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咨招待强盗的趣闻
强盗闯入家中赵咨为何酒菜招待?难道是心疼强盗?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赵咨招待强盗的趣闻,看完本文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赵咨招待强盗的趣闻:
赵咨,就是一普通文人。赵咨一生最大的官,那也不过是中央的纪检专员(议郎)、一般出任的不过是级别的太守。官虽然不大,却名满天下,让人敬仰。
赵咨最大的本钱,是孝和义。
在汉代出仕讲究两种途径,一种是举秀才,必须对各种经典有较深的了解。赵咨的父亲赵畅,是朝廷的博士,精通儒学。而赵咨也少年博学,学术造诣不低。当然,少年人再怎么钻研,学问毕竟有限。于是,赵咨改走第二条路。
汉代出仕第二种途径是举孝廉。汉代以孝治国,非常看重孝道。于是,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也叫做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赵咨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赵咨少了一个表达孝顺的对象,于是,对母亲就加倍的孝顺。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诵大江南北。有一个晚上,一个强盗来到赵咨家中,想要抢劫。贼人手持利刃,凶悍得很。
赵咨看到贼人来了,没有大叫,没有报官,反而是打开大门把强盗迎接进门,说要请强盗吃饭。强盗同学不知道赵咨搞什么鬼。酒菜下肚之后,赵咨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量衣粮。”我家老母亲已经八十岁了,受不起什么惊吓,也需要一点点粮食养活。现在我家里比较穷,你们留给我一点点口粮养活母亲,其他的孩子老婆衣服东西什么的,你们随便拿。强盗一听傻了,有这样的人吗?强盗看看赵咨,想想自己,不由得惭愧万分。盗贼同学本就是附近的乡民,穷饿无奈,才夜中抢劫。早就听说赵咨是个好人好官,没想到竟然好到了这种地步,又竟然穷到了这种地步。既然赵咨大人也不富裕,并且说话还这么客气,那么强盗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动粗了。
于是强盗撤走,出门之后快跑。赵咨拿着钱财,出门追赶,边跑边喊:别走别走,我给你们钱啊。结果,强盗跑的飞快,赵咨没有追上。
这个故事,很有几分喜剧色彩。在中国历朝历代的道德楷模中,类似的故事其实很多,君子们的德行往往感动盗贼。只是,老百姓们也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赵咨有幸遇到一伙讲究仁义道德的强盗,要是遇上一伙杀人不眨眼的,你给他们吃了还要再拿,拿了东西那还要杀人。不但是为了抢夺财物,甚至杀人本来就是为了乐趣。
赵咨简介: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今河南延津)人。少有孝行,不应孝廉之举。曾遭劫盗,他敛物奉送,盗为之惭服。桓帝时举至孝有道,后历官敦煌太守、东海相。居官清廉,豪强畏其俭节。临终遗言薄葬,当时称其明达。
赵咨想使尸体迅速腐朽,早归后土,不要听任子孙改变计划。朱祗、萧建送丧到家,(赵咨的)独生子赵胤不忍心父亲的尸体与黄土并合,想更改殡葬之法,朱祗、萧建领会赵咨的临终遗命,于是照办,当时人称。后汉书有赵咨传。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父亲赵畅,曾做过博士。赵咨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极孝顺有修养,因袭(其父)升为博士。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太尉杨赐特别征召,让他用幅巾为头饰进出(官署),请他参与讲论经典。被举荐做高官,几次迁升做了敦煌太守。因为多病免职回家,亲自率领子孙种田养家糊口。盗贼曾经夜晚到赵咨家抢劫,赵咨害怕惊吓了母亲,于是先到门口迎接强盗,接着要求给他们准备饭食并道歉说:"老母亲已年届八十,生病需要体养,家中贫困,无隔夜之粮,请求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妻子儿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没有提出要求。强盗都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太无理了,真不该侵扰贤良。"说完都跑出门去,赵咨追出去送给他们东西,但没有赶上。
从此赵咨更加出名。朝延征召他做议郎,以病推辞不到任,皇上下诏急切责备,州郡官员以礼相送,前后多次,不得已才去应召。赵咨又被封为东海相。上任时,途经荥阳,县令敦煌人曹暠,是赵咨过去举荐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赵咨却不停留。曹暠送他到长亭,望着车辆过后的尘土没有赶上,对主簿说:"赵君名声很大,现在经过我的县界我不拜见他,一定会被天下人耻笑!"于是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他被当时的人推崇到了这地步。赵咨作官时清廉俭朴,计算时间领取俸禄,豪门大户都畏惧他俭朴清廉的品德。作官司三年,因病请求免职,征召为议郎。带病到了京师,临终时,告诉他的旧吏朱祗、萧建等,让他们采用薄殓素棺,有黄土垫底,想使尸体迅速腐朽,早归后土,不要听任子孙改变计划。朱祗、萧建送丧到家,(赵咨的)独生子赵胤不忍心父亲的尸体与黄土并合,想更改殡葬之法,朱祗、萧建领会赵咨的临终遗命,于是照办,当时人称赵咨为明达之人。