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看电影的趣闻
民国时美国大片风行广州,1张包厢票够平民生活1月,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民国时期看电影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民国时期看电影的趣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城几十家影院几被美国大片一统天下
“看呀,看呀,宝莲女士的一口牙齿,多么齐整呀,每天用家庭医学社的止牙痛药,滴两三滴在漱口水里,能够使口腔清洁,永保牙齿坚固!”亲爱的读者,这是1921年广州一家药商在当年的《影戏杂志》上打出的广告,文中的宝莲女士不是别人,恰是当年轰动影坛的好莱坞巨星白珍珠(Pearl White)。这位美艳动人的女星在老广州几乎家喻户晓,故而才有商家扯起她的幌子做广告。
好莱坞女星走红广州,有赖于美国大片的风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城几十家电影院几成美国大片的一统天下。豪华影院的一张包厢票要卖四块大洋,几乎是普通人一个月的伙食费,但最便宜的散座只要两三角毫银,虽说也够几天的生活费,但平民百姓也不是完全消费不起。不过,金发女星的笑容背后,其实是美国片商与本地影院之间无数的刀光剑影,其间种种争斗,比大片本身还要刺激精彩呢。
开局冷清:
茶楼放电影 街坊唔中意要说电影在广州的出现,还真是挺早的。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出时长只有一分半钟的电影——《工厂的大门》,标志着电影在世上诞生。仅仅8年之后,广州城里就出现了放映机。据《广州市志》的记载,1903年,一位华侨归国娶亲,顺便带回了一台放映机和一些无声短片,新婚之夜,在长寿路一带的高升茶楼放映电影,招待亲友。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电影都只是零星在茶楼里出现,充其量也只是为大家助助兴,而且还不怎么受欢迎。放映机虽说是新鲜的洋玩意,难免会勾起人们一时的好奇心,但那些短片实在没啥看头,黑白画面经常模糊不清,又听不到任何声响,伸长脖子看上一会儿,整个人都晕了,哪有一边喝茶,一边听女伶唱曲来得自在舒服。所以,如果有人对上世纪初老西关一带的居民做个访谈,他们多半会说,电影这样的洋玩意,看一次开开眼还行,看多了就是活受罪。
茶楼里放电影还没成气候呢,偏偏还有人打起了开影院的主意。据《广州年鉴》记载,1908年,有华裔美商在清风桥畔(今中山五路)开起了一家名为“通灵台”的电影院。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西关十五甫出现了“意利影院”,旋源桥出现了“新民影院”,长堤出现了“振兴影院”,海幢公园对面出现了“智育影院”……不过,这些影院的规模都很小,而且多半是亏本经营,因而寿命都不长。要说,当时影院的收费一点也不贵,看场十来分钟的电影,只有三五个“仙”(一“仙”为一个银元的1%),不过是两个烧饼钱,但街坊四邻就是不爱看,票卖得再便宜也没有用啊。
逆天翻转:
好莱坞大片来袭 几十家影院热播俗话说:“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就像“滴滴打车”刚推出时工作人员还得在街头公厕前“堵”住出租车司机营销软件,3年后的今天却早已风行全国一样,20世纪10年代的影院在广州城里还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再过十来年后,却成了城内有钱人追捧的香饽饽。
1921年,广州第一家豪华电影院——明珠影画院(1937年改为羊城电影院)在长堤落成,影院700多个座位分成包厢、厢房、散座等多个等级。在包厢里看场电影,票价最低也要四块银元,参照当时的物价,完全可以买上100多斤大米,也足够一个普通市民一个月的花销。可就算票价这么贵,明珠影画院的包厢照样经常座无虚席呢,就是因为明珠影画院赚到了大钱,所以大家有样学样,纷纷投资开电影院。据统计,从1921年到1938年,全城开出了近40家专业电影院,当然大多还是分布在长堤和西关一带,其中财厅前的中央影院(建于1925年)、永汉路(今北京路)的永汉影院(建于1927年)、西濠二马路的中华影院(建于1929年)以及恩宁路的金声影院(建于1934年)都是其中翘楚,生意十分红火。
不知读者你会不会好奇,老广州电影院何以在短短十年间就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呢? 其实,若要究其原因,还真跟好莱坞的崛起有扯不断的关系。随着1912年开始众多电影公司的落户,好莱坞从一个偏僻小镇变成了美国电影重镇,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里更成了米高梅、派拉蒙、福克斯等八大公司的一统江湖。在无声电影年代,它们主要生产喜剧片。当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大独裁者》、《摩登时代》登陆广州时,观众几乎踏破了影院门槛;1930年有声电影诞生后,八大公司拍出了大量警匪片、西部片、歌舞片和爱情片,这些美国大片一被引进广州,更使电影院成为吸金之地。再说了,当时的影院都精明得很,懂得细分客户,像明珠影画院一张包厢票卖到四块银元,做的是有钱人的生意,但最便宜的花园位(其实就是木椅子)只需两三角毫银,虽说这些钱也够几天的生活费,但平民百姓也不是完全消费不起。
读者你或许又要问了,八大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在好莱坞一统江湖,它们怎么就能如此迅速地进入广州市场呢?其实,凡是有钱挣的地方,它们都会火速寻找代理,抢占市场。比如明珠影画院的创办者就是香港鼎鼎有名的西片代理商、被誉为“华南影王”的传奇人物卢根;其后建立的数十家影院,大多也与“八大公司”有合作关系。于是,这些影院你放《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我就放《出水芙蓉》;你放《阿里巴巴四十大盗》,我就放《乱世佳人》,时时大片迭出,家家热闹得很。
根据相关统计,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广州大小影院放映的电影中,仍有七成以上是美国片,美国片商仅在广州一地,每年就能“捞”走上千万元港币,这在当时还真算不得一笔小数。
营销之术:
美商雇用水军 幕后炒作明星随着美国大片的流行,城里不少时髦男女还成了追星一族。像当时在不少侦探片中出演主角的好莱坞女星白珍珠(Pearl White),在老广州就颇受追捧,以至于卖牙药的商人都打起了她的主意。1921年的一期《影戏杂志》就刊登了广州一家药商刊登的广告,其中写道:“看呀,宝莲(“白珍珠”当时的音译)女士的一口牙齿,多么齐整呀,每天用家庭医学社的止牙痛药,滴两三滴在漱口水里,能够使口腔清洁,永保牙齿坚固!”想来当年的法律应该不如现在严格,否则白珍珠倒可以要一大笔代言费呢。
话又说回来,当年好莱坞明星在广州的走红,背后一定少不了片商的炒作。1992年的一期《广州文史资料》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影片控制广州市场史实》的文章,其中揭示了不少美国片商的“独到宣传术”。原来,影院每次播完大片后,片商都要求它们收集报上的影评、观众的成分比重、社会舆论的反应,一一向公司汇报。它们甚至还要求影院雇用“水军”,冒用观众名义撰写文章,大肆吹捧,如果媒体上有不利言论,这些“水军”就会火速撰文反击。这些“宣传术”看似旁门左道,却也为美国大片的流行做了不少“贡献”。
中国电影发展史: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对现代电影的原理有很大的启发。但是,真正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 《狂流》剧照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__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 《一江春水向东流》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她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 《白毛女》电影海报《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__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 《焦裕禄》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英雄,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震撼》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近三年来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