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浒传》潘金莲的趣闻
新《水浒传》是在美化潘金莲吗?潘金莲是个什么样的人?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新《水浒传》潘金莲的趣闻,看完本文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新《水浒传》潘金莲的趣闻:
央视版《水浒传》播放的剧情展现的潘金莲却不是一个淫妇形象,网民看到的是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受观众喜爱的良家妇女新形象,那么,潘金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该不该背负千古骂名呢?
新版《水浒传》中的潘金莲一出场便是在武大郎睡下之后仍辛勤擀面,为了省下一点油钱,宁可伤眼睛也不点灯;她做得一手好针线,烧得一手好菜,在家又是劈柴又是扛重物……即便是挑逗武松,也是源于真心实意、爱慕之情。而后遇西门庆时,也是在王婆的怂恿诱惑下,半推半就而成的剧情画面。显然,央视版《水浒传》播放的剧情展现的潘金莲却不是一个淫妇形象,网民看到的是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受观众喜爱的良家妇女新形象,那么,潘金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该不该背负千古骂名呢?
大家都知道,几百年来,潘金莲一直被视为淫荡的典型。她虽出身寒苦却天生丽质,不是乱伦纲常挑逗叔子武松,就是红杏出墙与西门庆私通,甚至还为了能够获得一个长久的床第之欢而亲手谋害了亲夫武大郎,从而落得了一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永久背负了一个“天下第一淫妇”的千古骂名。
西门庆是一个阅女人无数的人,天天喝花酒,什么女人都见过,他之所以偏偏一定要把潘金莲弄到手,不仅仅是因为潘金莲漂亮,而是因为这个女人身上有其他女人没有的东西。所以潘金莲并非一开始就是个淫妇,她是个受人诱惑、做错事的良家妇女,对于新版《水浒传》对潘金莲的剧情改编,大多数网民是持反对态度的。比如,“谋害亲夫的杀人犯都要美化,难怪现在杀人不必偿命的判例一个接一个!”“为什么要给一个杀死自己善良的丈夫的人美化呢?
尽管她有很多苦衷。我们应该尊重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特性。”“想让大家满意其实非常简单:按照原著,只删不添。千万不要随意发挥、胡乱想像。虽然雷死人不偿命,但大家的口水也是不要钱的。”“原著对妇女有没有仇,那都是原著的事,你是在拿着原著拍戏,就要尊重原著尊重那个时代。”……应该说,尊重原著是广大网民的基本共识,但也有比较新潮的说法,比如“潘金莲其错不在淫,在于害死丈夫。”等等。
潘金莲到底算不算的一个好女人,新版《水浒传》该不该给予“美化”?这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而关键,就在于人们是认识和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如何。从尊重原著的角度来说,美化潘金莲毕竟有悖作者初衷的,不道德也不符合行业规则。而从社会时弊的角度来说,美化潘金莲或许也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
潘金莲出身寒苦,却娇美风韵。但红颜薄命的她却偏偏让那狼心狗肺的张千户卖给了一个短粗侏儒且不具有男性阳刚威猛的武大郎。尽管武大郎老实本分、勤劳能干,但毕竟懦弱无能,不懂得男女之道,不能奉行男女之事,也就潘金莲罢了。假如当今社会恐怕换成任何一个女人,也不会容忍这种活寡难熬的生活,早就跟武大挥手拜拜了。从这一点来说,潘还算得上一个本分的刚烈女子,毕竟她好歹还与武大过了几年的安分日子,这跟当前诸多的风骚女人比起来,简直就是难得的“良家妇女”。在“三从四德”、“伦理纲常”的封建社会,潘金莲却不能。她毫不容易盼到一目倾心的武松来了,但武松却又因顾及叔嫂伦理而弃而舍之。于是,才在极端的苦闷和王婆的怂恿当中,与富家子弟西门庆演绎了一场床第偷欢的不伦不类。
不可否认,新版《水浒传》确实美化了潘金莲。但设想一下,如果潘金莲活在当今的话,她会象芙蓉姐姐、杨二之辈去卖弄风骚的,会象90后名牌大学生那样倾情演绎什么丑闻,会因为自己漂亮就去参加什么选美大赛而寻求包养吗?显然不会。潘金莲之错,错在弑夫。设若她没有谋害武大郎,或许还算得上是一个很不错的女人。——她宁可嫁给武大郎,也不屈从“张善人”的骚扰,至少说明她的本质并不坏。可以说,潘金莲的悲剧是情场的失意和现实的残酷让她踏进罪恶深渊。
真实的潘金莲是谁:
潘金莲,《水浒传》中人物,几百年来,她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堪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在中国道德观念中,很少有人同情她的遭遇,这就是潘金莲。历史上真的有潘金莲这个人吗。那么真实的潘金莲是谁?
据考证:历史上的潘金莲并不是小说中记载的那样。(在此,也说一下武大郎)武大郎本名武植,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大郎原名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
而潘金莲她也并不是潘裁缝的女儿,而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一位大家闺秀。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到老,先后生下4个儿子。黄金庄正南1.5公里便是那武家村。
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就是最有力证据:“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据1946年武植墓的发掘者依据比例和经验推断,武大郎实际身高应在1.78米以上,算的上伟岸。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武植墓的规模比较大,并且棺木用料是珍贵的楠木,这岂是一般人家所能做到?又岂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丧葬待遇?
那么,武、潘二人的真实面貌为什么遭受历史残酷的“毁容”呢?
据武植的24世孙武双福等武家后人介绍,这其中另有因由:
早年贫苦的武植曾经得到过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资助,武植做官之后,这位王姓同窗家境败落,便千里迢迢来投奔武植,希望能谋得一个职位。开始,他受到盛情款待,可过了半年也没听其提及做官之事,他便认为“武大郎乃真忘恩负义之辈”,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在回家路上,他编写了许多谩骂讽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后语,见村贴村,逢店贴店,村村说唱,乡乡张贴,谣言惑众,极尽对武植恶意中伤污辱影诋毁之能事。
另外,曾被武植治罪过的乡里恶少西门庆的助纣为虐,同流合污,于是沿途传遍了有关武大郎的粗俗之词,武清官的形象被毁于一旦。谁知,待他回到家中,武大郎早已派人送来了银钱,帮他修房盖屋,置买良田。
这时,他才发现武大郎决非知恩不报,而是不搞以权谋私。他发疯似地返回去撕自己贴的纸条,但悔之晚矣,它们就像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借题发挥,因而谬种一传再传。
明明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另一个也本是名门淑媛、原本贤良的县令夫人潘金莲却被后世描述成“裁缝家的穷苦女,九岁被卖做家妓”,且以美女荡妇的形象背负千载恶名,遭到唾骂,真真是比窦娥还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