以后,吕诲上疏弹劾王安石,说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并断言:“误天下苍生者必是人也!”吕诲的话与《辨奸论》如出一辙,可见苏洵事实上是代表旧党发出了攻击王安石的第一声。苏东坡对其父写《辨奸论》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有些话说得太过分。苏东坡对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最好的。
但是苏东坡对王安石好为大言诡论的行为非常不满,曾在祭刘敞的祭文中予以讥刺。王安石则把苏东坡视为隐然的强敌,必欲把他驱逐出朝廷而后快。熙宁二年(1069年),苏东坡上疏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神宗非常重视,当天就予接见,然后又想让苏东坡修中书条例,王安石却竭力阻拦,并力荐吕惠卿。同年,苏东坡为国子监举人考官,策题以历史上君主独断或兴或亡之事为问,王安石大为不悦。神宗又想让苏东坡修起居注,王安石却说苏东坡不是“可奖之人”。神宗说苏东坡文学出众,为人亦平静,司马光、韩维等大臣都称道之。王安石回答说东坡是“邪险之人”,还说三年前苏东坡遭父丧时,韩琦等赠送赙金不受,却利用运丧的官船贩卖苏木入蜀,还说此事是人所共知,所以苏东坡虽有才智和名望,但只能当个通判,不可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